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动力电池回收消息,近日,陕西省汉中日报正式发布了关于“汉中环泰新能源回收利用科技有限公司退役动力锂电池回收及梯次利用项目”的环境信息公示,标志着该项目在汉中市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
据了解,该项目总投资额高达12800万元,旨在构建一条高效、环保的退役动力锂电池回收与梯次利用产业链。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建设退役动力锂电池回收拆解流水线1条、退役动力锂电池回收拆解梯次利用流水线1条,设计年回收处理能力达到2.1万台/套。为确保项目的高效实施,公司将对生产车间进行改造,总面积达2700平方米,并计划购置约60台/套先进的生产相关设备。此外,汉中环泰新能源回收利用科技有限公司还将自主研发实时监测控制系统,以提升生产效率和质量。
值得注意的是,该项目不仅仅着眼于电池的物理回收,更重视电池的剩余价值利用。通过先进的梯次利用技术,汉中环泰将把剩余容量较高的废旧电池重新应用于储能、通信基站备用电源、低速电动车等领域,实现电池的二次利用。这不仅可以延长电池的生命周期,减少资源浪费,还能有效降低新电池的生产成本,推动绿色、可持续的能源发展。
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持续扩张,废旧动力电池的回收利用已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产业领域。然而,当前该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尽管前景广阔,但经济效益相对较低,需要政策的支持和引导。汉中环泰新能源回收利用科技有限公司的此次项目,正是响应了国家关于推动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产业规范、有序、健康发展的号召。
废旧动力电池的综合利用主要包括梯次利用和再生利用两种方式。磷酸铁锂电池因其优良的电化学性能和较长的循环寿命,更适合进行梯次利用;而三元电池则由于其较短的循环寿命和较高的安全风险,更适合进行拆解回收。其中,三元电池所含的高价值金属元素更是成为拆解回收的重点对象。
目前,从锂行业的上游矿产端,到中游的电池制造企业,再到下游的新能源汽车制造商,甚至是第三方回收公司,都纷纷投身于这一新兴的朝阳产业。然而,电池回收企业数量与产销量之间仍存在较大的不匹配,供给短缺问题凸显。据统计,截至目前,工信部已陆续发布了5批动力电池回收“白名单”企业,共计156家,覆盖24个省市行政区。然而,陕西省仅有1家企业入选,泛中西部省份范围内也仅有不到5家企业上榜,这与陕西省强劲的新能源产业发展势头显然不匹配。
更为严峻的是,当前我国退役动力电池数量庞大,但回收规范性却严重不足。一方面,市场准入门槛较低,导致一些缺乏资质和规范设备的“小作坊”大量涌现,退役电池被这些非法企业买走,未能流入正规渠道,形成了“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另一方面,动力电池来源复杂,汽车4S店、二手车市场、修理厂等渠道的报废车电池都可能进入流通环节,一旦出现问题,难以追溯源头。有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规范化回收率不足25%。
针对这些问题,一些企业已经开始采取行动。例如,通过给动力电池加装“数字身份证”,利用二维码等数据载体,让每块电池都有属于自己的“档案”,从而实现了生产、销售、拆解、利用全程可追溯。这些创新做法不仅有助于提升回收效率和质量,更有助于保障电池的合法合规处理。
此外,政府和相关部门也应加强监管力度,严厉打击“作坊式”回收拆解行为,依法依规查处非法回收拆解退役动力电池等行为。同时,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和标准体系,推动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产业的健康发展。
伸手党
这玩意能在汉中建?锂电池回收处理?你不是在扯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