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王健林7700万股权,全部冻结

开开案例 2025-02-16 04:38:46

2025年刚开年,70岁的王健林再次登上财经头条。

近日,王健林、王思聪共同持股的大连合兴投资有限公司,新增一则股权冻结信息,被执行人为王健林,冻结股权数额7702.8万元人民币,股权被执行的企业为该公司,冻结期限自2025年2月11日至2027年2月10日,执行法院为大连市西岗区人民法院。

一边是股权被冻结,另一边是万达广场接连“卖身”。

两个月内,宣城、铜陵、安阳、四平、扬州5座万达广场易主,接盘方是新华保险旗下的坤华股权投资。

一系列信号表明,2025年至今王健林仍未脱离“危险区”,万达仍处于流动性紧张的危局之中。

万达危机

回溯2015年,王健林以2200亿元身家登顶胡润百富榜,手握200多座万达广场、80余家五星级酒店的庞大帝国,一句“先定一个小目标”成为时代符号。

然而,十年间,其财富缩水1910亿元,重资产模式的高杠杆风险彻底爆发。

万达的危机,本质是一场债务驱动的商业模式崩塌。

2017年,万达因海外扩张过猛遭遇监管收紧,被迫开启“卖卖卖”模式,外界视其为“壮士断腕”的果决。彼时,文旅、酒店资产以637亿元“大甩卖”,万达商管剥离地产开发,专注运营服务。

这一决策一度被奉为行业教科书:通过输出品牌管理,万达既能规避重资产风险,又能快速扩张规模。

然而,当中国商业地产周期与资本扩张逻辑碰撞,万达并没有再次腾飞,万达商管的上市对赌协议成为第一张倒下的多米诺骨牌。

2023年,因未能如期上市,万达触发对赌条款,被迫引入太盟投资、中东资本等战投输血600亿元。但这笔“续命钱”远未填补窟窿——截至2025年2月,万达累计股权冻结金额近60亿元,仅2025年1月便新增8.1亿元冻结。

轻资产模式下,万达虽卸下了土地储备的包袱,却因核心资产(万达广场)持续流失,逐渐失去抵御债务危机的“压舱石”。

严峻的是,债务纠纷已从外部蔓延至曾经的盟友。融创、苏宁、永辉等企业相继对万达发起仲裁,追讨总额超130亿元的股权回购款。尽管万达坚称这些债务“缺乏合同依据”,但仲裁期间股权冻结导致的融资通道堵塞,已让集团陷入“借新还旧”的恶性循环。

更致命的是,资本市场的信任危机蔓延,万达相关公司股权一再被冻结,王健林甚至将万达集团240万股股权质押给子公司珠海万赢,试图通过内部资金腾挪缓解压力。这种“拆东墙补西墙”的操作,暴露出万达外部融资渠道几近枯竭的现实。

“卖身还债”

王健林并非坐以待毙。

自2023年起,万达再提“轻资产转型”,试图从“地主”转向“管家”,通过输出品牌与管理获取收益。然而,转型的代价是惨痛的。轻资产收入难以覆盖巨额债务利息,万达不得不反向加速出售资产。2023年至2025年初,30余座万达广场易主。

出售万达广场虽能解现金流之渴,却加剧了资产空心化。新华保险通过坤华基金“抄底”14座万达广场后,万达商管虽保留运营权,但租金收益的大头已归属资方。

这种“卖血求生”的策略,无异于饮鸩止渴,虽缓解了短期压力,却让万达失去了核心资产的长期收益权,陷入“越卖越穷”的恶性循环。

万达的至暗时刻却成为险资的狂欢盛宴。

坤华基金、阳光保险等机构争相“扫货”万达广场,看中的是其“抗周期”属性:一二线城市核心地段的商业综合体,年均租金回报率稳定在5%-7%,远高于债券收益。

以北京CBD万达广场为例,这座曾承载万达总部荣耀的大楼,如今成为险资配置长期资产的“香饽饽”。

对王健林而言,可谓“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他曾宣称“万达商管是命根子”,如今却不得不将“心头肉”拱手让人。

一位业内人士指出:“险资接盘本质是‘剪羊毛’——万达承担前期开发风险,险资收割成熟期收益。”

时代困局

万达的困境,是传统地产商在新时代转型失败的缩影。

过去十年,王健林试图将万达从地产商转型为“商业服务运营商”,轻资产化口号响彻云霄。然而,其骨子里仍依赖重资产抵押—融资—扩张的旧模式。

以大连合兴投资为例,这家注册资本仅7860万元的公司,通过层层股权质押和资本运作,支撑起万达庞大的商业帝国。但当金融环境趋紧、资产估值缩水时,这种“以小撬大”的杠杆术瞬间反噬。

万达的衰落,成为房地产黄金时代的终结标志之一。

政策调控、人口红利消退、消费升级三重压力下,以万达广场为代表的“大盒子”商业形态逐渐失宠。年轻人涌向小而美的社区商业与线上消费,万达的“地段+流量”逻辑不再无往不利。

面对困局,王健林仍在挣扎。

2025年初,他成立大连万统、万虹等企业管理公司,试图通过架构调整盘活资产。然而,这些举措在巨债面前杯水车薪。

面对困局,王健林想坚守三条底线:不烂尾、不欠薪、保投资者利益。但现实远比理想残酷——地产寒冬中,许家印被强制措施、孙宏斌大规模裁员,万达的“甩卖大戏”恐难独善其身。

值得玩味的是,2017年王健林预言“房地产黄金时代终结”时,同行多嗤之以鼻;如今预言成真,他却成了预言代价的承受者。

这位曾高呼“让迪士尼20年不盈利”的商界枭雄,正以壮士断腕的悲壮,书写一部比财富神话更真实的启示录。

未来,是涅槃重生,还是黯然退场?

答案或许藏在王健林那句未竟的宣言中:“什么清华北大,不如胆子大。”

只是这一次,胆识之外,更需要智慧与运气。

0 阅读:0
开开案例

开开案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