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想买一个新手机,按照我对IT产品的理解,买手机时我最关注的硬件就是CPU。无论其它硬件是怎样的,一个好的“芯”才会让手机拥有真正的“核心动力”,在纠结于到底买“性能最好CPU的手机”还是“能耗比最合理CPU的手机”之余,忽然想到了本文标题所说的问题,我觉得这个问题从一个非常现实的角度定义了一下“品牌如何打造”的概念。
其实不止是安卓手机,那些能够在市场上占有一定份额的手机,其品牌打造都不是围绕着最关键的硬件——“CPU”——来打造的,尽管CPU是一部手机当中“科技含量最高”的原件,但是包括像“苹果”这样的厂商依旧没有采用“科技引领消费”的品牌打造模型,这其中一定有着一些“必然的”原因。
大多数安卓手机的厂家并不自己生产CPU,所谓的安卓手机厂家大部分都是“组装厂”,这是一个厂家无法围绕CPU来打造品牌的重要原因——围绕采购来的元器件来进行品牌建设,一旦发生“断供”的情况,品牌呈现出来的结果就会显得非常莫名其妙——那么,即便自身有生产CPU实力的安卓手机企业为什么不围绕CPU来建立品牌呢?
第一,CPU的更新换代速度是很快的。如果以CPU为核心概念来建设品牌,不能不提到CPU的科技部分,而随着科技的进步,原有CPU领先的科技可能用不了一年的时间就落后了,那么,关于科技的话题是否还要成为品牌的组成部分呢?
即便是在同一时间段,手机CPU的生产厂家也会推出不同型号的CPU到市场上,而手机企业也会根据CPU价位的不同来定位自己的高中低档手机。有可能出现的情况之一就是:应用了同一品牌但不同型号CPU的手机有可能互为市场补充,也有可能是竞争对手。如果手机企业围绕CPU来打造品牌,因为自身应用了不同价位的CPU,品牌该如何包装呢?
第二,围绕CPU打造品牌,很难出现差异化。消费者永远是以一种“自以为理性的感性”来面对产品的。生产手机CPU的企业一共没有几家,如果手机企业围绕CPU来建设品牌,为别人做了嫁衣不说,用了同一款CPU的不同企业该如何对品牌进行包装呢?
手机不同于个人电脑,但是从“同为IT产品”的角度而言,个人电脑在市场上的“成功之道”与“犯过的错误”都是可以借鉴到手机品牌包装工作当中的。可能手机并不像电脑那样需要“应用场景”来彰显不同产品的特色,但是面对不同年龄、性别、用途……的手机用户,对于“整体体验感”的诉求要明显高于对单一硬件元件的喜爱。
第三,不围绕CPU来打造品牌,可以让手机企业不受制约。对于那些需要采购CPU来组装手机的企业而言,不围绕CPU来打造手机品牌,可以保证自己在CPU市场上选择的多元化主动性。而即便是有能力自己制造CPU的手机企业,也有可能采购别家的CPU来丰富自己的产品线。
一家成功的手机企业肯定是需要品牌的,而一个成功的品牌则必然会对企业的市值、产品的销售……等造成促进推动的作用。手机企业建设品牌的目的肯定不是拥有一个“好看的LOGO”或者一个“响亮的口号”,围绕企业利益进行的品牌打造才会产生真正的价值。
小结
打造品牌,企业需要寻找那些可以恒定不变、能够影响消费市场、不受控于他人……的元素作为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