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年傅作义病逝,全部家产消失不见,毛主席:给他家100元补助

一风历史 2025-01-22 14:20:04

谈及傅作义,需回溯至民国时期。彼时中国,内忧外患交加,日寇窥伺,国共纷争。在这纷乱中,傅作义如同独行侠,既不依附国民党,也不投靠共产党。

他秉持原则:真心抗日者即为友。这种公正态度在当时难能可贵。傅作义性格刚正,军事才能卓越,在绥远颇有威望。这些特质在后来的历史转折中均发挥了重要作用。

1931年,日寇侵华,全国抗日呼声高涨。傅作义率性而为,联合将领发电报主张抗日。蒋介石两难,既欲显威又不愿折损兵力,最终令傅作义率军出征。

谁料战事进展不顺。傅作义正与日军激战,何应钦却突令停战,令傅作义愕然。战事反复无常,令他心生怒火。他意识到,仅遵蒋介石之命,抗日难有成效。

1936年,日寇欲三路攻绥远。傅作义闻讯急见蒋介石,蒋却迟疑。傅作义暗想:敌已至家门口,岂可坐视?遂率部奋起抵抗,历经半年,终扬名立万。

战后,傅作义确信抗日乃当务之急。然而,国民党立场不定,共产党则矢志抗日。身为国民党将领的他,内心更倾向于共产党的主张。

傅作义曾驻守晋西北,对岸为贺龙部队。双方频繁隔河通信,共商守城之策。傅作义深感,共产党人确实真心抗日。

随后,傅作义会见了毛泽东与周恩来,深受震撼。毛泽东气度恢宏,周恩来温文尔雅,令傅作义极为钦佩。自此,他与共产党人的交往愈发频繁。

无战事时,傅作义常邀共产党将领聚餐,共饮畅谈战术。毛泽东赞其人品,赠抗战书籍。傅作义视书如宝,令全军研读,部队战力显著提升。

不久,阎锡山得知此事,见傅作义与共产党亲近,心生不安,便向蒋介石告发。蒋虽未撤傅职,却派人监视,并命傅疏远共产党人士。

傅作义陷入两难境地,最终决定将共产党人员送归延安。此举让他内心五味杂陈,思量着同为抗日,为何难以共聚一心。

解放战争时期,傅作义处境不再安逸。他突袭张北,占领张家口,贯通绥远至北平铁路,此举实为自留退路,一旦北平不保,便可乘火车遁回绥远。

傅作义未曾料到,解放军的行动比他预想的更为迅猛,一到便迅速“切断”铁路,致使傅作义的后路瞬间被截断。

起初,傅作义给解放军制造了不少困扰,连大将粟裕也曾受挫于他。但解放军作为北方主力,力量强大,杜聿明部在陈官庄被歼后,北方仅剩傅作义一支国民党军。

此时,东北野战军已南下,华野与晋察冀野战军任务亦近尾声。众人商议决定,共同对付顽固的傅作义。

傅作义心存疑虑,因他曾与共产党打交道,深知其能力非凡。加之其女身为共产党员,他暗自思量:或许投降共产党,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但傅作义有一事挂怀,妻子刘芸生仍在南方。他顾虑重重,若轻易投降,妻子恐遭不测。经反复思量,傅作义毅然决定:为国大义,只得暂舍妻子。

北平解放后,蒋介石怒不可遏,立即拘捕了刘芸生。傅作义闻讯,心中极为难受。毛泽东与周恩来得知此事后,迅速表明态度。

周恩来迅速联络重庆的地下党员,众人历经数月努力,终将刘芸生自香港安全接回北京。傅作义见妻子安然无恙,动容不已,对毛泽东与周恩来表示深切感激。

毛泽东闻言,不禁放声大笑:“

周恩来同样以笑容回应道:“

新中国成立后,傅作义向毛泽东提议负责水利建设。毛泽东听后认为此计甚妙,随即任命傅作义为水利部部长。

傅作义致力于水利20余载,身影遍布各项工程。我国水利事业的起步,他功不可没。每逢洪水,他必亲临一线指挥。

然而,时光无情。1974年,傅作义罹患癌症,健康状况日益恶化。刚经历手术的周恩来,闻讯傅作义病重,立即前来探望。

周恩来紧紧握住傅作义的手,言道:“

刘芸在一旁倾听,泪水不禁滑落。自重庆归来,她便伴丈夫左右。此刻目睹丈夫如此,心中万分难过。

傅作义意识到自己时日无多,便对刘芸生坦言道:“

1974年4月,傅作义在北京逝世,终年79岁。

刘芸生遵照亡夫遗志,将全部家产献给国家。然而,她失去了工作,断了收入来源,这让傅作义一家的生活陷入了困境。

邓颖超访刘芸生家后得知此事,随即告知周恩来。周认为功臣家属不应如此生活,便将情况反映给了毛泽东。

毛泽东闻后,立即批示:每月补助刘芸生家100元。此举让刘芸生一家的生活有了明显改善,日子渐渐宽裕起来。

傅作义一生大起大落,曾是叱咤风云的绥远王,后成北平和平解放功臣,又任默默无闻的水利部长,最终家产尽捐。其命运之无常,令人感慨万千。

7 阅读:5137
一风历史

一风历史

一风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