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一万五千年前的某个初秋,鹰飞过的天空显得比其它季节都要高要蓝。秋风穿过草原,压低了齐人高的牧草,现出了牛和羊。秋风吹过山林,使山林呈现丰富色彩。
一股蓬勃的活力浸透了秋天的大地,使得人们好似比往常要忙碌许多。山林中的燧人氏和草原上的弇兹氏,都收到了草原与山林接壤处的虎族部落传来的消息。双方终于约定于这个月的某天在昆仑山上缔结下永恒的盟约,为各自的部落谋求和平与发展。
据《山海经》记载,昆仑山方圆八百里,高达八千丈,八个方向的山势都是悬岩陡峭。东南流出来的水,名赤水,它向东北流去,转向东南流入氾天水。南海有氾天山,山上流出氾天水,折向西南流入南海。
原来昆仑山中流出来的赤水,与南海氾天山流出来的氾天水相接。昆仑山的东北流出来的水,名大河,它向北流去,南流于无达;折向西南,流入渤海。从渤海里有一条水流出,向西流去,折而向北,流入积石山。
昆仑山西北流出一条洋水,一条黑水。它们向东流去。黑水转向西流入大杅,折向东北,向北流入西海。昆仑山西南流出一条弱水,一条青水,向东流去,折而向北,转向西南,流人大河。昆仑山南还有个大渊,深有二百四十丈。
站在昆仑山上向东望,那儿是草原部落的领地。站在昆仑山上向南望,那儿有茂密的树木,那是山林部落的领地。燧人氏与弇兹氏结盟的那一天到来之时,也是亘古不变的昆仑山在历史上最为热闹的时候。
草原部落与山林部落的人都带着珍贵的礼物,来到了山间的某个平台上。在这里,有巢氏看见鸟巢而发明了巢居,也是在这里,燧人氏与弇兹氏的先祖分别沿着昆仑山上的河流进人了草原大漠、山林与平原之中,成就了上古文明的繁荣气象。
每个部落的旗帜、服饰,携带的武器、装备无不显示了部落的图腾特征。草原上的部落计有犬族、狼族、牛族、羊族、马族、牦牛族、野猪族、貘族、虎族、豹族、熊族、鹰族、天鹅族等。
头上戴着以角和畜牧动物皮为装饰的帽子,跟随的各式猎犬是草原部落最大的特征。山林中的部落计有火族、山神族、青鸟族、凤凰族、其它各式鸟族、蛇族、虫族、虎族、龙族、鱼族等。担当起燧人氏与弇兹氏中间人的是虎族,这一族在山林与草原上都有活动,也以其勇敢和诚实获得了双方的信任。
经过热烈而严肃的祭祀活动后,燧人氏与弇兹氏盟约的结果如下:
双方部落从此进行频繁的文化与技术交流,部落间不再冲突,以和平为第一前提。燧人氏部落不再向草原上扩展,弇兹氏部落不再向山林中扩展。鼓励双方的部落进行联姻,由此产生的新部落有选择在草原或山林中生活的权利。
燧人氏与弇兹氏作为双方部族的领导部落,双方保持密切的友好关系,部落间可进行联姻。双方依然保持燧人氏与弇兹氏的称号。
双方确定盟约之日由部落中的精英合族,产生新的部落“合雄氏”,合雄氏的历代首领为山林与草原唯一的领导者,称为天帝。天帝有号召双方部落,调停双方矛盾的权利。双方的部落每年要向天帝进贡各种礼物。
在昆仑山上险峻之处建立一座天帝的宫殿,宫殿有九面,九面有九口井,井周都用玉石做栏杆。宫殿九面有九扇门。因为虎族在这次盟约中的重要作用,且骁勇善战令人敬畏,具有诚实可信的品质,由虎族选出该族的精英作为天帝的卫戎部队。
最终虎族以该族中的白虎族为最佳选择。在宫殿附近建立一座大的圈苑,里面有各个部落献上的珍奇异兽,各式植物,以各种少见的玉树为装饰。围苑也由白虎族管理。
其中比较珍惜的植物是木禾、沙棠、草。木禾应该指野生的薏仁。沙棠木材可造船,果如红杏,味如李而无核。黄草其状如葵,其味如葱,吃下去可去除烦恼。另有一种服常树,树皮可以做衣服,应该指今日的桦树。
山中还有鹑鸟族,主管天帝日常生活中各种器用服饰。另有草原上的土蝼族和山林中钦原族担任守卫工作。土蝼是一种四角的羊。而钦原形状像一般的蜜蜂,大小与鸳鸯差不多。山的西南面还有山林中的凤凰族与鸾鸟族守卫这个方向。
燧人氏与弇兹氏建立的草原与山林的盟约影响非常之深远,草原与山林部落间的交流与联姻带来了双方的信任和理解。这种相对和平直到一万多年之后才被彻底打破。
古籍备注:
①《山海经》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志怪古籍,成书于战国时期至汉代初期,与《易经》《黄帝内经》并称为上古三大奇书。全书现存18篇,内容广泛,包括地理、历史、神话、天文、动植物等多个领域,保存了大量远古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如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等,是我国古代记载神话故事最多的一部古籍,对于研究上古历史文明具有非凡的文献价值。
②《淮南子》是西汉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集体编写的一部哲学著作,属道家作品。该书在继承先秦道家思想的基础上,糅合了阴阳、墨、法和一部分儒家思想,但主要宗旨仍属于道家。全书二十一卷,内容庞杂,涉及哲学、历史、天文等多个领域,保存了如“女娲补天”等古代神话,对后世影响深远。梁启超称其为“西汉道家言之渊府”,是汉代思想文化的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