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封本是罗侯寇氏之子,长沙刘氏之甥。刘备到荆州,已是四十岁的人,还后继无嗣,因此把他收为养子,改名刘封。
刘备义子名为“封”,第一个亲生子名为“禅”,可以体会出刘备是很有想法的。
到刘备入蜀的时候,刘封已年二十余。他有武艺,气力过人。刘备率兵自葭萌关还攻刘璋,刘封就将兵和诸葛亮、张飞等溯流而上,所战皆克。
平定益州以后,刘封被提拔为副军中郎将。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他又奉命协同孟达攻取上庸诸郡。
关羽围樊城、襄阳后,曾连呼刘封、孟达发兵相助,但刘封、孟达却借口山郡初附,未可动摇,拒不从命。恰好不久关羽覆败,刘备怀恨在心。刘封和孟达关系紧张,关羽覆败后,孟达率部降魏,刘备又把责任算在刘封身上。
待申仪叛刘封而去,刘封败回成都,诸葛亮又担心刘封太刚猛,易世之后终难制御,于是劝刘备把他除掉。这便促使刘备下决心,赐刘封自杀而死。
刘封的事情写进《三国演义》时,作了一些修改。历史上,刘封被收养的时候,刘备还没有儿子,美如玉人的甘夫人还没有为他生下阿斗刘禅。这时的刘封,是以正式继嗣者的身份被收养的。先收养刘封,后来刘禅才出生。《三国演义》把这两件事次序刚好颠倒。第三十四回写刘禅降生,到第三十六回,才写刘备收养刘封。这样写,收养刘封就与继嗣问题无关了。
历史上,刘封也是员猛将,并且为西蜀政权的建立立下过不小的战功,特别是在进军益州的时候,他将兵和诸葛亮、张飞溯流西上,史传称他“所战皆克”。
《三国演义》里,却看不出他是怎样英勇善战了,当然也看不到有什么战功,只见张飞擒释严颜,攻取巴郡,并不见刘封冲杀,甚至没有提及他的名字。其他事件,刘封也被写得平平。第六十二回写他和关平捉住杨怀、高沛,那是帐中早有埋伏,是刘备用计,算不上刘封什么功劳。第七十回写刘备派刘封去葭萌关接应黄忠,只是看着黄忠破敌而已,刘封自己并未出阵。第七十一回刘封再次出战,又不过是和孟达一起被派往山中险要之处摇旗呐喊,充作疑兵。比较像样的写他上阵杀敌,是在第七十二回,第一次尚可,迎战徐晃,以诈败之计引曹军中了埋伏。但再次上阵就太窝囊了,迎战曹彰,只三合,刘封就大败而回。
刘封未出兵助关羽,据《三国志·刘封传》记载,那是在关羽围樊城、襄阳的时候。只是恰好后来关羽迅速覆败,引起刘备怨恨。《三国演义》里则是在关羽兵败麦城时,虽然刘封是因为孟达劝阻才未出兵,但毕竟是见死不救。
刘封被赐死的原因,从史书记载看,不出兵救关羽、侵陵孟达都是借口。仅仅这两件事,刘备只是怨恨他、责怪他,还没有要杀他的意思。只是诸葛亮提出继嗣问题,担心刘封刚猛,难以制御,并劝刘备借机除掉他之后,这才促成了他的死。
《三国演义》不论是嘉靖本还是毛本,都强调刘备事先并不完全了解真情,是误杀,杀刘封之后又非常后悔。
为了蜀汉的安定,避免因继嗣之争而引起政治动乱,杀刘封是一个果断的措施。但另一方面,刘封罪不当死,这样处置又未免残酷。
为了维护理想中的蜀汉集团中英雄人物的形象,《三国演义》修改刘封的事迹和死因就是必然的了。
刘封作为蜀汉昭烈帝刘备义子,有武艺,性格刚猛,气力过人,颇有战功,深为刘备信任。然而在诸葛亮的建议下被赐死,刘封是自裁,他死后刘备深表痛惜。
看看刘封短暂的生命历程,令人惋惜,也极度冤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