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死后,为何展昭一夜之间就消失了?包拯临终前说了啥?

文山聊武器 2025-01-01 03:30:48

展昭的早期事迹和救助包拯

展昭在行走江湖之时,总是行侠仗义,不问归路。正值春日,阳光和煦,他正经过京城南面的一座古寺——金龙寺。这座寺庙古木参天,香火鼎盛,本是一处颇具风水之地。然而,正当展昭准备绕道而行时,寺内忽然传来了喧哗和求救之声。

土匪数十,手持刀枪,围攻了一队看似普通的行旅。展昭心中一紧,他藏身于古木之后,静静观察着局势。那些匪徒粗鲁而猖獗,显然是地方上的恶霸,专门伺机打劫过往行人。展昭看到被围困的是一名书生,身着蓝布长衫,面容平和。这正是后来的包拯,当时正赴京赶考,却未想到会遭此大难。

展昭没有多想,立即从树后跃出,长剑出鞘,光芒四射。他身形矫健,步伐稳重,每一步落地都伴随着土匪们惊恐的尖叫。展昭左突右冲,剑法开阔,几个回合后,几名匪徒已伤倒在地。

包拯整理了一下身上的衣襟,回礼道:“在下包拯,感激不尽阁下相救之恩。”两人一见如故,于是一同整理行装,继续踏上前往京城的路。

行走在林荫小道上,两人交谈甚欢,包拯向展昭讲述了自己赴京参加科举的目的,而展昭则分享了自己行侠仗义的经历。展昭陪伴包拯一路进京,包拯中举后两个人继续作为同伴相处,之后的日子里他们经历了许许多多的事情。

展昭的英雄事迹

包拯升任开封府尹后,他的声名大振。开封府作为北宋的行政与司法中心,案件繁多,复杂棘手。然而,无论案件牵涉到多大的权贵,包拯始终坚持公正处理,绝不徇私枉法。因其办案严明,又深得皇帝信任,皇上特命他前往陈州处理一场灾情。当地正闹饥荒,百姓民不聊生。包拯奉命赈灾放粮,但这一路却并不顺利。

安乐侯庞昱,此人权势滔天,是朝廷中的一方权贵,同时又是地方势力的首脑。他为了一己私利,盘剥百姓,更试图阻碍包拯赈灾,意图将朝廷赈灾的粮草私吞。他派出刺客,沿途追杀包拯,以阻断他的使命。这时,南侠展昭暗中保护包拯,屡次出手化解危机。展昭武艺高强,行侠仗义,早已闻名江湖。他得知包拯为百姓利益赴险而行,深受感动,主动成为包拯的护卫,誓死守护他周全。

在展昭的保护下,包拯成功抵达陈州。他不仅将粮草顺利发放到百姓手中,还展开彻查,将幕后操控赈灾粮草的贪官污吏一网打尽。在这一过程中,包拯遇到了自己的重要谋士——公孙策。公孙策才智过人,为包拯设计计谋,从宫中借来御赐的三口铜铡:龙头铡、虎头铡和狗头铡。这三口铜铡成为包拯伸张正义的重要象征,专门用于铡除罪大恶极的贪官污吏和皇亲国戚。

庞昱眼见赈灾失败,百姓得救,又见包拯手握皇命,对其极为忌惮,便再次密谋刺杀包拯。展昭通过江湖消息察觉了庞昱的阴谋,他暗中与包拯联手设下反击之计。最终,庞昱阴谋败露,其罪行被包拯当庭揭露,成为三口铜铡之下的第一名权贵。

包拯完成赈灾回到京城后,继续为官清廉,并接手了一桩牵涉到皇室秘辛的大案——“狸猫换太子”。这个案件源于多年前的宫廷阴谋,仁宗生母李娘娘被宦官和奸妃设计陷害,致使仁宗从出生起就被迫与亲生母亲分离。

通过多方证据的梳理,包拯发现,仁宗的生母李娘娘原为宫中贤妃,却因当年奸妃刘氏的阴谋而被迫与亲生儿子分离。刘妃因妒恨李娘娘受宠,竟在仁宗出生后,将刚降生的皇子偷换成了一只狸猫,试图以此陷害李娘娘。皇子则被秘密送出宫,由宫外的一户忠实人家抚养多年,直到后来机缘巧合下被迎回宫中,并被立为太子,最终登基为帝。而李娘娘因狸猫之事被冠以“妖妃”之名,长时间遭到冷落和幽禁。

在掌握了足够证据后,包拯将此案提交朝廷,揭露了刘妃当年的恶行以及狸猫换太子的真相。面对铁证如山的事实,仁宗大为震惊,立刻下令将刘妃贬为庶人,并正式恢复李娘娘的皇太后身份。

锦毛鼠白玉堂的挑战与展昭的回应

经过包拯的举荐,皇上特意召见展昭,对他的能力与品德十分赏识。当场赐封他为御前四品带刀护卫,并授予“御猫”封号。

展昭的“御猫”封号传遍江湖后,锦毛鼠白玉堂心中不服。他觉得展昭虽名声显赫,但并非无法匹敌,于是决定用行动证明自己的能力。这种不满逐渐发展为一种对抗情绪,白玉堂甚至召集了“江湖五鼠”,决定在京城制造动静,借此挑战展昭的地位。五鼠性情各异,但都听从白玉堂为首的决定,他们策划了一连串事件,以证明五鼠的才干不逊色于展昭。

白玉堂首先策划了夜入皇宫盗宝之事。他的行动干净利落,未惊动任何守卫便带走了皇宫中的宝物,并特意留下痕迹,让人们知道这是一场针对展昭的挑衅。这件事在朝廷引起轰动,不少人质疑展昭的能力。然而,展昭面对这样的局面并未急于追究,而是冷静分析事态,默默展开调查。他了解白玉堂的性情后,决定以江湖规矩化解矛盾,而不是以官场的方式追捕对方。

在随后的几天里,五鼠的行踪越来越大胆,甚至在京城内故意制造一些小事件,以吸引展昭的注意。展昭一边平息这些事件带来的影响,一边暗中观察白玉堂的行为。他发现白玉堂并非真正为了对抗朝廷,而只是为了证明自己的实力。于是,他没有采取激烈的手段,而是通过私下接触五鼠中的其他成员,逐步瓦解他们的计划。

展昭利用自身在江湖中的声望,与五鼠的大哥钻天鼠卢方展开了一次深入的交涉。卢方虽然仗义,但对白玉堂的行为也感到头疼,他承认白玉堂的行动过于冲动,却始终无法劝说小弟停止。展昭以江湖道义和共同目标为基础,说服卢方协助他一同劝说白玉堂回归正途。

经过一番周密安排,展昭最终在一处密林中与白玉堂正面交锋。两人展开了一场以武会友的比试,这并非单纯的争斗,而是一场彼此间的较量与理解。在数十个回合后,展昭凭借稳定的实力压制住白玉堂,但却没有趁胜追击,而是主动收手。白玉堂被展昭的态度折服,明白了展昭的真正意图,并逐渐放下了对“御猫”封号的不满。

五鼠事件最终平息,白玉堂停止了与展昭的对抗,还主动协助朝廷办案,表现出了极高的能力与忠诚。宋仁宗获悉白玉堂的表现后,决定封其为四品护卫,与展昭一同担任御前要职。

展昭的晚年隐退及原因探究

包拯一生清廉刚直,为官几十载,以铁面无私闻名于世。,他操劳过度,晚年身体逐渐衰弱,多年积劳成疾,最终病倒。展昭陪在包拯身边,尽心尽力照料,但也无法挽回病情的恶化。包拯在病榻之上对展昭说了一番话,这些话对展昭影响深远,成为他后来选择隐退的重要原因。

包拯嘱咐展昭在他离世后尽快离开开封,并叮嘱不要让任何人知道他的去向。这包拯六十三岁病逝,而展昭比包拯年长三岁,已经六十六岁。展昭从年轻时就跟随包拯东奔西走,处理无数惊险案件,维护朝廷正义,始终兢兢业业。然而,展昭已到古稀之年,江湖上的风波与朝廷的纷争,对于一个年迈之人来说,早已是超负荷的责任。包拯深知这一点,他希望展昭在自己离世后能够脱离开封府,摆脱责任的束缚,安享晚年,不再被卷入官场的纷争和江湖的纠葛。

除此之外,包拯的担忧还有更深层的原因。在包拯还在世时,他作为朝廷重臣,能够庇护展昭。展昭虽然是御前护卫,但毕竟武将出身,不通官场之道。包拯在朝中铁面无私,得罪了许多贪官污吏,这些人一直对他心存怨恨。如果展昭继续留在开封府,包拯担心那些被他惩治过的势力会将报复的矛头指向展昭。包拯的离世标志着展昭失去了最强大的靠山,为了避免展昭成为贪官们的目标,他才做出了这样的安排。

包拯去世后,他便低调地从开封府辞去职务,默默离开。没有人知道展昭去了哪里,他也没有向任何人透露自己的去向。他或许回到了家乡,过上了隐居生活,也许继续以另一种方式行侠仗义,但不再参与朝廷的纷争。

参考资料:[1]张军.游走于江湖与官府之间——《七侠五义》中展昭形象分析[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12,32(3):88-91

0 阅读:38
文山聊武器

文山聊武器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