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是新中国建国5周年,也是中苏关系最亲密的阶段。
9月29日,赫鲁晓夫率领庞大的苏联代表团飞临北京,这不仅是赫鲁晓夫第一次访华,也是苏联领导人第一次访华,因此受到了我国隆重的欢迎,毛主席、周总理、刘少奇等领导人都到机场迎接。
当时,社会主义国家之间非常流行苏联式的拥抱,欧洲国家之间甚至要两个男人亲吻,这都是不符合中国人的礼仪的,但是出于礼貌,毛主席还是热烈拥抱了赫鲁晓夫。
在欢迎宴会上,赫鲁晓夫心情大好,和毛主席拉起了家常,说:“我刚刚去过符拉迪沃斯托克视察,发现那里风景美极了!”
毛主席听到那个俄语名字,皱了一下眉,随后微笑着说:“我知道你说的是海参崴。”
赫鲁晓夫一向大大咧咧,不知道自己无意中触痛了中国人的一块伤疤,还继续说道:“嗯,是这个地方,我发现那里就是人口太少了,急需要开发建设,可是苏联太大,人太少,我们实在没有足够的人派到那里,中国有5亿人口,能不能派100万人去那里搞建设呢?”
毛主席听后,沉吟片刻,说:“赫鲁晓夫同志,旧中国在世界上是个什么形象?是西方列强争相寻找廉价苦力和廉价资源的地方,您不希望世界其他国家,认为苏联这是在寻找廉价的中国苦力吧?”
从鸦片战争开始,西方列强就不断地掳掠贩卖中国的劳动力,到美国、澳洲、南美洲等地区做劳工,还侮辱性地称为“卖猪仔”,西方词汇里甚至出现了形容中国劳工的新词“cooly”,就是中国话“苦力”的谐音。
这种情况,一直到民国都没有改变,也一直是中国人心中的伤痛,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一直致力于民族复兴,当然不会允许这种事再度发生!
另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苏联政府对待当地土著华人和其他亚裔居民很不友好,本来海参崴有很多中国人和朝鲜人,但是在二战前夕,斯大林为了防止日本人渗透,竟然把几十万朝鲜人和华人都强行装上闷罐车,运到遥远的中亚地区,很多人都死在了路上!
前鉴不远,新中国当然要避免新的悲剧发生。
赫鲁晓夫回到宾馆后,苏联外交部长米高扬对他提出了忠告,因为米高扬经常来中国,知道中国历史上遭受沙俄侵略的惨痛历史,更清楚他们所谓的远东地区在历史上都是中国的领土,是中国人难以抚平的伤疤,因此不能当着中国人的面触碰。
而且,劳工问题在世界范围内都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稍有不当,就会产生一系列隐患,引入如此庞大的劳动力人口,且不说会不会给当地带来治安方面的隐患,时间久了,也会产生民族融合、落地生根的新问题,按照中国话说就是“请神容易送神难”。
最重要的是,中国人到了这些原本就是中国的土地上,难保不产生新的想法,到那时就不是社会治安的问题了,恐怕要引发民族矛盾和国家争端,这种情况在世界历史上太常见了!
赫鲁晓夫听后,也吓出了一身冷汗,知道自己说错话了。
再说中国方面,毛主席当时明确表示了拒绝,但是回去后再想想,也觉得自己的做法有些不妥。
在当时的世界上,劳动力的输出和输入都是很正常的交流,许多国家甚至制定专门的政策,鼓励多余的劳动力输出,来赚取外汇。
旧中国的劳工之所以被弱肉强食,主要是因为中国政府太腐败无能,不能维护同胞的利益,而现在新中国已经成立了,人民当家作主,已经完全不是晚清民国能比的了,只要和苏联政府签订合理的协定,规定中国劳工的待遇薪酬不低于苏联劳工,是完全可行的。
而且,中国当时急需外汇收入,还有很多人处于失业的状态,正好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因此,到了第二天会谈时,毛主席再次提起了这个话题,表示同意苏联的请求。
但是,赫鲁晓夫却有意回避这个话题,顾左右而言他。
毛主席没有放弃,继续追问,赫鲁晓夫这才表示,远东经济欠发达,一下子不能接受这么多人,也无法安置。
毛主席又说,100万人消化不了,可以先派20万人过去。赫鲁晓夫尴尬地笑笑,在口头上同意了。
但是,到了实际操作时,苏联人又变卦了,只接受了我国派出的两千人,后来就再也没有下文了。
直到今天,俄罗斯远东地区依然存在严重的人口短缺问题,俄罗斯国内也经常发出声音,想让中国人去开发建设,但是一直雷声大雨点小,毕竟俄罗斯人还是有顾虑的。
[点赞][点赞][呲牙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