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教育越来越内卷,学生压力越来越大,就算国家出台了双减政策,依然收效甚微。为什么减负这么困难呢?我们的孩子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跳楼的自杀的抑郁的层出不穷,到底问题出在哪里?实际上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排名和评比。
教育本身是不可量化的,可是有了分数后,一切都有了量化的标准。很多学校对老师的评比可以精确到小数点后三四位,可以把评比与老师的奖金、职称、绩效紧密结合起来,说白了就是要逼迫老师们想方设法去争当第一。但这种考核伤害最大的恰恰是我们的孩子,却没有任何人在乎学生的死活。
因为教育部明确规定,所以现在很多学校是不允许公布学生成绩,更不允许给学生排名的。但是教育部门却在想方设法给学校排名,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教学成绩。各校校长为了争当第一,也会以各种方式给老师们施压,对老师们进行考评。试问这种情况下有哪个老师可以做到不给学生排名,不向学生施压?
如果老师不施压学生,怎么可能提高成绩?如果成绩太差,学校能真的谅解老师吗?很多校长会让成绩差的老师发言自己总结反思,还有的学校直接扣除绩效奖金,老师也有自尊呀,况且还有职称压着老师们,谁敢不重视?
所以看看现在的学校,就算国家明文规定不允许学校给学生排名,但学生负担降下来了吗?不是越来越重了吗?如果这种考评方式不改变,未来学生负担只会更重,绝对不可能减轻的。
第二:老师们为了提高平均分,只能施压学生,这才是学生负担难以减轻的主要原因。有人说,老师施压学生是好事呀,逼迫学生学习有何不可?难道老师不管学生才是好的?但是我们都忘记了,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适合学习,都能成为老师 心目中的好学生,也不是每个学生都有足够的抗压能力。
看看班上,有的孩子最高水平只能考三十多分,但是老师们为了提高及格率,就会给这些学生施压,给他们布置大量的作业,学生完不成,老师还可能言语打击甚至动手体罚,时间长了,孩子们能不抑郁吗?
我们的孩子是千差万别的,每个孩子的天赋和资质都不同,为什么教育必须要求他们都考出好成绩呢?考得不好还给他们一个“差生” 的称呼 ,为什么就不能让他们自然生长呢?现在的教育,每个孩子连自然生长的机会也没有。照此下去,学生负担怎么可能减轻呢?
我们都知道,教育是讲究因材施教的,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但是在考评面前,这一切都成了一句空话,所有的学校和老师都不可能做到。
现在的教育唯一的追求就是分数,分数就是一切。对于学生也是,善良、坚强、勇敢、诚实这些美好的品质在分数面前都一文不值,只要你成绩差,就是人们心目中的差生,好的高中不会要你,好的大学更不可能要你。最重要的是差生几乎看不到任何前途,因为我们的孩子除了考大学几乎没有任何的出路。
正是因为教育的不能因材施教,才导致我们的孩子几乎基本都没有自信,因为在考评面前,第一永远只有一个,大多数孩子注定都是差生。
考核重要吗?对老师的评比重要吗?在一些管理者看来可能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不考核,你们都不好好干怎么办呢?但看看发达国家,有几个是用成绩来考核老师的?他们的教育怎么还那么发达呢?也照样培养了很多优秀的学生。
现在的考评不是不信任老师,而是控制老师的一种手段。反正只要有考评,老师们的日子就不会太舒服,因为人都是有自尊的嘛,谁也不甘心当倒数第一,何况老师们都是争强好胜的,一个考评就控制了所有的老师。
教育的目的是育人,不是冷冰冰的分数。学生是鲜活的个体,不是可以整齐划一的机器,所以不管老师们怎么努力,也不可能把所有学生都教成八十分的优秀生。但现在,所有的教育人为了完成这一任务,不停的内卷打压,我们的孩子也越来越累,教育问题也越来越多。所以考评的意义真的很大吗?一定要存在吗?
大家对此有什么看法?也分享一下吧!
大牛
没有竞争就没有发展,不敢竞争就不要眼睛变红。
不良帅
就这还出现了大量的铁路三四代,烟草三四代…………以后不讲分数了!更猖狂
武安君白
有没有可能只是排名后面的不舒服
用户14xxx36 回复 05-25 13:34
确实,排名排名靠前的孩子很想知道自己的排名
败家子
都不敢排名,不敢承认差距,说明极度的虚荣。
用户93xxx50
有些普通人还在为精英教育叫好,没弄懂排名的意义是什么,为什么弄了985211,大量的资金投向这些地方,如果用来投向幼儿园中小学会改变多少。
王益民
教育部门规定小学一、二年级不设书面考试,小学三至六年级每年只准学生考两次试,但县级镇级教育管理自己出题,不单期考、段考,还增设月考、周测、抽考;还要学生规定订什么自测自考题…
云淡风轻 回复 05-04 23:36
出国读吧
六朝古都
房价不能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