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海协议背后的博弈,美俄乌利雅得会谈的得与失

李默聊 2025-03-28 14:04:37

美俄乌三方利雅得会谈的成果清单近日公布,看似平静的声明背后暗流涌动。美国与俄乌达成的黑海航行安全协议,意外成为俄罗斯的战略利好,而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的一句“未涉及领土问题”,暴露出这场谈判的深层裂痕。

根据美国白宫声明,三方同意在黑海“禁止使用武力”、“防止商船军事化”,并建立能源设施保护机制。这一协议直接回应了俄罗斯的迫切诉求——过去一年,乌军利用改装货船对俄黑海舰队发动27次袭击,导致俄方损失3艘军舰和12艘辅助船只。新规若落实,俄海军在黑海西北部的活动半径将扩大40%,其敖德萨港封锁压力也将减轻。

但协议执行面临现实挑战。乌克兰基础设施部数据显示,通过黑海走廊的运粮船仅327艘,同比减少52%。泽连斯基强调:“我们不会用主权换航道安全。”

美国承诺协助俄罗斯恢复农产品和化肥出口,标志着对俄制裁出现关键松动。据国际粮农组织统计,俄罗斯小麦出口占全球份额已从冲突前的19%跌至14%,化肥出口量下降37%。新协议将允许俄通过土耳其海峡向非洲、中东输送600万吨滞销化肥,并重启SWIFT系统对俄农业银行的有限接入。

金融领域的突破更具象征意义。欧盟委员会内部文件显示,美国正推动欧洲复兴开发银行向俄农业项目提供3亿欧元信贷担保。

战俘交换成为会谈少有的共识点。双方同意以“全部换全部”原则推进第五轮换俘,涉及包括120名亚速营成员在内的2400人。但俄方坚持将涉嫌“恐怖活动”的乌军指挥官单独审理,为协议埋下变数。

被转移儿童问题更显复杂。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确认,约1.6万名乌克兰儿童仍滞留俄罗斯控制区,俄方以“保护战争孤儿”为由拒绝全面遣返,仅承诺“个案处理”。

这场会谈揭示出三方难以调和的战略诉求:俄罗斯需要固化战场成果,美国试图抽身止损,乌克兰拒绝承认现状。莫斯科国立大学教授彼得罗夫指出:“协议的本质是将冲突冻结在现有接触线,但基辅绝不会接受领土割让的既成事实。”

经济压力正在重塑博弈格局。世界银行最新预测显示,乌克兰GDP将萎缩11.7%,国债占GDP比率突破94%警戒线;而俄罗斯凭借能源收入,军费开支反增至GDP的7.2%。这种实力对比的倾斜,或许会迫使各方在后续谈判中调整底线——但注定是漫长的拉锯战。

0 阅读:5
李默聊

李默聊

为你传递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