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捡花生,被机器卷入不幸身亡,不要再恶意评论雪上加霜

鱼籽酱文化 2023-11-07 00:50:11

朝诗人李绅,可能很多人不知道他是谁?但提到“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句古诗,相信大家耳熟能详。

从小学开始,老师就教育我们要爱惜粮食,懂得农民耕种的辛苦。每天端在我们餐桌上的一粥一饭,当思其中的来之不易。

爱惜粮食,是每一位农民深入骨髓的本分。

但就在前段时间,河南周口,一位老人却因为再平常不过的捡花生行为,引发了一幕令人痛心的惨案!

01

事件发生在10月23日的早晨7点过,河南周口郸城县,离县城10公里的巴集乡魏家村。

早晨的魏家村,天色大亮,处于村东头丰收过花生的地里,已经有三五成群的农民,正佝偻着腰在地里捡遗漏的花生。

魏天明(化名)和他的老伴儿,也和村民一起来到田地里,准备捡遗漏在地里的花生。

走到地里时,他的老伴儿想去旁边的树林里方便。

没想到,魏天明的老伴儿方便完,回到地里,刚坐在地上戴手套时,悲剧就发生了。

魏天明的老伴儿手套只戴到一半时,旋耕机突然从身后冒出来,老人被迅速卷入机器中。

由于速度太快,根本来不及采取任何应对措施,老人被机器卷入后,当场身亡。

老伴儿突遭此横祸,魏天明接受不了意外的打击,一直趴在老伴旁边痛哭流涕。

事发之后,网上对老人在地里捡花生的行为出现了一片片的恶意评论。

有网友说,老人的行为不是捡,是偷;也有人说司机无罪;还有人说老人这样的行为是想占便宜。

众说纷纭中,更多的是抨击老人想占便宜、是偷不是捡。

一边要打理老人意外身亡后的事务,一边还要面对网上的恶评,魏家人身心俱疲。虽然对网友的恶意评论感到愤怒,却也无力反驳,不能澄清。

《金刚经》里有一句话是这样写到:“尔时,世尊食时,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

意思是说,要吃饭的时候,佛陀便整理好自己身上的衣服,拿着钵,进城化缘。

在佛陀眼中,任何粮食,都曾生长于田地,经过阳光、雨水、空气和土壤等各种因素的组合,每一粒米,一颗粮食,当来之不易。

就连有无数子弟的佛陀,在面对乞食这样普通的事务时,也是身体力行,足见佛陀对粮食的重视程度。

细思老人捡花生、佛陀亲自乞食的行为,不得不让人反省,处于物质横流时代,我们对于食物又是保有怎样的一种态度呢?

02

很多时候,我们一边享受着桌上端来的美食,一边又忽略美食背后的那份不易。

恰如我们更喜欢银杏树叶变成金灿灿的赏心悦目,却忽略臭臭的白果能为我们带来健康一样。

白果,一种既能促进代谢、祛痰止咳,又能美容养颜、益肺气,保护血管的食物,通常被加入各种汤品作为辅料。

我们小县城东边的一条街道,每年11月,就会成为一道迷人的风景。

排列整齐的银杏树笔直的站立在马路两旁,它的叶子已经渐渐变黄,呈现出黄绿的颜色,到了月底,这种黄绿色就会变成金黄色,很迷人。

开车从这里经过,会经常被风景吸引,速度自然下降;行人从这里经过,也会驻足停留。

同时,这个时节,也正是银杏树丰收的季节。

我的父母每年会在这个时候,和他们的同龄人,一起到马路边捡白果,把落下的白果收集到口袋里,带回家晾晒,以备食用。

也许,你会说,在马路边,捡白果,不要命了。那么多车!

是的,有白果,也有车来车往,但他们依然选择去捡白果。为什么?

其实,这是一份深入他们骨髓的本分,对食物的爱惜。

在他们的眼中,掉在地里的花生和路边没人理会的白果,就像路上跌倒的行人一样,如果置之不理,只会是一种冷漠,对生活,对世界的冷漠。

李绅的《悯农》里,还有一句“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意思是说,普天之下,没有被荒废不种的田地,但仍然有勤劳辛苦的农民被饿死的情景。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毕生的夙愿就是:“不让任何一个中国人挨饿。”

他认为,农民身上那种朴素、勤劳和节俭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

所幸,我们处于现在的时代,是幸福的,不会饿肚子,也不会有穿不暖的情况。

我三叔,今年80岁了,却依然精神矍铄,健步如飞,还能每天骑摩托车到镇上做鸭蛋买卖。

到了这个年纪,按理说,三叔完全可以安享晚年,不用辛勤劳作。

但他和三婶依然耕种经营了10多亩地,种小麦、种水稻、种蔬菜,一样都没拿下。家里的粮食堆成山了,他也没有说要停下来不种庄稼。

没有经历过饿肚子的苦,是不能体会其间的煎熬和无助。

在饥荒年代,粮食成为紧缺东西,家家的米缸都是空的,很多人在那个时期,被活活饿死。

三叔有7个兄弟姐妹,人多粥少。三叔的父亲,就是在那段艰难时期,因为没有粮食,被活活饿死。

勤劳耕种、爱惜粮食,是农民的本分,这种本分历经千年,一代一代传承下来,才换来如今的衣食无忧,他们何罪之有?

写在最后

据悉,目前涉事旋耕机的驾驶人员已被警方控制,相关部门也正在进一步的调查当中。

无论是司机之过,还是老人贪图小利,如今悲剧已然发生,愿老人能入土为安,也希望此类悲剧事件不要再次发生。

在广阔的田地里,每一颗粮食,都承载着大自然的恩赐和农民的辛勤付出。从播种到收获,从厨房到餐桌,是每一粒粮食艰辛而又珍贵的生长历程。

在这个丰衣足食的时代,我们很容易忘记粮食的珍贵。

当我们享受美食的同时,也应该看到世界上依然有很多人因为没有粮食而挨饿。

减少浪费,珍惜粮食,不仅仅是对勤劳耕种者的尊重,更是对地球资源的珍视。

在大自然的馈赠面前,我们无权浪费,只有感恩与珍惜。

让我们重新审视餐桌上的每一粒粮食,感受它们的来之不易。爱惜粮食,从我做起,从现在开始。

作者|鱼籽酱·雨墨

0 阅读:22

评论列表

LOLandQAQ

LOLandQAQ

1
2023-11-07 17:04

“旋耕机突然从身后冒出来”这句说的很奥妙。你在人家没收割的地里,抢在收割机前面“捡拾”还有理了?

用户98xxx15

用户98xxx15

2023-11-07 16:58

勤劳勇敢的河南老人。

鱼籽酱文化

鱼籽酱文化

有料有梗有温度,百万青年的娘家人。我有故事,想听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