香菇冻土带冬季生长停滞,地暖管道精准铺设,半年验证,东北大棚升级实录
在东北的广袤大地上,冬季常常是白茫茫一片。那种寒冷,就像能把人的骨头都冻透进去。就拿香菇种植来说吧,这可关乎到不少农户的生计。以前啊,一到冬天,香菇就像进入了冬眠一样,基本停滞生长。农户们心里那叫一个急啊。我就见过邻村的老张,在自家田园里看着那些长得好好的香菇在冬天突然没了动静,脸上的愁云遮住了阳光。老张说,这冬天没香菇产出,一年的收入就差了很多,家里等着这笔钱买年货、供孩子上学呢。
咱们先来说说香菇这农作物。香菇可是个好东西,品种还不少呢。像常见的香菇,菇盖厚实,菇肉饱满,口感嫩滑,不管是炖鸡还是涮火锅,那香味能让全屋子的人都忍不住流口水。还有姬菇,个头比较小,但是长得很密实,适合用来做小炒。还有茶树菇,长长的柄,肉嘟嘟的菇盖,就像小毛刷一样,味道特别浓郁。这几个都是比较普通的香菇品种,还有一些冷门的品种呢。比如大杯香菇,这菇盖特别像个小酒杯,圆滚滚的,长出来特别憨厚可爱,而且味道还特别香。再就是红菇,菌盖上有一抹红晕,像个害羞的小姑娘,营养价值很高,不过种植难度也大一些。还有松乳菇,生长在松树林里,和松树根共生,长得有点像个喇叭,特别漂亮,味道也是鲜得不得了。但是这些冷门的香菇品种在东北冻土带冬季种植,那真得好好琢磨琢磨。
在东北啊,这冻土带冬季就是个大难题。传统的种植大棚,到了冬天,热量散失快,温度降得厉害。就像我在网上看到一个网友分享他的经历,他也想在东北种香菇,结果冬天一来,大棚里的温度就跟冰窖似的,香菇苗都快冻死了。他尝试了很多办法,盖厚厚的被子啥的,可都不顶用。这时候就提到地暖管道精准铺设这个妙招了。
咱们就说东北大棚升级的事儿吧。有这样一个农场,叫李大哥的农场。以前啊,这大棚里的香菇在冬天基本不怎么长。李大哥这人啊,爱琢磨事儿。他听人说别的地方用上了高科技,大棚都升级得可好了,他就心动了。他决定在自己的农场里试试。从今年1月份开始,他就请人来给大棚铺设地暖管道。这地暖管道的铺设可不是随便弄弄的,得根据大棚的大小、地形地貌来计算长度、管径啥的。这个农场地势比较平坦,是个长方形的地儿,这就方便了一些。
经过3天的忙碌,地暖管道终于铺好了。然后就通上热水,让大棚的温度慢慢升起来。刚开始的时候,这温度变化不是特别明显,农户们都半信半疑的。过了7天左右,奇怪的事儿发生了,原本已经停滞生长的香菇苗,好像突然有了精神。菇盖开始慢慢舒展,菇柄也长得更有力气了。一个月之后呢,香菇的生长速度就跟以前温暖的时候差不多了。这个时候啊,大棚里的香菇长势喜人,到处都是白白嫩嫩的菇朵,就像一朵朵盛开的小花。
这半年来,这个农场的香菇因为冬天能正常生长,产量比以前高了不少。以前冬天基本没产量,现在冬天也能有相当一部分产出。这可把李大哥高兴坏了,周围的农户们都来参观学习。这也引起了其他地区农户的关注,像河北的一些大棚种植户听说了这事儿,也跑来取经。
咱们都知道,东北这地儿的冬季寒冷漫长,可不像华北地区,华北虽然冬天也冷,但是相对来说没有东北这么冷得彻骨。华南地区就更不用说了,冬天还是很温和的,种植香菇基本不用担心冻害。所以在东北这种冻土带冬季种植香菇,就更需要一些特别的办法。
咱再说说不同的香菇品种在这半年的表现。像前面提到的姬菇,在这半年里,在温度控制好的大棚里,生长周期变得比较稳定。以前冬天因为温度不够,姬菇可能要一两个月才能长出一茬,现在一个月左右就能长出一茬。还有茶树菇,它在这半年里对光照和湿度的要求也能更好地满足了。以前冬天大棚里光照时间短,湿度难把控,茶树菇长得不咋好,现在有了地暖管道调节温度,光照设备也调整得合适了,茶树菇的品质和产量都提高了。
还有那些冷门的品种呢。大杯香菇在大棚升级后的半年里,因为它独特的外形,在市场上还比较受欢迎。由于大棚温度适宜,它不像以前那样容易出现畸形。红菇呢,虽然在松树林里长得好,但是在这升级后的大棚里,经过对土壤和温湿度的调整,也能较好地生长,而且由于生长速度快了,产量也不容小觑。松乳菇虽然还保留了一些野生的特性,但是在冬季大棚里,只要有合适的环境,也能让农户们收获不少。
这时候就有人要问了,这大棚里的温度一般要控制在多少度才合适呢?其实啊,这香菇生长的适宜温度大概在15 - 25摄氏度左右。不同的香菇品种可能会有一点差异。比如说,大杯香菇在这个温度范围的中间值生长得特别好,而松乳菇稍微更耐寒一点,15摄氏度左右就可以长得比较茁壮了。
再说回东北这大棚升级的情况。这半年来,这个农场不仅香菇产量提高了,香菇的品质也变好了。以前的香菇有时候会有点瘦小,菇肉不够饱满。现在可不一样了,香菇长得又大又饱满,在市场上很畅销。周围的农户看到这个效果,都觉得这是个改变传统种植模式的好办法。
这半年对李大哥的农场来说,就像是一场试验。从1月份决定升级大棚,到后来看着香菇一点点复苏生长,每一步都充满了希望和惊喜。周围的农户从好奇到羡慕,再到纷纷效仿,这中间经历了太多的波折。
那咱们在东北冻土带种植香菇,还有没有其他的难点呢?其实啊,除了温度,还有土壤的肥力问题。香菇生长需要丰富的养分,要是土壤肥力不足,香菇也长不好。这时候就得给土壤施肥啦。但是东北这地儿的土壤比较特殊,土壤的酸碱度、质地啥的都会影响到肥料的吸收。不同品种的香菇对土壤肥力的要求也不太一样。比如说茶树菇比较喜欢酸性土壤,而姬菇对土壤质地的松软度要求比较高。
再说说这地暖管道的安全问题吧。毕竟是有热水在里面流动的,如果管道破裂或者漏电(如果是电动地暖的话)那可就麻烦了。这时候就有必要定期检查管道的情况。在李大哥的农场,每个月都会安排人检查一次管道,看看有没有漏水或者漏电的迹象,确保香菇能在安全的环境下生长。
那东北的其他大棚种植户呢,他们在效仿李大哥大棚升级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不少问题。有的地方在大棚搭建的时候就出现了质量问题,到了冬天稍微有点风就把大棚刮得晃悠晃悠的,这对温度的影响可不小。还有的地方在铺设地暖管道的时候,因为技术不过关,导致管道铺设不均匀,温度差异很大,香菇长得也不均匀。
这半年下来,东北大棚升级种香菇的事儿可真是给很多农户带来了新的思路。但是呢,这中间也还有很多问题值得大家去思考和解决。比如说,这种升级后的种植模式,成本是不是太高了?对于一些小农户来说,能不能承担得起?再比如说,这种模式下,香菇的市场供应会不会出现季节性的饱和,到时候价格会不会下跌呢?
亲爱的读者朋友们,你们对东北冻土带大棚升级种植香菇这件事有什么看法呢?你们觉得还有哪些地方可以改进或者完善呢?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