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11月29日23时08分,神舟15号载人飞船搭乘长征2F运载火箭,顺利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升空,约20分钟后神舟15号载人飞船顺利进入预定轨道。于11月30日5时42分顺利对接在天宫空间站预定舱口,3名航天员顺利进入天宫空间站。
但可能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神舟15号载人飞船发射前,航天测控中心的大厅上,就已经实时的显示了费俊龙、刘伯明、张陆三名航天员此时的身体和心理状况。比如从大厅的屏幕上能够看到,三名航天员的心率都比较低,都保持在了59—66次/分,比正常人心率60—100次/分,足足少了1/3。
其实这个并不是个例,从最早神舟5号载人航天发射时,航天员杨利伟的心率就一直处于较低的状态,且从发射到在轨运行、再到安全返回地球期间,杨利伟的心率始终保持在75--85次/分之间。
神舟7号载人飞船发射时,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三名航天员的心率也一直保持在70--79次/分之间,就算是航天员翟志刚首次出舱时,面对黑暗、陌生的太空环境时,心率也一直保持在较低状态。
但航天员在地面训练期间,长时间的高强度水下训练,特别是进行离心机重力过G加速训练时,航天员短时间内心率能超过150次/分以上。这是因为在离心机的巨大加速下,身体内的血液被从上半身抽到了下半身,而为了保持大脑的继续活跃和心脏的继续泵跳,心脏会自动调整心率,以更快的心率、更高的血液流量保持身体机能的正常运转。
但在实际航天发射时,航天员的心率却和训练时完全相反,从发射到返回一直处于较低的心率状态,也是有原因的:
一、航天发射时火箭巨大的震动和噪音,都很可能造成人的内心愉悦、激动,短时间内心率上升,继而大脑内思维跳跃,久久不能平静心情,甚至在进入飞船内之前,看到高大威猛的运载火箭时,内心都很有可能会短时间的愉悦、继而心率加快。
特别是从船箭分离的那一刹那开始,飞船的命运、自己的命运就牢牢掌握在航天员自己手中了,因为在这个过程中很可能会受到太阳风暴、其他航天器碎片等突发性干扰,同时在飞船入轨后,也需要航天员立即调整姿态,在半自动方式下,让飞船不断变轨机动。
而过快的心率、继而产生较高的心情愉悦和内心变化,对于航天发射而言都不是好事,因为在航天发射过程中,载人飞船虽然已经完成了全自动发射入轨,但航天员仍然需要实时紧盯舱内显示屏的参数变化,并根据预定方案进行某些参数的调整,以及应对一切突发状况。所以保持平常稳定的内心情绪,既能够保障飞船的安全发射,同时也能够载人飞船进入预定轨道后,快速调整自身身体、心理变化,为飞船交会对接做好准备工作。
二、航天员正式入轨并完成交会对接,进入长期在轨状态后,相比之前在地面训练时更大的空间、更多认识的人和物,以及更多的自然界声音、光线不同的是,就算是天宫号空间站这种整体重量已经接近百吨级的中大型空间站,内部活动空间也不是很大。同时在长期在轨运行期间,每天都和固定的两三个人待在一起生活、工作,并且空间站内只有太阳光产生的黑夜和白昼、没有蓝天、没有星辰。
空间站内也一直各种机器嗡嗡嗡地持续响着,长期以往下去,大部分人都会心烦意乱,甚至心理出现问题。
所以为了避免这些现象发生,并直接影响到空间站的正常运转,航天员在地面训练期间,就要对其长期的心理耐久测试进行训练,包括如何长时间将心率始终保持在较低水准。
而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从2003年神舟5号发射开始,到今年神舟15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累计10次载人航天发射任务中,可以从每次发射任务中航天员的心率变化看出,一次比一次低。而每一次航天员心率的不断降低,其实也从侧面证明了一个现象就是:
我国航天训练过程中在一直不断的改进训练方式中,除了总结经验外,就是在一直在不断的进行各类训练方式创新,才使得航天员的心率能够保持得越来越低。同时更为重要的是,伴随着我国载人航天所取得的成就越来越多后,对于航天员而言,内心的自豪感、愉悦感也是与日俱增,所以内心才会越来越平静,比如神舟5号第一次载人航天发射时,航天员杨利伟一个人挤在狭小的返回舱内,既没有同伴相互鼓励、也不能在返回舱内大幅活动。
但在我国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建成以后,特别是天宫空间站建设以来,航天员正式进驻后,得益于空间站内活动空间更大后,航天员内心不仅没有了狭小空间站长时间封闭所带来的幽闭紧张心理,同时航天员在正式入驻后,可以立即脱去厚重的航天服,就像上班回到家换到家居服一样,让自己身体放松下来。
而这些航天成就,也是航天员每次面对发射任务时,才能更熟悉、更将其看做一次未来常规化的发射任务,而始终保持内心的持续平静的秘密武器之一。
扯多了,经常参加较高强度训练的人本身心跳就慢,大学时体检我们一个班21人只有一个心率60以上,最低的只有49,宇航员身体素质绝对不会比我们那会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