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司马懿甲首三千,如果没李严拖后腿,诸葛亮第四次北伐能成功吗

冷兵器研究所 2024-03-29 14:18:42

作者|冷研作者团队-明忆

字数:3317,阅读时间:约9分钟

编者按:在冷兵器研究所之前的文章《诸葛亮赵云联手,都扛不住马谡失街亭,蜀汉第一次北伐到底输在哪?》中,不少读者提出相比“三郡叛魏”的诸葛亮第一次北伐,诸葛亮和司马懿进行对决的第四次北伐,被认为是更加接近夺取陇右。那么这一次北伐诸葛亮的战果究竟如何,又是否真的有机会如此吗?

蜀汉建兴九年,魏太和五年,诸葛亮联合鲜卑人再次发兵进攻陇右,由于此时魏征西将军曹真病重,魏明帝曹叡以“西方有事,非君莫可付者(《晋书·宣帝纪》)”为由派遣司马懿抵御蜀汉进攻。

从明帝曹叡和司马懿的视角来看,蜀汉的此次北伐,相对于太和二年时的局势要简单许多,在曹魏几年的经营下,陇右此次没有出现三郡皆降的危险局面,而诸葛亮也没有再次分兵褒斜道威胁关中,而是将大部分兵力集中“围将军贾嗣、魏平于祁山(《晋书·宣帝纪》)”。

▲当地传说的祁山堡旧址

不过到这里,诸葛亮第四次北伐的迷雾也就此开始。首先是诸葛亮的经典桥段“芟上邽之麦”,这一事件仅见于《汉晋春秋》和《晋书·宣帝纪》中,而且两份史料中所描述的情况也并不相同。

在《汉晋春秋》中,描述司马懿在抵达陇右后,“使耀、陵留精兵四千守上邽,馀众悉出西救祁山”,对此,诸葛亮并没有像第一次那样硬刚来援的魏军,而是一方面对祁山“分兵留攻”,同时走另一条路“自逆宣王于上邽”。在击败留守的郭淮、费耀后,“大芟刈其麦”。之后蜀汉军“与宣王遇于上邽之东”,司马懿避其锋芒“敛兵依险,军不得交”,诸葛亮也就“引兵而还”。

▲魏晋时期上邽地区拥有较为发达的农业

而在《晋书·宣帝纪》中的记载,这又是另一个画风了。在司马懿带领魏晋抵达隃麋,即今天陕西千阳县时,得知消息的诸葛亮“乃自帅众将芟上邽之麦”。曹魏诸将听闻消息后“诸将皆惧”,对此司马懿决定速战速决,于是“卷甲晨夜赴之”,发现魏军逼近的诸葛亮“望尘而遁”,未与魏军交战。

▲司马懿

那么一段段分析,首先结合《三国志·张郃传》的佐证“诸葛亮复出祁山,诏合督诸将西至略阳,亮还保祁山”,可以认为在魏军进攻前,可能诸葛亮的确不在祁山。但当时诸葛亮是否在上邽,甚至“芟上邽之麦”这就要说道说道了。

首先在《三国志·郭淮传》中记载魏军在出兵时便面临“陇右无谷,议欲关中大运”,这时候可能要有读者问了,这“陇右无谷”不就证明蜀汉军已经把上邽麦子割走了?其实不然,结合蜀汉军的撤退的时间,在《汉表传》中记载,蜀汉军“夏六月,亮粮尽,军还”,这一点在《华阳国志》中也有佐证,其记载诸葛亮撤军是“夏六月,亮承平指引退”。

▲魏晋时期的陇右军屯

这里有个小知识,甘肃地区受气候影响属于冬小麦晚熟期,一般成熟时间是在现在阳历的六月底~七月初,即使受魏晋时期的历法换算、小麦品种、温度变迁等等影响,诸葛亮自陇右撤军时,距离收割小麦的时间都不会间隔太长。能够做到让“陇右无谷”的大规模收割小麦行动,最后却会因运粮不济撤军,这就存在矛盾之处了。

而且在《汉晋春秋》中,记载诸葛亮之后的卤城之战发生时间是“五月辛已”,在刨除掉前面所描述的长时间对峙,那么当时诸葛亮到达上邽时,真的有成熟的麦子可供收割也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现代甘肃的冬小麦收割

所以到这里,就算诸葛亮真如《汉晋春秋》和《晋书·宣帝纪》所说,亲帅兵到达上邽割麦,从之后的后勤情况反推,肯定不会像《汉晋春秋》那样,带领大军从容收割完大量小麦撤军,顶多是像《晋书·宣帝纪》中所描述的,小部队利用魏军进军的间隙,偷一波物资撤军。

不过不管是哪一种,有一个可以确定的事实是,此次曹魏军本身也同样面临粮草紧张的问题。当然这个紧张的原因,笔者个人意见更有可能是蜀汉建兴六年,魏太和二年开始,三年时间连续的诸葛亮第一伐、二伐、三伐、曹魏第一次伐蜀,连续的战事将陇右存粮耗尽的结果。

▲主持曹魏第一次伐蜀的曹真

说完了割麦的问题,接下来就是诸葛亮的撤军,以及现在网上炒作的沸沸扬扬的卤城之战。之所以诸葛亮这一时间段的撤军也要单独讲讲,还是因为多方史料差别极大。先来看《晋书·宣帝纪》的记载,在诸葛亮自上邽撤退后,两军“进次汉阳,与亮相遇”,司马懿没有立刻发动进攻,而是摆好阵势,接着派“将牛金轻骑饵之”,但诸葛亮没有应敌,而是继续撤退,直到祁山附近后才屯于卤城。

▲魏晋时期骑兵

而在其他史料中,这场短暂的汉阳遭遇却并没有记载,比如在《汉晋春秋》中,记载司马懿是从上邽一路“寻亮至于卤城”,而在《三国志·张郃传》中,张郃受伤殒命的木门之战也是发生在这场撤退,即“亮还保祁山,合追至木门,飞矢中合右膝,薨”。考虑到诸葛亮在击杀张郃后便撤兵汉中,这就引发了另一个疑问,那就是蜀汉和魏军双方是否有过对峙,以及最重要的,诸葛亮大胜司马懿的卤城之战又是否存在呢?

▲张郃‍

首先笔者个人观点,两军之间的对峙就算存在,时间也绝不会是《汉晋春秋》中描述的,司马懿开打前先“既至,又登山掘营,不肯战”搞静坐战争。首先无论是《晋书》、《三国志》、《汉表传》、《华阳国志》中,都没有记载司马懿在前往祁山附近后,主动安营不战的情况,甚至在《晋书·宣帝纪》中,描述的是诸葛亮“亮屯卤城,据南北二山,断水为重围。帝攻拔其围,亮宵遁”。

再结合之前讲过的,当时魏军所面临的“陇右无谷”问题,魏军的后勤压力也并不允许司马懿主动选择和诸葛亮长期对峙。

▲魏晋时期的军队营帐

相比于前面各种疑点重重,卤城之战倒是记录颇多,除了《晋书·宣帝纪》的记载,在《三国志·王平传》中就有“魏大将军司马宣王攻亮,张合攻平,平坚守不动,合不能克”,《汉晋春秋》“五月辛已,乃使张合攻无当监何平于南围。自案中道向亮”。

不过《汉晋春秋》中所描述的战果“获甲首三千级,衣铠五千领,角弩三千一百张,宣王还保营”这就有点过于夸张,毕竟五月辛已相当于五月中旬,如果蜀汉军真的在这时重创魏军,那为何不乘胜追击,而是双方又对峙了最少半个月时间,直到诸葛亮粮草不济才撤军?更不用说在《晋书·宣帝纪》中还出现了截然相反的“攻拔其围,亮宵遁”。

▲击败张郃的王平

综上所述,一个比较保守的可能,是卤城之战的确是司马懿和张郃抵达祁山附近后,主动发动的一场分兵进攻,虽然没有达成作战目的,但也没有真的像《汉晋春秋》那样出现重大损失,甚至双方可能是打成平手,这才有了阵营内部吹捧加工的空间,最后形成截然不同的说法。

不管怎么样,也就是在这一阶段双方开始进入短暂的对峙后,六月因蜀汉方面因“值天霖雨,运粮不继”率先无法维持粮草后勤,蜀汉军被迫撤退。之后就是张郃在司马懿的命令下被迫进攻,死于青封木门。

▲粮草的供给能力成为诸葛亮四伐中双方的胜负手

最后总的来说,或许是因为魏晋南北朝时期迅速变化的政治认同,以及后来唐朝自身政治塑造方面的考虑,整场诸葛亮四伐除了开头司马懿授命带兵进入陇右,到诸葛亮因粮草不济撤军,并在途中击败追击的张郃,中间大段部分都处于疑点重重的状态。

但刨除纷繁复杂的诸葛亮和司马懿攻守不谈,就仅从战争中蜀汉所获得的实际进展来看,诸葛亮整场四伐中原,相对于一伐可谓收获甚微。不仅没有一伐时三郡叛汉的大好局面,出现频率极高的祁山和上邽诸葛亮也一样没有攻克。换言之整场四伐当中,虽然诸葛亮可能在战术层面上取得过一些小胜,但是战略上获得的进展,距离夺取凉州的军事目标去之甚远。

▲魏晋时期的城墙遗址

最后一个常被忽视的小问题,诸葛亮四伐的失败,也证明了曹魏在魏蜀边境修筑坚城,同时在关中,维持一定数量可以随时驰援的野战军队行之有效。

所以就算没有李严,蜀汉在大雨阻道的情况下如何继续维持补给线?在无法消灭司马懿带领的野战军,且无法攻克边境要塞的情况下,诸葛亮又能在陇右和魏军相持多久呢?之后在四伐结束后,诸葛亮用了三年时间在蜀汉厉兵秣马,之后倾国而出自褒斜道进入关中,或许也正是清楚陇右方向的难以攻克后,被迫选择与曹魏正面对决的无奈之举吧。

参考文献

《三国志》

《魏略》

《汉表传》

《华阳国志》

《汉晋春秋》

《晋书》

《中国中古时期粮食作物之演变》

《气候变化对甘肃省冬小麦气候适宜性的影响》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主编原廓、作者明忆,任何媒体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7 阅读:834
评论列表
  • 2024-04-02 14:28

    如何判断卤城之战到底是司马懿赢了还是诸葛亮赢了,其实非常简单,看看张郃阵亡地点就知道了,非要强行洗.[得瑟][得瑟][得瑟]再就是,你要看三国历史,不首先参考三国志,反而只参考晋书?你知道晋书啥时候成书的不????晋书里面各种鬼神乱入,参考性本来就不大,你把晋书单独拿出来说事,而三国志记在你就只截对符合自己观点的,合适吗?[点赞][点赞]

    随了谁的意 回复:
    [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大哥,你明明都晓得是《晋书》了,你还要非要较劲[呲牙笑][呲牙笑]这作者也就是个洗地的傻缺而已,当野文看看既可,何必当真。
    用户15xxx89 回复:
    《魔法晋书》不是完全瞎吹的[得瑟]
  • 2024-05-18 17:28

    甘肃地区冬小麦是不是晚熟期,不要参考现在的气候条件。两千年前甘肃地区气候非常温润,不受陕北高原风沙影响。陕北黄土高原当时有大片的森林,明代中后期受到大面积砍伐才开始风沙化。

  • 2024-07-02 00:41

    槽点略多,单单引用这么多晋书内容就有点搞。晋书不是没价值,但涉及司马家可能战败的相关记载的不可靠是出了名的,魔法晋书目录了都。所以这么以晋书记载为主研究诸葛四伐,评论区这样很正常。其次,你说的粮食确实是个切入点,但你有没有想过,这些粮食就算蜀军真抢到了,够吃多久?你知不知道魏蜀双方的兵力对比?直接告诉你答案,不单四伐,所有北伐都是蜀军数量大优,所以哪怕抢了当地粮,粮道出问题还是要寄。最后说回这仗,司马是在魏军初战大败之后紧急调过去的,接手时是一支败军,所以真要以这仗分出诸葛司马的高低,也太难为司马了。至于你最后一点,太扯了,还野战部队,四伐都忘了?四伐给魏国最宝贵的经验就是,蜀军的野战能力已经不像一伐时那么辣了,作为人数更少的防守方,坚壁清野就好其他别想太多!

    忠孝信悌禮義廉 回复:
    都说了你不通时务!马谡能看明白,还会舍水上山?人家大字不识的王平都知道要当道扎营!你还在这胡说八道呢!连个大字不识的古人都不如![点赞][点赞][点赞]我说的是什么作战方式你看明白了吗?村夫是让马谡当道扎营,阻止张郃增援陇右!无论什么军队这样长途急行军,还有多少体力耐力?又没有攻城器械!你这立好营寨,还有诸葛连弩!这是最大程度拉平了双方的战力差距!双方损失交换比是村夫能承受的!可不是马谡舍水上山,攻守易位后的双方交换比![点赞][点赞][点赞][点赞]你这又说蜀国内讧了?又不说蜀军一伐战力高了?又不说蜀国优势兵力了?还说别人历史小白?[点赞][点赞][点赞]自相矛盾的话不打自己的脸?[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作揖][作揖][作揖][作揖][作揖]
    忠孝信悌禮義廉 回复:
    还说别人废话空话?你连2000多年的《孙子兵法》中的“伐兵”“攻城”都弄不明白,更不知道曹刿论战的“一鼓作气”的意思!连大字不识的古人都不如,也好意思说别人废话空话!你看看你的评论!历史一大堆错误,军事理论更是通了六窍![点赞][点赞][点赞][点赞]你要说我废话空话,可你连我这个废话空话的都不如!二千多年的历史资料和军事理论给你看,你都看不明白![点赞][点赞][点赞][点赞]
  • 2024-08-31 11:04

    正史的晋书成书太晚了,间隔了近四百年,并且这间隔里,出现的非正史的晋书就不下五本。

  • 2024-04-25 18:40

    在垄右拉锯,连关中都没拿下!曹魏还有河南,河北,山东,江淮,徐州!

  • 2024-03-30 10:33

    诸葛有甲首三千,司马懿有斩俘万计,按数量算诸葛还是不行啊

    随了谁的意 回复:
    你说啥就是啥喽~!我凭啥要教你乖?!你又不是我儿子。丢人的又不是我。你随意,你喜欢咋说都行[无奈摊手]
    睡不醒 回复: 随了谁的意
    那你是在放屁吗,屁话说不出来就硬装是吧,丢人的到底是谁谁自己清楚
  • 2024-05-24 11:19

    无聊狗血

  • 2024-06-12 12:03

    既然是诸葛先撒,魏军为何不在囱城就地休整面是后撒到大后方休整?

冷兵器研究所

简介:十八般兵器,样样精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