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4日,江苏发生了一起令人痛心且愤怒的事件:高速上私家车占用应急车道,致使120急救车无法通行,医护人员被迫下车步行至高速口。这一事件再次将应急车道被占的问题推到公众面前,引发强烈关注与谴责。
应急车道,作为高速公路上的“生命通道”,是专门为工程救险、消防救援、医疗救护等执行紧急任务的车辆所预留的。在紧急时刻,每一秒都关乎生命的存亡,它畅通与否,直接决定着病患能否得到及时救治、事故能否快速处理。然而,总有一些自私自利的车主,为了一己之私,不顾他人生命安危,肆意占用应急车道。
从法律层面来看,当前对于非紧急情况占用应急车道的处罚,一般是扣分和罚款。比如此前广东阳江一私家车在高速路段占用应急车道,未给载有开腹抢救婴儿的救护车让路,涉事司机最终被扣9分、罚300元。这样的处罚虽有一定的警示作用,但在面对一些人屡次违规、对生命通道的漠视时,似乎还不够有力。
当私家车占用应急车道,导致救护车无法及时通行,延误患者救治,这种行为本质上与故意伤害并无二致。被延误救治的患者,可能因几分钟的耽搁而病情恶化,甚至失去生命。这些占道者明知应急车道的重要性,却故意为之,其行为主观上存在过错,客观上对他人的生命健康造成了潜在的、甚至是现实的威胁。
如果将故意占用应急车道导致严重后果的行为以故意伤害罪论处理的话,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方面,能极大地提高违法成本,对潜在的违规者形成强大的威慑力,让他们不敢轻易触碰这条“红线”;另一方面,也是对生命的尊重与保障,彰显法律维护公共利益和公民生命健康权的决心。
当然,要真正杜绝占用应急车道的现象,除了更为严格的法律制裁,还需要多方面的努力。比如,加强交通安全教育,提高公众对生命通道重要性的认识,让文明出行、敬畏生命的观念深入人心;利用科技手段,如电子监控、无人机巡查等,加大对占用应急车道行为的监管和查处力度,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处罚。
应急车道是生命的希望之路,不容任何侵占。对于那些故意阻挡生命通道的行为,应当以更严厉的法律手段予以惩处,只有这样,才能守护好这条关乎生命的绿色通道,让生命在紧急时刻得到应有的尊重与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