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战场上虽然没有常胜的将军,但是可以有灵活的战略和战策。如果能够抓住敌人的特点和弱势则可以灵活地调整己方力量部署,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又何愁没有胜仗可打呢?
制定正确而又科学的战略方针,其实是一场战争中至关重要的部分,它往往比拥有先进的武器和精良的部队更加重要。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和土耳其军旅的对抗战役中就非常明显的体现出了这一点。那么两军对垒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故事呢?志愿军又采取了怎样的策略才大败土耳其军队呢?
其实这个秘密武器就是“三猛政策”,所谓的三蒙政策无非就是"猛打"、"猛冲"、"猛追"。其实这从字面上非常好理解,"猛打"就是集中优势兵力,然后找到敌人最薄弱的部分进行攻击。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够达到动一发而牵全身的效果。
接下来就是"猛冲",当战争进入到了第二阶段之后,就需要使用一些辅助的武器。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刺刀和手榴弹,刺刀一般用于两军交战时的近身搏斗。手榴弹则负责执行完成爆破等任务。最后就是"猛追",战场上最讲究的就是一鼓作气,当敌人已经被打散的时候,就要趁胜追击给他们最后一击。
但是"三猛"政策虽然说起来简单,实施起来却非常有难度。因为当时中国志愿军面对的不仅仅是朝鲜半岛的本土军队,还有数量非常庞大的联合国军。而且值得一提的是,这些联合军的武器都十分的先进。但是志愿军和朝鲜军人的作战武器就很简陋了,不过唯一值得庆幸的是两军交战最考验的是军队的意志力和战胜的决心。而仅这两点而言,无论是美国军队还是联合军队,都无法和中国志愿军相提并论。
尽管志愿军们遭遇了很多的困难和打击,和土耳其军队近身战斗就是其中一个很大的困难。但是他们从来都没有想过要退缩,面对战场上源源不断到来的敌军援军,志愿军们也没有慌张而是转身就制定了更加科学而又缜密的作战计划。
当时38军已经在和联合军队对抗的过程中重击了他们,但是他们不死心,还是调派来了土耳其军队。
土耳其军队初来乍到,自然很想立功。于是他们就浩浩荡荡地来到了戛日岭,因为只有在这个地方才能够堵住38军。但是让所有的人都感觉到意外而又诧异的是,仅仅几个小时过后,土耳其志愿军们就发来了战胜的捷报。他们声称自己已经俘虏了数百名中国志愿军,但是事实上,那是他们自己的战友。
虽然这件事情变成了一个笑话。但是不得不承认的是土耳其军队的确有让人敬佩的地方,那就是他们也不轻易放弃。在和志愿军342团与340团对抗的过程中,土耳其士兵们也是视死如归。但是只可惜有勇无谋,最后还是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