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她提着一篮子冻得发硬的苹果,站在村口,声音里带着一股倔强和委屈:“你到底什么意思?”
我愣住了,站在不远处的大槐树下,手里攥着刚卖柴换来的几块零钱,心里乱得像打翻了五味瓶。
年轻时的奋斗
我是李建国,1959年生在山西吕梁的一个小山村。年轻的时候,没啥本事的我一心想着给家里争口气。1977年,我如愿当上了兵,是河北运输团的一名战士,这件事在全村可是少有。我母亲送我去当兵时拉着我的手念叨半天:“建国啊,咱可不能丢人!”
在部队的几年,我吃了不少苦,但也学到了很多东西。1979年,我考上了驾驶培训班,半年后拿到驾驶证,成了团里的一名汽车兵。从此,开车跑运输成了我的日常,虽然辛苦,但我觉得生活充实,对未来充满期待。
相识的契机
1984年,我第二次回家探亲,这一次,村里变化不大,但家里的日子却紧巴巴的。我母亲病了,父亲的背也驼得厉害。一天晚上,我急着把母亲送到县医院。那时候的医疗条件差,好不容易把母亲安排好。住院期间隔壁病房里住进来一对父女,女孩叫张秀兰,是镇上小学的代课老师,她父亲得了胆结石,疼得直不起腰。
第二天大早,我去打热水,顺手把隔壁病房的温水壶也带上了。回来的时候,张秀兰正削苹果,看见我把水壶放下,抬头瞥了我一眼,“谁让你多管闲事的?”我愣了一下,随口说:“顺手的事。”
后来才知道,张秀兰是个热心肠,她父亲是个老实巴交的庄稼汉。那几天,她父亲病情严重,张秀兰心急如焚,我看她满头是汗,不由得安慰了几句。她低声说了句:“谢谢你,要不是你,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
手术很顺利,她父亲出院时,张秀兰突然对我说:“你还挺像个当兵的样子。”那一刻,我笑了,但没接话。
书信往来,情愫渐深
回家后不久,我给张秀兰写了一封信,问了问她父亲的情况,还说,如果她有啥事可以告诉我。没几天,她回信了,说父亲恢复得不错,还提到她喜欢听我讲部队的故事。就这样,我们开始了书信往来,日子一天天过去,我对她的感情也越来越深。
可正当我想见她的时候,部队突然传来裁撤的通知。1985年初,我退伍回了家。
村口的重逢
回家后的日子并不好过,村里没有什么工作机会,我靠拉柴卖点钱补贴家用。心里一直挂念张秀兰,但又不敢开口,毕竟她是城里人,我怕她家里不同意。她的信渐渐少了,我心里像压了块石头,连晚上做梦都梦见她不理我了。
腊月二十三那天,她突然出现在村口,脸冻得发青,提着一篮苹果,一开口就说:“李建国,你是不是打算不理我了?”
她的这句话,让我心里又高兴又难受。“秀兰,我没有那个意思,就是……我怕你家里不同意。”我心慌地解释。她瞪着我:“我爸早就知道了,他啥也没说,是你自己想多了!”
听她这么说,我又是高兴又是难受:“我就是觉得自己没啥本事,怕委屈了你。”
她甩下一句:“李建国,你少废话!”拎着篮子就往村里走。
结尾
后来,我们结了婚。婚后,她在镇上教书,我拉着村里的货车跑运输。靠着这些年的积累,日子一天比一天好了。偶尔夜里躺在炕上,我会回想起当初在医院的那几天。谁能想到,那一壶热水竟成了我们一辈子的缘分。
这一切,真是天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