鹭客社:守望共同的尘世故乡
如果您满意于下面的图文,请让更多的人关注“鹭客社”
文 /林鸿东
到珩厝寻找“虎头石敢当”。
之前,从图片上看到,“虎头石敢当”的虎头采用阴刻手法,呈圆形,由坚硬的花岗岩雕琢而成。额头有明显的“王”字,腹部的“龙军虎将”则较为模糊。整体形象略显萌态,却又不失威严。据相关文献介绍,此石敢当高约0.9米,宽约0.35米,厚约0.09米,从造型风格与石质风化程度看,当属明代。尤为引人注目的是,石敢当的左前方还立有一块“司土”小石碑。石碑一侧,建有一座小庙。
对于“虎头石敢当”,我一直心存好奇。此次探寻,我希望能解开两个谜团:一是其头部究竟是虎头还是狮头;二是石敢当与司土碑之间究竟有何关联。这种石敢当与司土碑的组合模式似乎并不常见,或许它们原本并非一起。
在探寻的过程中,我遇到了社区的小王。由于曾在村里的珩厝书院参加过活动,小王对我记忆犹新,便热情地带我游览村庄。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尊供奉在村中的石狮公。据闻,这尊石狮公是从附近挖掘并迁移至此的,与澳头石狮巷的两尊石狮公一样,都是珍贵的古物,大致当是明物。大安告诉我,珩厝原本有四尊类似的石狮公,如今仅剩这一尊。由于年代久远,这尊石狮公的鼻部已被岁月剥琢成微微隆起的牛鼻状,因此,我们不妨将其命名为“牛鼻子”。牛鼻子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侧影,四肢的造型比较夸张可爱。
很快,我又看到了一尊侧趴造型的石狮公。此尊石狮公是嵌在墙壁中的,立体感很强,嘴部突出,大嘴之上是两个小鼻孔,算是朝天鼻,眼部则深凹其中,恰好被匠人用水泥遮住了。我把这尊墙上的石狮公称为“朝天鼻”。朝天鼻是用来镇巷冲的。造型罕见,极为珍贵。我建议陶狮艺术家陈青山,不妨尝试制作一尊陶像,将其复原出来。
在王武师宅,我又见到了一尊可爱的狮头水沟堵。这是第三尊萌狮,其鼻子造型独特,宛如蒜头,我们不妨将其称为“蒜头鼻”。
然而,当我满怀期待地来到虎头石敢当所在的山坡时,却遗憾地发现,虎头石敢当已不翼而飞,只留下一侧小小的司土碑孤独地矗立着。这不禁让我深感惋惜。颜立水老师当年曾将许多露天文物抢先收集到博物馆,并仿制高仿品留在原地,这是一种很好的保护方法。或许,不到文物级别但又有地方特色的民俗风物也可以借鉴这一做法。在山坡上的小庙中,我得知这是金天娘娘庙。在马巷桐梓,我也曾见过一座金天娘娘庙。据说,金天娘娘信仰与祈雨有关,不知是否?此次探寻虽然未能亲眼见到“虎头石敢当”,但过程中能有幸遇见三尊萌萌的石狮公,已是不虚此行。
LOOKERS 鹭客社 守望共同的尘世故乡
本篇图文均为原创,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欢迎转发、群发给你的朋友,欢迎分享到朋友圈。但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撰写论文等任何使用。如需转载,请通过公众号后台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