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泰山探寻女娲宫与三生石

建明看文化 2024-09-04 20:30:49

女娲宫与三生石

女娲宫位于汝阳县付店镇牌路村炎黄峰下南天梁山腰。 女娲宫殿面阔三间,进深二间,前檐出廊,斗拱彩绘,格心棂花红门窗。 单檐歇山,青瓦覆顶。 正脊的两端各有一个龙头正吻,张嘴含着正脊,尾巴向上翘起。 四条屋脊的前端有一串小型兽类镇瓦。 宫殿雕梁画栋,气势雄伟,金玉交辉、巍峨壮观。女娲宫中,“无生老母”手持八卦居左,“碧霞元君”身披霞帔居右,“女娲娘娘”金莲发苞,端坐其中。 女娲是中国上古神话中的创世女神。 又称娲皇,女阴娘娘,史记女娲氏,是华夏民族人文先始,福佑社稷之正神。 《世本·氏姓篇》载:“女娲氏,天皇封娣于汝水之阳,后为天子,因称女皇”。 《炎黄源流史》载:“汝水,因女娲氏居此得名。”(古籍中,女、汝同音),也就是说,由于女娲居于的这条河,就是汝河。

相传女娲造人,一日中七十变化,以黄泥仿照自己抟土造人,创造人类社会并建立婚姻制度。后因世间天塌地陷,于是熔彩石以补苍天,斩鳖足以立四极,留下了女娲补天的神话传说。 女娲不但是补天救世的英雄和抟土造人的女神,还是一个创造万物的自然之神,神通广大化生万物,每天至少能创造出七十样东西。 她开世造物,因此被称为大地之母,是被民间广泛而又长久崇拜的创世神和始母神。 究其历史文化根源,在于原始母系社会女性崇拜观念的遗传。女娲宫外,三生石挺立。

“三生石”是中国历史上意涵情定终身的象征物,据说是女娲补天所剩的顽石,三生石的三生分别代表“前生”“今生”“来生”,人死后,走过黄泉路,到了奈何桥,就会看到三生石。相传女娲在补天之后,开始用泥造人,每造一人,取一粒沙作计,终而成一硕石,女娲将其立于西天灵河畔。 此石因其始于天地初开,受日月精华,灵性渐通。 不知过了几载春秋,只听天际一声巨响,一石直插云霄,顶于天洞,似有破天而出之意。 女娲放眼望去,大惊失色,只见此石吸收日月精华以后,直立不倒,大可顶天,长相奇幻,竟生出两条神纹,将石隔成三段,纵有吞噬天、地、人三界之意。 女娲急施魄灵符,将石封住,心想自造人后,独缺姻缘轮回神位,便封它为三生石,赐它法力三生决,将其三段命名为前世、今生、来世,并在其身添上一笔姻缘线,从今生一直延续到来世。为了更好的约束其邪性,女娲思虑再三,最终将其放于鬼门关忘川河边,掌管三世姻缘轮回。 三生石伫立在奈何桥边,那些准备喝下孟婆汤,然后轮回投胎的人们,以三生石作为肝胆相照的依据,更多的情侣则在三生石上写下誓言。 “缘定三生”的俗话就是这样来的。

三生石的故事不管是不是真实的,表达了人们对生前与后世的信念,反映了中国人对于生命永恒、真爱不朽的看法。 透过了这种“轮回”与“转世”的观念,中国人建立了深刻的伦理、生命、哲学,乃至于对整个宇宙的朴素理念。 女娲创造了人类,是人类最伟大的母亲。因此,西泰山女娲宫年年岁岁香火炽盛,求子祈福者络绎不绝,每到农历的初一、十五、七夕节、中秋节等重要节日,求姻缘,起孩子已经成为当地世世代代的习俗。 特别是每年的农历三月十九西泰山女娲宫古刹庙会,正逢杜鹃花节,人们成群结队到女娲宫拜谒女娲,祈求女娲赐给人们幸福和欢乐。

0 阅读:3

建明看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