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年活捉老蒋的孙铭九,解放后上级破例批准:给他安排一份工作

谭笑风生聊也 2025-01-13 11:00:11

西安兵谏中,捉拿蒋介石是关键目标,杨虎城、张学良因此成名,但晚年凄凉。事实上,活捉蒋介石的并非他们,而是另有其人。

可悲的是,昔日那位在大是大非前立场坚定的爱国青年,最终堕落成汉奸,罪行深重。既然如此,为何还要对他破例宽容?

【人传人】

我腰痛得厉害,一步也无法行走,疼痛难忍,不断呻吟。

见老蒋装病,我十分生气,随即蹲下身来,“跪”在蒋介石面前,决定背他下山。

此跪讯迅速传开,孙铭九见蒋介石便跪拜作揖。他对此感到不解,尽管自己在西安事变中也是功臣。

张学良决定兵谏,初衷简单:一求国际上获苏联支持,二求国内得红军信任,以此助力。

最终决定已下,但显然,蒋介石疑心甚重,定会有所防备。

张学良形势所迫,催张学良前往西安督战。面对各方压力,原本无心联共的蒋介石,不得不亲自前往西安,以调兵遣将应对局势。

感知到风险,预先安排,未入城而居城东35公里华清池,增派护卫加强防护,并将专列置于近处,确保随时撤离。

蒋介石因百密一疏而败,未料张学良竟会突然兵谏,且行动迅猛,令他措手不及。

12月12日凌晨,双方兵力交火。蒋介石察觉形势不妙,意识到乘专列转移无望,当即选择隐蔽。

孙铭九奉张学良之命活捉蒋介石,推门发现屋内留有生活痕迹,被窝尚温,但蒋介石并不在场。

他究竟去了哪里?这一疑问需明确,确保信息准确无遗漏,逻辑清晰表述,用词精准到位,以简短语句呈现核心思想。

孙铭九正沉思之际,张学良的电话突然打来。

天亮时若仍未寻到人,便提你头颅来见我。

任务务必成功,华清池广阔无垠,寻找蒋介石的下落实属不易,应往何处寻觅?

【细节决定成败】

通过地毯式搜索,发现山墙上遗落的皮鞋,顺此线索找到一名瘦小士兵。他极度惊恐,未吐露实情,只是下意识地望向某个方向。

孙铭九细心观察,迅速行动,果然找到了身着一袭古铜色长袍、赤足的蒋介石。

任务已毕,西安事变后,孙铭九角色未终。张学良密谋送蒋并欲亲陪,此消息由孙铭九传达给周总理。

为赔罪而送人,为避免夜长梦多而保密。向杨虎城简述情况后,他原则上同意但有条件,不能仓促决定,也不接受蒋介石以人格做的保证。

张学良认为必须送人,杨虎城因尊重张学良而未再反对。整个事件中,唯一不知情的是周总理。

孙铭九在蒋介石汽车离开公馆十多分钟后,告知了周总理张学良的决定。周总理意识到情况危急,随即驱车前往机场,意图劝说张学良。

周总理赶至机场时,飞机已离去。此行如羊入虎穴,自抵达洛阳起,蒋介石便显露了真实意图。

抵达南京后,张学良无路可退,随即被实施软禁。

自由在西安事变中受损,见“少帅”久未返回,忠诚部属孙铭九焦急难耐。

为救少帅,孙铭九擅派于文俊率20卫士闯入王以哲家,枪杀之。老蒋欲反悔,东北军内部动荡。周总理严批孙铭九等人,为稳局势,将应德田、孙铭九、苗剑秋3人送云阳红军总部。

这是暂避风险且不负张学良西安事变牺牲的最佳途径,但无人料到,后来孙铭九竟会莫名其妙地投奔汪精卫的阵营。

【也算有个善终】

汪精卫与蒋介石在品性上相去无几,两者均难称完美。

擅长伪装,惑乱人心,声称“中国唯有和平之路”,野心勃勃,然实力不足,贪婪无度,侵吞民食,搜刮粮草,终得“清箱”恶称。

吸引人跟随因其精明,借孙中山旗号行事,看似依其意,对众人具欺瞒性,实则皆为伪装。

撕下伪善面具后,他转而破罐破摔,否认卖国行为,对指控大胆反驳:请问,我丢失了哪些领土?

孙铭九追随那人易犯错,然其功过复杂。对他进行处置,实为一件矛盾之事。

东北军瓦解后,孙铭九短暂避难红军苏区,因环境艰苦而难以适应,加之冲动之下杀害王以哲,经权衡利弊,最终决定离开延安。

孙铭九因蒋介石而结“活捉”之怨,红军生涯艰苦。抗战时,他转投汪精卫麾下却无所作为。1945年,他放弃挣扎,最终选择向解放军投降。

西安事变扭转了众人命运,大国当前,私利需搁置。毛主席言,若无此次兵谏及和平解决,中国战乱或加剧,日本若趁乱侵袭,国家存亡堪忧。

0 阅读:10
谭笑风生聊也

谭笑风生聊也

谭笑风生聊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