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外交部副部长安德烈·鲁登科近日表示,美国正在利用台湾问题挑起亚洲的危机。
他在接受塔斯社采访时指出:“我们看到美国违反其承认的一个中国原则,以维持所谓‘现状’为借口,加强同岛内之间的军事、政治联系,并增加武器供应。”
【俄罗斯外交部副部长安德烈·鲁登科】
鲁登科认为,美国如此明显地干涉台海事务,其目的就是为了激怒中国,并在亚洲地区制造危机,以满足其一己私利。采访中,鲁登科还重申了俄罗斯在台海问题上对中国立场的支持。
距离特朗普正式就职只有两个月不到的时间了,随着特朗普内阁名单的逐渐确定,新一届美国政府将会在台湾问题上打怎样的算盘,相较于拜登政府又会有怎样的调整和变化,愈加吸引外界关注。
这里当然也包括俄罗斯:台海局势直接影响中美关系,而中美关系又与中俄、美俄关系存在联系,互相作用。另外,台海局势对整个亚太地区的震荡,也关乎俄罗斯在远东、半岛和太平洋方向的战略布局。
正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即便现在俄罗斯将自己的战略重心放在了俄乌战场,他们依旧要为台海之变做好准备。
毕竟就眼下的地缘态势来看,这场可能出现的,足够对全球格局产生深远影响的变局,反而有可能成为俄罗斯打破僵局的战略契机。
【如今距离特朗普正式就职只有两个月不到的时间了】
视角回到美国这边,从目前来看,第二届特朗普政府可能将对台湾问题产生两个重要的影响。第一,特朗普不会像拜登那样,在台湾问题上大谈制度和价值观,而更多是基于商业动机的角度出发,采取交易型的国际关系策略。
岛内一些人总爱鼓吹所谓“共同价值观”,但问题是,民主党的价值观和特朗普政府的价值观不一样。而且由于清除了党内建制派和“不忠诚的人”,可以说,如今强势归来的第二届特朗普政府,其秉持的价值观也跟8年前有了很大差别。
当价值观的这一套不好用以后,剩下的单纯就是利益了。
本次竞选期间,特朗普曾多次指责台湾“窃取”了美国的半导体产业,并反过来“剥削美国”,他主张半导体产业应回流到美国。此外,他还要求到岛内增加军事开支,而且程度要比北约盟友更高:他给北约盟友的要求是把军费提高到GDP的2%以上,而给岛内当局的要求是军费占GDP的10%。
如何在短时间内满足特朗普的要求?答案很简单,要么继续将半导体产业从岛内撤出,要么就增加开支,向美国买武器,而且得是昂贵的武器。
美国近年来不断增加的对台军售,就是从特朗普第一届任期开始加速的。奥巴马执政8年期间,美国总共就批了3项对台军售案。结果到了特朗普这4年,总共批了11项,其中6项都是在2020年批的。
【2019年8月,特朗普批准向岛内供应66架F-16战斗机】
拜登时期虽然也批了不少项目,但整体规模远不如特朗普时期。2019年8月,特朗普批准向岛内供应66架F-16战斗机和配套的75台通用电气F-110发动机,仅这一单就价值80亿美元,几乎等同于拜登4年批准的对台军售总额。
总的来说,特朗普要的“保护费”肯定得交,唯一的问题在于怎么交,是直接交钱,还是拿产业转移来抵。如果选择交钱的话,那么考虑到当下的局势,台当局要交的钱很可能要比过去多得多。
第二,特朗普的新一届内阁中充斥着各种近乎疯狂的对华鹰派,在让“美国再次伟大”“中美必有一战”等执念的驱动下,这些不计后果的政客们很可能会进一步推动台海地区的军事化,并最终导致冲突的爆发。
【鲁登科认为,美国如此明显地干涉台海事务,其目的就是为了激怒中国】
其中一些人的名字我们在几年前我们便已熟知,而其他一些人我们最近才听说:比如已经被中方两次制裁的参议员马尔科·卢比奥,他被特朗普提名为国务卿,取代布林肯;再比如最近才出名的众议员迈克·沃尔兹,他被提名为国家安全顾问,也就是过去4年沙利文所在的位置。
对他们来说,当务之急不是捍卫所谓“共同价值观”,而是不惜一切代价遏制中国,确保美国的优势地位。曾在第一届特朗普政府中担任国防部副助理部长的科尔比,去年就曾公开表示,如果台海爆发冲突,是否炸毁台积电芯片代工厂的问题不应由台当局决定,因为这个问题“对美国来说太重要了”。
不同于民主党将中国称为“竞争对手”,主张“负责任地管理竞争”,卢比奥、沃尔兹等人是直接将中国称为“敌人”——前者甚至声称“需要一代人的努力来为与中国的战争做准备”,并在去年提出了所谓“以实力求和平法案”,法案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要不断增强岛内的军事力量。
对此,有观点认为,美国的对华鹰派们之所以故意激怒中国,挑衅中国,为台海冲突创造条件,是因为这就是他们想要达成的结果——这也是俄罗斯副外长这番表态想要表达的意思。不过,在涉及我国核心利益的问题上,无论第二届特朗普政府将如何行动,都不会影响到我们的时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