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这是李白的诗《古风·秦王扫六合》中的诗句。
我们浪漫主义的大诗人李白,将秦王嬴政以虎视龙卷之威势,扫荡、统一战乱的中原六国的恢弘场面描绘了出来。
天子之剑一挥舞,漫天浮云消逝,各国的富贵诸侯尽数迁徙到咸阳,九鼎易主,世间从此再无周天子,只有秦始皇。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98681bd0947b473832b095a2ff1ab4db.png)
“朕闻太古有号曰毋谥;中古有号,死而以行为谥。如此,则子议父,臣议君也,甚无谓,朕弗取焉。自今已来,除谥法。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嬴政自称始皇帝,创立皇帝制度,我们中国如今是个大一统国家,实则是从秦朝开始的。
在中央,秦始皇实行皇帝制度和三公九卿制度。在地方上,废分封制,实行郡县制,奠定了历朝历代的地方行政区划。
郡县制的实行,是中央垂直管理地方,地方必须在中央的管辖之下,服从于中央集权。地方官员由皇帝直接任免,不得世袭,地方官僚政治取代了血缘政治。
然而,在秦朝中央,却没有始皇帝料想中的“至于万世,传之无穷”,秦朝二世而亡。
项羽和六国后人联合起来推翻了秦朝统治,吕思勉把这叫做“封建政体的反动”,封建,指的是分封制。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0e010cf1a202cf79c1c7b5d5239e0f3b.jpg)
秦朝亡了,汉朝起了,汉朝亡了,晋朝起了,晋朝亡了,隋唐起了,……换言之,这也是嬴政所说的“至于万世,传之无穷”,只是皇帝不姓嬴罢了。
又有什么关系呢?
秦朝虽灭,汉承秦制,后世百代皆行秦制。从某种意义上讲,秦朝也算是千秋万代了。
纵然盛世如唐朝,也有灭亡的一刻,安史之乱的一把火,动摇了大唐盛世的根基,唐朝亡了,许多人都为之扼腕叹息,然而,哪一朝哪一代的兴亡不是如此?
商灭夏,周革商,自秦灭周朝之时起,似乎已然注定这循环往复的王朝更替之命运,正如荀子所言: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大自然的运行有其自身规律,不因任何人或事而改变,不会因为尧的圣明或者桀的暴虐而改变。同时,也不因嬴政而改变,不因胡亥而改变,所以,秦朝灭,汉朝兴。
秦朝灭亡,分封制第一次复辟周朝国祚绵延800年,是历史上最长的朝代,尽管周天子掌握实权的只有西周的275年。平王东迁以后,天子大权旁落,诸侯崛起,“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变成“礼乐征伐自诸侯出”,最终变成“礼乐征伐自大夫出”。
而秦朝的灭亡,则是平民革命取代了诸侯革命。
秦朝亡得如此之快,全是因为内乱。
秦朝是“统一专制君主”政体,初成立的时代就把“宰相谋逆”、“阉宦弄权”、“杀长立幼”、“诛锄骨肉”、“蒙蔽”、“弑逆”的种种事情都弄全了,这也可见“君主政体”的流弊。
秦朝既已灭亡,封建政体的反动力就要大张其焰了。
原来当时的人们习惯于封建,普通人的心里,差不多以为列国分立是当然的。秦国的统一,不过是个变局。
而事实上,也是如此。
秦国已灭,六国后人都想要复国,恢复分封制,恢复到秦国统一前的列国林立的状态,其中,代表就是项羽。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3f6a52730a671179ff42c2b9c0af55f3.jpg)
陈胜、吴广说:“等死,死国可乎。”
范增对项梁说:“今君起江东,楚蜂起之将,皆争附君者,以君世世楚将,为能复立楚之后也。”
……
如果以我们现在的眼光来看,他们似乎格局不够大,看不到统一比分封的好。
然而,我们不能如此评判。
要站在历史的角度看历史,而不是站在未来的角度上看历史。
没有经历过国破家亡的人,是没有资格去批判这些复国的人。
现代人没有资格去说六国是错的,更没有资格说他们推翻秦朝,选择复国是错的,这是国仇家恨,于他们而言,秦是侵略者。
所以,秦灭之后,当时人的心理,自然是要继续推行分封制,灭秦者皆有功。受封的自然是六国之后和当时灭秦有功的人。
来主持分封的人,就是项羽,项羽是当时实力最强的人,也是灭秦功劳最大者,是他杀了秦王子婴,宣告了秦朝的灭亡。
而和项羽一同进入关中的刘邦,不仅在身份地位上不及项羽,灭秦功劳上更是不如项羽。
尽管当时的盟主“楚怀王”立下了“先入关中者王之”的契约,可在项羽看来,除了他,谁都没有资格主持分封。
于是,项羽开始大肆分封诸侯王,这看作是分封制的第一次复辟。
我们来看看项羽所封的诸侯王。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450b20ad7dc17d3dc6a3d314724af76f.jpg)
刘邦,封汉王,所封地方是巴蜀汉中,都城在南郑。
章邯,封雍王,封在咸阳以西,都城在废丘,如今的陕西兴平县。
司马欣,封塞王,封在咸阳以东,都城在栎阳,如今的陕西临潼县。
董翳,封翟王,封在上郡,都城在高奴,如今的陕西肤施县。
魏王豹,封西魏王,封在河东,都城在平阳。
韩王成,封韩王,都城在阳翟。
申阳,封河南王,都城在洛阳。
司马卬,封殷王,都城在朝歌。
赵王歇,封代王,都城在代。
张耳,封常山王,都城在襄国。
英布,封九江王,都城在六,如今的安徽六安县。
吴芮,封衡山王,都城在邾,如今的湖北黄冈县。
共敖,封临江王,都城在江陵。
燕王广,封辽东王,都城在无终,如今的蓟县。
藏荼,封燕王,都城在蓟。
齐王田市,封胶东王,都城在即墨。
田都,封齐王,都城在临淄。
田安,封济北王,都城在博阳,如今的山东泰安县。
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受王梁、楚地九郡,都彭城。
表面上尊楚怀王为义帝,然而没过多久,项羽就杀了楚怀王。还以为他这个诸侯王会有多尊天子,不过是借分封制,猜忌汉王刘邦,来堵住刘邦的路罢了。
这就是秦灭后历史上分封制的第一次复兴,要说这复兴到底是对是错,我们看看过后是否天下太平就知道了。
项羽将三秦封给秦朝的三个降将,为的是堵住刘邦的路,不让刘邦从巴蜀进入关中。
分封之后的几个月里相安无事,似乎又回到了西周初期周天子分封诸侯王的盛况。然而,项羽第一个就弑杀了楚怀王,自己打破了周礼,行了礼崩乐坏之事。
八月,田荣并了三齐。
陈馀攻打张耳,迎接代王歇去做了赵王。赵王感激陈馀,就把他封作代王。
项羽这个西楚霸王眼看着起了内乱,就去攻打田荣。
刘邦启用韩信做了大将,平定三秦,又击破了韩王郑昌,明年正月,刘邦入关。降河南王申阳,渡河,降西魏王豹,俘虏殷王司马卬。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45a5ac83820e81db9619ee3144ef9124.jpg)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刘邦用塞、翟、韩、殷、魏共五十六万兵力攻楚,项羽灭了田荣,田横又立了田荣的儿子田广,项羽攻打不下田广,刘邦已经攻下了彭城。
项羽虽然在彭城打败了刘邦,但是刘邦趁机占据了荥阳,和楚对峙。
萧何留守关中,用关中的兵力补充汉王的军队,用巴蜀的粮食供给汉王。
实际上,这又是一次秦灭六国之势。
项羽的后路被彭越所扰,自身一个最得力的大将英布也降了刘邦,汉王这一边则有韩信平定了西魏、赵、代、齐。
项羽只得与刘邦讲和,中分天下,以鸿沟为界,以东为楚,以西为汉。
约定之后,项羽东归,刘邦却背约追杀项羽,以韩信、彭越的兵,将项羽围在垓下。最终,项羽自刎,天下统一于汉。
项羽是楚国贵族之后,而刘邦却以无赖的性格和宽广的心胸,带领手下的秦兵打败了项羽,真正以“布衣将相”取代“世家贵族”。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4e5fb4e19f7c742604c8f5238d3543ee.png)
自从陈涉起义,六国之后,纷纷自立,秦亡以后,项羽大封诸侯,眼看着分封制的第一次复兴,然而到这时又烟消云散了。这要算作“分封制反动力”的第一次失败。
刘邦建立汉朝以后,分封的依旧是功臣和宗室,几年之内先以同姓王取代异姓王。刘邦死后,“外戚一系,内斗功臣,外斗宗室”,没过几年,功臣又迅速平定外戚,直到汉景帝时期,平定七国之乱,封建制才真正走入末路。
分封制第二次复辟分封制在历史上的第二次复辟,在西晋初期。
西晋的分封制是吸取曹魏灭亡的教训。
曹魏对待宗室很凉薄,同姓王和囚徒无异。所以,司马氏轻而易举地倾覆了曹魏政权。
晋武帝有鉴于此,大封宗室,诸侯王皆得“选吏”“置军”,而且“入典机衡,出作岳牧”,司马氏对诸侯王的倚重,大大重于汉朝,这便算作是“封建制度的第二次反动力”了。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71affd18b178faca6183324b57c2cce2.jpg)
然而,这一次的复辟,所造成的后果比第一次更加严重,就是八王之乱,由此引发永嘉之乱。
在晋武帝时期,宗室之间已经暗潮涌动,晋武帝同母弟齐王司马攸和太子司马衷之间开始了继嗣之争。最终,晋武帝坚持不废太子,逼齐王外出就藩,平息了嗣位之争。
然而,真正的大乱在司马衷即位之后,先是外戚之间的斗争,再是皇后贾南风引宗室诸侯王介入,把中央的政斗变成了诸侯王之间的内斗,引发了八王之乱。
参与这起诸侯王纷乱的主要有八个王,分别是楚王司马玮、汝南王司马亮、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冏、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长沙王司马乂、东海王司马越。
在八王之外,还有一些小的诸侯王,时间从公元291年持续到306年,长达15年。
而在此期间,散布塞内外的各个民族趁机建立政权,最终一场诸侯王之间的内乱变成了引发西晋灭亡的永嘉之乱。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e59265f311ccc38d6f0b6c7827d099cc.png)
这便看作是分封制第二次反动力的失败。
千万不要小看这封建势力复辟所造成的影响。
第一次复辟,从楚汉争霸到七国之乱,从某种意义上讲,秦始皇统一六国,用武力打了十年,可汉初实现完全统一,却用了五十多年,以武力统一加和平演变的方式。
第二次复辟,引发八王之乱和永嘉之乱,永嘉之乱的影响是长远的,另一层意义上讲,从公元291年持续至589年。
然而,这并不是说分封制的坏处,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分封制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它维系了周朝近八百年的统治。
自从秦灭周朝之日起,象征着分封制已经名存实亡,后世的数次复辟,最终不过以失败告终。
任何事物都有其发展的规律,其兴、其盛、其衰、其亡,皆不以人或事而改变。
既然亡了,就让它亡吧。
最后,引用小破站上某位网友的诗句结尾:
“洛阳汤汤何所依,秋风无心过王畿,九鼎不语空泣泪,世间再无周天子。”
这位网友非常有才,短短四句诗,读来让人感怀,世间万物,不过如此,有亡就有兴,八百年国祚,足够了。
彦文
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