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6月15日,解放军战士董耀东,突然接到部队命令,即刻前往黑石礁49号楼开会。
董耀东马上懵了,心里越想,越觉得不安,因为那栋楼不一般,不是谁都可以出入的场所,那可是部队首长们经常开会的地方。
他实在想不明白,自己只是一个普通战士,部队怎么会突然通知他去开会?!难道是自己犯了什么大错误?好像也没有啊?……
董耀东怀着忑忑不安的心情,刚到达大连警备区招待所门口,意外又见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从家里赶来“开会”的母亲张博。
这让董耀东喜出望外,上前拉着母亲的手说个不停,询问家里情况,却发现母亲情绪并不高,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
母子俩进入会场,在现场工作人员指引下,找到了特意安排的座位。
会议正式开始,大连警备区第一副司令赵国泰亲自主持会议。
刚说完开场白,赵国泰不久就点到了董耀东的名字,并用眼神示意他站起来。
现场的气氛严肃,董耀东从来没有这样开过会,心脏噗噗直跳,更加紧张了,连忙从座位上站了起来。
赵国泰对着他微微点头,严肃的说道:“董耀东,你今年18岁了,不仅是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同时也是一名大人了,该知道你的真正身世了。”
董耀东听了,顿时一头雾水,满脸问号,什么身世呀?!是不是搞错了?我的亲生父母都在世,难道我是捡来的孩子?!怎么回事呀?
赵国泰继续说道:“其实你不姓董,你应该姓蔡,你的父亲叫蔡正国,生前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第50军副军长……”
董耀东只觉得脑袋“嗡嗡”作响,再也听不进话,忍不住低头去看坐在旁边的母亲。
母亲张博却俯身低头,早已泪流满面,肩膀偶尔上下起伏,正在低声抽泣……
董耀东轻轻拍了拍母亲的肩膀,含着眼泪,抬头继续站直了,尽管心乱如麻,还是坚持着听下去。
等到会议结束,董耀东搀扶着伤心的母亲走出会场,期间不断有人过来问候,才知道他们多数都是生父蔡正国的老战友。
两人回到家里,张博忍着眼泪从储藏室里,拖出了一只小铁皮箱,交给了董耀东,然后独自走开了。
董耀东拿着钥匙,小心翼翼地打开箱子,看见里面装着的物品,全部都是生父蔡正国的遗物。
箱子里面有公文包、胸章、纪念册、信件……每一件遗物都有其特殊的意义,也见证了蔡正国辉煌而又短暂的人生经历。
董耀东抚摸着父亲的一件件遗物,眼眶湿润了,起身去找母亲,想让母亲亲亲口告诉自己,更多关于父亲生前的事情。
走到卧室,他却看见母亲躺在床上睡着了,脸上还依稀可见泪痕,那憔悴的样子着实让人心疼。
董耀东轻轻关了房门,默默走回了储藏室,因为担心母亲的身体,此后也不敢多问生父的事迹。
不久,继父董凤奎休假回来,带着董耀东买了鲜花和祭品,特意去了一趟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
门口守陵的老战士,曾经是蔡正国的老部下,听说老军长的儿子来了,主动上前相认,激动不已,紧紧拉着董耀东的手,眼含热泪说道:“孩子,你都长这么大了,好,身体真结实,当年你才那么点大,特别可爱乖巧,谁抱着都不会哭……”
董耀东跟着继父董凤奎,站到了生父蔡正国的坟前,墓碑上刻着“烈士蔡正国同志之墓”。
董耀东献上鲜花,朝着父亲的坟墓敬了一个军礼,心里对生父蔡正国说:“爸爸,儿子来看你了。”
祭拜结束后,董耀东从守陵老战士以及继父董凤奎的回忆叙述中,得知了关于父亲蔡正国的英勇事迹。
事实上,董耀东并不是蔡正国夫妇俩唯一的孩子,上面还有一个姐姐和一个哥哥……
1909年,蔡正国生于江西永新的穷苦家庭,幼时读过几年私塾,家贫无奈辍学,从此跟着木匠当学徒。
20岁那一年,蔡正国毅然决然参加了工农起义。三年后加入革命部队,编入红三军团第一师第七团。
1934年,蔡正国跟随部队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先后担任游击队政治委员、排长等职务。
贵州土城战斗中,蔡正国不幸被敌军的机枪打中,身负重伤,子弹打中肩、腰、颈等重要部位,由于医疗队缺医少药,肩膀有子弹无法取出。
部队马上要启程,首长们经过研究决定,安排蔡正国留在当地老乡家休养,等到后续部队赶上后再另想办法。
蔡正国却不愿掉队,竟然在没有止痛药的情况下,独自硬生生用刺刀割开皮肉,忍着剧痛掏出了子弹……
晚上,卫生员例行检查伤病员,发现了昏迷的蔡正国,看见地上一大摊血迹,立刻明白了怎么回事,赶紧找草药包扎伤口,带着他继续前进,到达陕北才进入永平医院治疗。
1936年8月,蔡正国伤愈归队,担任红一军团教导营区连长。随着抗日战争爆发,该部被改编为八路军第115师,开赴晋西抗日前线。
期间,蔡正国率领部队先后参加了平型关、留玉、七门等大小战斗,因为英勇善战,出色指挥能力获得部队首长们认可,后来派遣他前往革命老根据地搞敌后斗争,并先后担任胶东军区参谋处长、教导第二团团长等重要职务。
1943年,蔡正国经人介绍,认识了妻子张博,因为共同抗日救国的坚定信仰,两人情投意合,很快在战友们的祝福声中举行了简单的婚礼。
战火纷飞的年代,小两口迎来了第一个可爱的女儿。可惜当时物质条件艰苦,张博身体营养跟不上,导致奶水不足,经常要找别的“奶妈”帮助喂奶,才能不让女儿挨饿。
谁料,女儿刚刚满月,日本鬼子疯狂扫荡老根据地,大部队被迫马上转移撤离,一路上担惊受怕,辗转各地山区,他们的女儿最后还是在残酷的战争环境下,不幸生病夭折了。
蔡正国得知消息,忍不住伤心落泪,自责不已,觉得自己没有照顾母女俩……张博更加伤心,常常夜里梦见女儿,猛然惊醒后,再也无法入眠,独自哭泣不止。
后来,他们夫妇俩有了第二个孩子蔡四东,才从丧女的悲伤阴霾中,渐渐走了出来。
1945年抗战胜利,蔡正国调任山东军区第6师副师长兼参谋长。第二年国共谈判破裂,该部随后编入东北民主联军第四纵队,转入东北作战。
解放战争时期,蔡正国先后担任东北野战军第41军第121师师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0军副军长等重要职务,奉命指挥了营口、海城、新开岭等多次战斗,坚持敌后作战,粉碎了国民党疯狂进攻,多次获得组织上的表彰。
尤其是塔山阻击战,蔡正国率部奉命坚守阵地,阻击溃逃国军,保障了我军全歼锦州敌军的重大胜利。
后来,蔡正国率部队一路南下,势如破竹,屡战屡胜,平津战役、衡宝战役、抢渡琼州海峡,于1950年4月与兄弟部队一起解放了海南岛。
半年后,随着朝鲜战争爆发,蔡正国接到中央军委命令,立即率领中国人民志愿军第40军出国作战。
刚刚进入朝鲜境内第10天,中国人民志愿军第40军在两水洞前线,就投入到第一次战役。
蔡正国接到志愿军司令部命令,指挥第121师顽强作战,死死咬住国际联军2万多洋鬼子,两天后配合各线兄弟部队全面出击,取得歼敌5.2万人的重大胜利。
随着朝鲜战场第二、第三次重大战役结束,蔡正国接到了志愿军指挥部新的调任命令。
因为第50军军长曾泽生不幸旧伤复发,需要回国治疗休养。彭德怀经过慎重考虑,决定调派蔡正国担任第50军副军长,暂时代理军长职务,全权负责部队所有事务。
蔡正国马上任之后,立刻对这支前国民党士兵为班底的部队大力改造,重新注入精神力量,此后拥有了极强的战斗力。
第四次战役中,蔡正国率部作战,指挥志愿军第五十军全歼英国皇家坦克营、痛歼英军第27旅等战斗,让洋鬼子闻风丧胆,同时开创了我军步兵攻击敌军坦克的先例,为全军提供了宝贵战斗经验。
1952年,蔡正国回国休整半年,与家人团聚。再次奔赴战场之时,蔡正国与妻子张博以及六岁儿子蔡四东,特意去照了一张“全家福”。
说是“全家福”,其实只有三个人。因为当时的“董耀东”还在母亲张博的肚子里。
1953年4月2日,志愿军指挥部考虑到汉江解冻,如果敌军趁此发动攻势,我军将会面临“背水作战”的不利局面,命令所有过江部队退回北岸。
蔡正国接到命令,率领第50军利用10天时间构筑防御工事,掩护兄弟部队撤离,随时准备迎接美军的反击攻势。
比较不幸的是,我军的战略意图被美军侦察机识破,随即派出多架战斗机机进行了狂轰滥炸。
4月12日晚上9点,蔡正国正在军部驻地召开军事会议。
突然,夜空响起敌机的轰鸣声,并扔下了数枚炸弹。蔡正国正打算结束会议,命令所有人员撤离,谁料话音未落,一枚敌军炸弹恰好落下,“轰隆”一声在不远处爆炸。
蔡正国和作战处长都被四处飞溅的弹片击中,头部、胸部等身体多处严重受伤。
大家把两人抬到坑道隐蔽。蔡正国浑身血迹,已经昏迷了过去。半个小时后,因为失血过多,他的心脏停止了跳动,年仅44岁。
蔡正国的上衣口袋里,大家找到了一张皱巴巴的纸条。这是前一天蔡正国准备写给妻子张博的家信。
蔡正国告诉妻子,目前在前线一切都好,家里无需挂念,部队最近又打了大胜仗,等战役结束后,打算请假回国去探望家人,看看6岁的儿子“蔡四东”以及出生仅仅48天的小儿子“蔡小东”。可惜这封家信,最后不幸成了遗书。
彭德怀接到蔡正国牺牲的消息,不敢相信,连问几遍通信员,得到确定回答后,紧缩眉头,久久沉默不语。
毛主席接到秘书送来的电报,得知蔡正国为国捐躯,脸色有些苍白,随后喃喃自语:“蔡正国,蔡正国,不幸殉国,又折我一员骁将呀!”
不久,蔡正国的遗体运回国内,部队准备安葬在沈阳烈士陵园。
张博获知丈夫的噩耗,悲痛欲绝,带着两个年幼的孩子前去做最后告别,一度哭晕在追悼会现场。
部队考虑到蔡家特殊情况,此后批准张博马上复员,悉心照顾家里两个年幼的烈士遗孤。
不久,蔡四东外出玩耍,路上意外遭遇车祸,重伤去世。
张博面对丧夫丧子的巨大悲痛,从前钢铁般的意志也抵挡不住,身心处于崩溃的边缘,甚至经常出现精神异常的现象。
此时,某战地医院政委董凤奎主动站了出来,耐心开导张博,不计较别人议论,悉心照顾蔡家的起居生活。
张博渐渐缓了过来,并重新有了生活的勇气,打开了心扉。
婚前,董凤奎特意领着张博,来到了蔡正国军长的墓碑前,举手庄重发誓:“请蔡军长放心,我一定会照顾好张博同志,爱护小东,请您放心……”
“蔡小东”还太年幼,也不记事。董凤奎和张博商量后,决定把他改名叫“董耀东”。
一来两人是重组家庭,以后可以避免许多不必要的解释以及猜疑。
二来有利于“蔡小东”未来日子健康成长,心理不遭受影响,等到他成年后再告诉也不迟。
董凤奎说到做到,与张博结婚多年来没考虑要生小孩,把所有的爱都倾注在了“董耀东”身上。
只是隐瞒真相的时间越久,董凤奎夫妇俩就越开不了口,都不愿去刺破那残酷的现实。
两人眼看“董耀东”已经18岁了,还是谁也不愿开口,所以他们商量后,才委托部队首长借着“开会”的名义,让“董耀东”知道真正身世。
1985年,董凤奎拉着儿子“董耀东”的手,语重心长说道:“现在你也成家立业了,也叫“董耀东”那么多年了,有时间的话,就去派出所改回“蔡小东”吧。”
董耀东点头答应,却没有任何行动。直到养父董凤奎因病去世几年后,才默默改回了“蔡小东”,借此告慰两位父亲的在天之灵。
参考文献:
人民网:《蔡正国:戎马一生,壮烈牺牲》
中国经济网:《“光荣的国际主义战士”蔡正国,戎马一生,英勇捐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