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军现役士兵分为两类,分别是军士和义务兵。
义务兵也就是我们所称呼的新兵和二等兵,而军士则是我们以前称呼的士官。自从去年实行新的士兵衔级制度后,军士分为初级军士、中级军士、高级军士。
其中初级军士包含下士、中士;中级军士包含二级上士、一级上士;高级军士包含三级军士长、二级军士长、一级军士长。
一级军士长是所有士兵中衔级最高的,服役完毕后直接过上退休生活,这类士兵就是我们熟悉的“兵王”。
说实话,在我军中,军士长级别的士官并不多,甚至还没有军官人数多,尤其是代表一级军士长的兵王更是少之又少。
中高级军士队伍少的现状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初级军士的晋升难度,这也是初级军士在整个军士队伍中人数最多,同时也是每年退役最多的军士类别的重要因素。
尤其是武警部队、陆军部队等部分战斗部队,需要的都是单兵动作熟练、军事灵活的“新鲜血液”,讲究“新陈代谢”,高级军士比较少。
如果有的话,顶多是一两个,而且还是在战斗部队的后勤班,而非战斗班编制,岗位要么是军械员、要么是炊事班长、或司务长。
就以武警内卫总队的基层中队来说,整个中队百十来号人,属于军士长级别的军士寥寥无几,可能司务长军衔比较高,能达到一级军士的衔级,其次是炊事班长,可能是二级军士。
至于说其他的十多个战斗班的班长或班副,挂中士警衔的军士可能都不会超过5个,多是下士警衔。
由此可以看出武警、陆军部队的战斗班并非军士长的“栖息之地”。那么军士长哪里最多呢?
就军种部队来说,空军、火箭军、海军的中高级士官比较多;就部队性质来说,后勤部队比战斗部队的军士长要多。
主要是因为火箭军、海军、空军有大量武器装备需要维护保养,刚入伍的义务兵或初级军士在短时间内,通常无法做到对所服役装备的全面了解,这个时候就需要服役十多年的军士长来操盘了。
因此,如果一个士兵想长期在部队服役,晋升军士长,最好进海军部队、火箭军部队、或空军部队服役。
但并不是说进了这些军种部队就万事大吉了,关键要有上进心,踏实肯学的态度,能在平时的军事技能训练中快速掌握技巧,提高自己的含金量,那么留队就容易多了。
即使在上士服役完成后,还可以继续申请留队,然后上级领导根据平时的考核,由军级单位批准,晋升为三级军士长。
尤其是一些关键岗位,比如修海军航母的、维修空军战机的、维修火箭军导弹的、维修陆军坦克的等等,这些都是需要技术含量的岗位,属于军事人才,即使你不想留,所在部队也会找你谈话让你留下来。
国家一方面需要技术过硬的老兵,时刻保证战略、战术武器处于良好运作状态;另一方面需要这些军事人才来培养年轻的军士骨干,保证军士人才队伍的不断档。
所以,你只要军事技能过硬、思想政治合格,完全可以晋升到一级军士长,成为名副其实的兵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