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几个朋友聊了一宿,快天亮的时候大家一致认为最重要的是提出正确的问题,而什么问题是最重要的呢?最终我们确认是这个问题:
人生怎么过,才算是没有白活一场?
当时我们各持己见,有人认为事业最重要,有人认为经济最重要,有人认为感情最重要,有人认为生命最重要……谁也说服不了谁,于是我们决定找一些过来人请教。
比如一些八九十岁的长辈,他们有的跟着子女,有的人在医院,我们用了大概两三个星期的时间去拜访,寻求他们的建议。
然后我们又聚到一起,把这个问题说清楚。
1、钱很重要,但钱不是人生的核心
这是一个朋友的奶奶所说,她大半生都处于物质匮乏的年代,深知“无米之炊”的苦楚,据朋友的父亲回忆,奶奶现在还有个习惯,就是看谁的饭粒掉到桌子上还会伸手捡起来吃掉,对老人而言,浪费粮食是“不敬天”的罪过。
但奶奶在聊到人生的时候,却并没有过多强调物质方面的因素,“家和万事兴,一家人和和睦睦最重要。”
听到奶奶这个意见,我们一开始不太理解,毕竟现在大多是独生子女,而且个人主义很强势,很少有人考虑到家庭的重要性。对一些人来说,父母家庭不过是跟自己的契约:他们负责把我养大,我负责给他们养老送终。
奶奶给我们讲了自己家的故事,她说过去之所以吃苦受罪,很大程度上在于一家人不团结,兄弟姊妹互相攀比,不和睦,结果就是力量分散了,谁也没有发财,谁也没有比谁强多少。
等大家都老了,也没什么好比的了,下一辈基本不往来,他们这辈人才意识到家庭和睦的重要性。
2、爱情、友情和亲情,什么最重要?
好像是女性更长寿,老了后思路更清晰,也更愿意分享?这是我们的一个观察,有待进一步确认。
在跟另一个朋友的亲戚长辈聊天的时候,发现老人很健谈,也很爱笑,八十多岁了吧,打扮干干净净,精气神非常好,甚至比很多年轻人都精神。
老人也不爱聊钱,她说钱够花就行,自己一年也花不了两三千块钱,钱多了也没用,“还要瞎操心,不值当的。”
在老人看来,感情是最重要的,“年轻人谈恋爱都是互相骗,朋友也很难相处一辈子,唯有亲情是伴随一生的”,老人认为人和人的关系中,夫妻关系最要紧,“两口子到最后就是亲情,长一块去了。”
因此她给我们的意见就是珍惜眼前人,只要彼此的感情是真诚的,那就弥足珍贵。
3、哪有什么工作和事业,什么都没有命重要。
这是一个朋友爷爷的说法,他九十岁了还能下地干活,儿女想让他搬到城里享福,他住不惯,“好不好家乡水,还是老家养人,空气好,四处都敞亮,心里也顺畅。”
按照老人的标准,发财不算成功,好工作不是成功,什么当大老板当大官,有多大的事业,都不算什么。
“咱老百姓就看一点,你的身体好不好,命硬不硬”,老人说,如果身体不行,有多少钱也白搭,如果没有了命,那一切都是空的假的。
老人给我们讲他过去亲朋好友的例子,谁为了多赚钱把身子骨葬送了,结果钱没赚到多少,身体也不行了,这就是傻。还有谁为了什么事业累死累活,结果五十来岁就没了,妻子改嫁,一切家当都便宜了外人。
所以他认定人生比到最后就是看谁的身体好,谁的命长。
4、经历越多,占有越多,就越值得吗?
最后提到的这个老人颇有传奇色彩,我们是在医院交流的,老人是一个朋友的前老板,曾经是江湖上的豪客,场面人,哪怕处于老病的状态,也还有不怒自威的气度。
老人姓王,十七岁就跟着别人到上海闯天下,真正的白手起家,跟三教九流都打过交道,创业两次失败,又两次翻盘成功,一辈子精明无比,从来不肯吃亏。
王老板性格好强,从来不肯认输,但自从六十来岁得了不治之症后,就心灰意冷,有了看破红尘的意思,朋友因为离职后还经常来看望他,所以成了忘年交,王老板把他当成了徒弟一样对待,无话不谈。当朋友问他人生什么最重要的时候,他念了一段《道德经》里的话: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他表示自己一辈子经历复杂,好吃的好玩的都品尝过了,原来以为这样才是“划算”,没有辜负人生,现在才晓得可笑可怜,“多即少,柔弱胜刚强,我过去就是败在了贪心和刚强上”。所以,物无美恶,过则成灾,在他看来“适可而止”最重要。
当我们把以上四种意见摆出来讨论后,认为他们都有道理,但各人的情况不一样,人各有志,选择也不一样,这个问题的答案,还是要留给各人去解答了。毕竟,人生归根结底就是“求仁得仁”而已,我自己的意见是心安最重要,你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