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5年再看《李白传》:打工而已,千万不要内耗

乐人看情感 2024-07-18 06:56:46

最近在后台看到一则读者留言。

她说自己工作五年了,工资没涨,工作却越来越卷。

上班时,大家暗地里比谁加班多,在领导面前刷好感;

下班后,还时不时需要在饭局酒局上应酬。

干不完的活,操不完的心,赚不到的钱……

人变得越来越焦虑,她又不敢辞职,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我给她推荐了一本书。

历史上,有一个人也是这样:他才华横溢,一生渴望在体制内功成名就,却在官场吃不开,工作不顺心,家庭也不顺意。

他就是李白。

他过得比当代打工人更惨,因为他甚至不曾有过稳定的工作,他心仪的单位从来没真正接纳过他,后来被单位“优化”后,他因失业没钱,一生困窘漂泊。

很多名家为他著书立说鸣不平,但在作家吴斯宁的《李白传》里,李白的人生,少了悲情,满腹豪情,处处流露出他的热血、乐观和洒脱。

书中的李白,从来没内耗在任何负面情绪中。

无论打工多么失败,仕途多么坎坷,他绝不会因为这些辜负人生中的美酒美景和诗情画意。

他用自己的人生告诉职场人:理想事业是很重要,但若真无法实现,也没什么大不了。

打工而已,千万不要内耗自己。

1

当你求职碰壁时,李白告诉你:

想必大家都听过李白“铁杵磨成针”的传说。

但《李白传》中写道,李白自己从不崇拜千锤百炼的磨砺,他要的是“一飞冲天”的惊喜与刺激。

确实,他有这个底气,他“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不仅诗文皆通,还善骑射、习剑术,

他的理想是只有一个:匡扶社稷,报效国家。

可惜,出身商贾之家的他,按律法不能参加科考。

但他相信凭借自己的才华,一定能遇见伯乐,然后被内推给帝王。

于是,意气风发的少年,带着华文诗篇,去拜访渝州刺史李邕。

李邕,是当时的大文人,被誉为与书圣王羲之比肩的书法家。

少年在厅堂高谈阔论,而李邕,看着他出身单薄的简历,随意就把他打发到下属家里,然后不理不睬。

李白非常不爽。

但他从不内耗,有仇必报,大笔一挥,写下《上李邕》: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这是在说自己——我胸怀大志,只要有贵人机遇,一定能振翅高飞;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这是在说李邕——莫欺少年穷,凭借自己的才学,即便没有李邕的帮助,也迟早能封侯拜相。

写罢,他扬长而去,丝毫不把这件事放在心里。

正如《李白传》里,作者写的那样:“他只会想,你不用我,是你的损失,而不是我的损失。”

这种理直气壮的自信和个性,正是如今社会越来越缺乏的东西。

尤其是现在的很多年轻人,在工作和生活的压力下,变得越来越容易脆弱了。

有人工作受挫,就自怨自艾,陷入对自己能力的质疑中;

有人被领导骂一顿,就颓废消沉,对一切事物失去兴致。

然而,一时的困顿,一事的不如意,并非对你人生的否定。

别让“玻璃心”打破你的自信,别让情绪的积压变成前进路上的包袱。

不如学学李白,用理想养出自信的胸怀,无论遭遇什么,都能锐气不减,精神不怠。

2

当你仕途不顺时,李白告诉你:

拜谒李邕,开启了李白仕途不顺的旅程。

此后多年,无论是地方官吏还是社会名流,都没有为他打开那扇大门。

他们甚至未曾看到他的才华,只觉得他:门户下贱,初出茅庐。

求职路上屡屡碰壁,却从未折损李白的傲气。

势要以天下为家的李白,离开家后,他顺江而下,一路纵情山水,一路投诗拜谒。

他的拜帖却如金针入海,没有回音。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一晃到了四十多岁,李白的名声虽已在外,仕途之路还无从谈起。

但他也没闲着,既然工作不顺利,就暂时停一停,让自己“中场休息”。

他看了无数风景,喝了无数酒,自由于“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他交了无数朋友,贺知章称之“谪仙人”,杜甫愿做死忠粉,他同高适遍访名山大川,与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适度的停下,恰到好处的留白,让他的生命更加丰盛。

所以哪怕前方“行路难”“多歧路”,他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哪怕已经快山穷水尽、身无分文,他依旧相信“千金散尽还复来”。

作者在《李白传》中形容道,人生的漂泊感从未压倒李白身上的英雄气和理想主义,此时的李白,就像一朵充满豪气的云。

在朝九晚五中疲于奔命的我们,太能在李白的仕途坎坷中找到共鸣了。

每天面对做不完的工作,各种应酬交际,还有无休无止的内卷,真的好累,好想逃离。

可是第二天,又只能按时坐在工位上,继续疲惫,继续丧气。

如果你感觉撑不下去了,那就给自己按下暂停键。

工作不能再给予我们正能量,就从生活中找到乐趣,生出勇气,然后重新出发。

工作不顺,不用太焦虑,真正美好的人生,从来不用太着急。

适当让自己喘口气,给心情放个假,不光是一种勇气,也是一种循序渐进的智慧。

3

当你遭遇“潜规则”时,李白告诉你:

公元742年,李白的命运,突然出现了转机。

他突然接到唐玄宗求贤的诏书。

浮沉几十载,李白终于半只脚踏进了朝廷,供职翰林院。

但这个皇宫,似乎与他想的不一样。

在皇宫,翰林院与学士院仅有一门之隔,但翰林供奉,并不是官职。

他每天的工作,不是参加朝廷宴会,就是陪皇帝出访游玩,写诗作赋歌功颂德。

说到底,皇帝只是看重他那支笔。

久而久之,李白飘了,也倦了。

翰林院的“侍诏之士”无数,大家每天加班加点,卷天卷地,不遗余力地展现自己。

可李白呢?

《李白传》记述道,他居然写了一首诗嘲讽同僚:“青蝇易相点,白雪难同调。”

他把自己比作阳春白雪,把同僚比作苍蝇。

更要命的是,李白还把嗜酒成瘾的习惯带到了工作中,甚至借酒使性。

有一回,李白喝醉了酒,竟让大唐第一宠臣高力士为他脱靴。

结果皇帝生气了,把他轰了出去。

他的格格不入、恃才傲物,引发了朝廷上下对他的反感、非议。

久而久之,玄宗烦了,也腻了。

不过一年多,李白就被放金还乡。

短暂失落后,他突然放声大笑: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很多时候,我们觉得上班累,并非因为工作太繁重,而是很多工作之外的“潜规则”带来的心理压力。

其中产生的委曲求全、迫不得已,正在一点一点蚕食我们的生命力。

人生漫漫,不必求得旁人的理解,更不用强行逼自己合群。

生活实苦,为何不让自己舒服一点,随心一点,坚定一点。

跳出委屈自己的规则,就是跳出精神内耗的开始。

4

当你感慨世态炎凉时,李白告诉你:

有句话说:人在人情在,人走茶就凉,人情世故大多如此。

这次从巅峰掉落谷底,让李白开始对现实社会真正睁开了眼睛。

他是翰林供奉时,曾因为他出身低下看不起他的王公大臣,争相和他交朋友,又是唱歌又是喝酒。

而当他再次沦为平民,转眼“门前冷落鞍马稀”。

原来这世上,不仅仅有美景、有美酒、有情义,更有背叛、有冷落、有憎恶。

多年过后的某一天,他登上山峰,回想起昔日的友朋如云、迎来送往,如今都成过眼云烟,孤独感不禁袭上心头: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往日萦绕的云鸟早没了踪影,正像曾经那些簇拥而来的朋友,利来利往,沧海桑田,只有青山如知己,未曾离去。

一切都是人之常情,何苦又深陷其中?

李白就是李白。

他离开见风使舵的权贵圈,不再为人情白眼所累,独自到山林湖海之间,放白鹿、访名山、渡扁舟、见天地……

名利场里走一遭,归来还是自由人。

《李白传》里说,这是一种人生态度,一种人生选择,如果让他委曲求全、放弃尊严,那么他宁可什么都不要。如果活得不顺心,不如彻底远离让自己烦心的人和事。

职场是最现实的地方,人在事业低谷时,最能体会世态炎凉。

就如同李白,得意风光时,别人争相认识你;一朝落魄时,大家又争先恐后地远离。

这世上,既没有理所当然的关心,也没有坚不可摧的情义,只有人情冷暖苦自知。

风光的喧嚣不值得扰乱心性,活着,本就不必将太多人请进生命里。

圈子干净了,关系简单了,人心也就清静了。

放低对社交的期待,放下对交情的杂念,享受孤独的人,最能活出潇洒随性。

5

当你实现不了理想时,李白告诉你:

《李白传》里评价:“李白不是一个政治家,但伟大的诗人往往是预言家。他似乎已经感到一股隐隐约约的阴云向他,向整个国家压过来。”

书中提到的阴云,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大事件:安史之乱。

当时安史之乱爆发,政局混乱,可是李白竟遇到了请其出山的“伯乐”——李璘。

谁都知道李璘预谋夺权,不过想找个声名在外的人壮大声势。

可是对李白而言,他心中尚未崩塌的从政理想正在死灰复燃。

56岁的他,答应了,“这是我最后一次机会了。”

然而没过多久,永王李璘兵败被俘。

李白这个整日跟着车马风尘仆仆赶路的“军师”,也跟着被连坐,流放夜郎。

第二年,唐肃宗大赦天下,李白重获自由。

此时的李白,已经是一位须发皆白的老人。

官场也好、名利也罢,他曾万丈光芒也曾一落千丈,曾挥洒万金也曾潦倒孤寂。

狂过、闹过、笑过、爱过、痛过,如此算来,倒也值得。

于是,他放下不甘,庆幸释怀:“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在《李白传》中,作者写道:他用整个身心去拥抱大千世界,用整个生命去灌注理想花朵,即使理想无法实现,仍然不屈不挠,无怨无悔。

人生在世,有时候拼尽全力,也会有无法企及的事业高峰和人生理想。

与其与自己盲目较劲,让自己一身颓丧,不如与自己和解。

人生最美的风景,不在路上而在心里。

心境打开,你会发现自己早已不再敏感脆弱,而是内心豁达、精神丰盈。

面对种种不如意,当你学会了释怀,真正惬意的人生,才刚刚开始。

如果用世俗的标准来评价李白,事业惨淡,妻离子散,是一个十足的loser。

但作者在书的最后,却用4个大字评价李白:无冕之王。

书中说,他一辈子都在自我慰藉,越大的失望就用越大的豪迈来慰藉,一秒痛苦就用三秒大笑来慰藉,从而让自己面对这污浊而荒谬的人世,不至于寂灭,还保持着理想。

看了《李白传》后我才发现,工作上的难受,大都来源于性格,来源于态度。

所谓事业得失,并不能定义你是谁,也不能定义人生的成败输赢。

真正让生活变狼藉的,不是工作的失败,而是一个人精神的崩塌。

毕竟,工作只是谋生的手段,生活才是我们最终的目的。

点个赞吧,学会用李白的心态去工作,你就不会感到内耗焦虑了。

0 阅读:0

乐人看情感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