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妃回房,撞见太子李承乾与人幽会,看清对方面容后瘫倒在地

文史阁空楼 2025-01-31 23:23:51

640年,太子妃路过太子李承乾的书房,刚想进去请安,却在门外听见若有若无的“哼”“哼”声。

她当即心下一喜,以为不近女色的李承乾,终于开窍了。

没成想,等她透过窗户一看,里面的场景却把她吓得瘫倒在地。

李承乾抱着的不是别人,正是他前几天奖赏过的一名男乐人——称心。

太子妃内心慌乱,一时之间不知该如何处置,只能偷偷去找舅舅长孙无忌求救。

殊不知,这一找就差点重演了“玄武门之变”。

长孙无忌得知李承乾宠幸称心后,内心十分煎熬。

于公,他是朝廷的肱骨大臣,太子宠幸男乐人事关江山社稷,如果不报告李世民,他对不起自己的宰相之位。

于私,他也是李世民的好兄弟,曾经和李世民一起打天下,一起经历玄武门之变,患难与共 ,这样的大事不能不说。

但同时,李承乾也是他的嫡亲外甥,是他亲妹妹长孙皇后的骨血。

犹豫再三,长孙无忌还是选择顾全大局,他告诉了李世民,把事情交给皇帝决断。

李世民得知后,非常生气,把李承乾叫到寝殿,关起门来大骂一通。随后,他下了一道旨意:封锁消息,处死称心。

短短八个字,融进了满满的父爱。

《旧唐书》列传第二十六太宗诸子:有太常乐人年十余岁,美姿容,善歌舞,承乾特加宠幸,号曰称心。太宗知而大怒,收称心杀之。

当时,李承乾因为瘸腿,本来就受到不少朝臣的非议,甚至民间还有人传“瘸腿不能当太子”,不少人猜测李承乾可能会被废。

为了把谣言压下去,李世民直接让一群重臣 当了李承乾的老师,还在出游时重用李承乾监国,用行动表明,李承乾将会是“永远的太子”。

如今,民间对李承乾的风评刚好一点,如果再闹出男乐人称心的事情,李承乾的太子之位就真的岌岌可危了。

只是,李世民的苦心,非但没有换来李承乾的感恩,反而还滋生了他的仇恨心理。

称心死后,李承乾十分悲痛,一连好几个月借口生病不上朝,把自己关在宫里。并且,他还让下人在宫里给称心立碑,做衣冠冢,日夜祭拜。

在宫中立碑,本来就犯了大忌讳。更何况,李承乾还是给一个男乐人立碑,而且,这男乐人还是被李世民赐死的。

这不是明晃晃在打李世民的脸么?

朝臣们得知后,觉得非常荒唐,以张玄素为首的臣子前去劝诫时,李承乾不仅没有收敛,还满脸怒容,差点要对前来劝诫的朝臣们下杀手。

对于此,李世民没做任何处置,他相信假以时日李承乾就会明白他的苦心。

可李世民大错特错,后来的李承乾变得越来越过分。

第二年,李承乾私自带突厥人入宫,想要在李世民的眼皮子底下搞事情,他自以为趁着夜间守卫换岗的时候把人带进来,然后住进东宫,就神不知鬼不觉 。

殊不知,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

李世民知道后,没有直接干涉,只是让杜正伦要等人去规劝太子注意言行。结果这杜正伦也是个实心眼的人,他劝了太子好几次,太子都不听,他就直接搬出了李世民:“这是陛下的旨意!”

此话一出,李承乾只能照做,但心里对李世民又多了几重恨意,认为李世民时刻监视他。

至此,父子俩的隔阂进一步拉大 。

一直到642年,魏汪李泰主编的《括地志》完成,李世民非常高兴,赏赐了大量财物,规格超过了太子。

为了凸显太子的地位,李世民又特意下了一道旨意,取消太子出用库物的限制。言下之意就是,以后李承乾想要什么,都可以从国库里面拿,没有限制。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李世民实在特意维护太子李承乾的地位。

可李承乾却受人挑唆,认为李世民偏爱李泰,可能会易储,做出了无法挽回的事情。

他先是派出自己的亲兵,去暗杀李泰。结果李泰早有防备,李承暗杀失败,派出去的人有去无回。

李承乾担心东窗事发,小命不保,便和汉王李元昌、城阳公主的驸马都尉杜荷、侯君集等人勾结,来了一场逼宫。

只要他从太子变成皇帝,就再也没有人可以约束他、制衡他。

曾经,李世民为了皇位来了一场玄武门之变,如今他李承乾也来一场。

宫殿门口,李承乾带着亲兵,挥剑冲进大殿。大殿之内,只有李世民一个人。他端正地坐在龙椅上,双手握拳,面色凝重地询问李承乾:“到底是为什么 ?”

听到这句话,李承乾笑出了声。

为什么?

“虽是太子,却处处受监视;身为太子,却被你的大臣们,骂得体无完肤;身为太子,就连唯一的挚爱都留不住……”

听着李承乾的控诉,李世民的双眼渐渐变红,原来这么多年,他以为的“父爱”,在李承乾眼里,竟然都是约束、是厌恶、是恨。

李世民缓缓开口:“承乾,你还可以回头。”

李承乾回头看了看身后的将士们,提起剑,冲向了李世民:“你还我称心……”

突然,大殿的暗处涌出一群士兵,把李承乾团团围住。几乎是同时,大殿之外前来逼宫的将士们,也被禁卫军里三层外三层围了个水泄不通。

李世民早有准备。

是啊,曾经玄武门之变的赢家,怎么可能被儿子重演一次逼宫呢?

事后,李世民直接把李承乾关了起来,和长孙无忌、房玄龄等人讨论该如何处置这次逼宫事件。

李承乾是谋反罪,其实根本没有讨论的必要,按照律法,无非就是处死、抄家……无非就是因为是皇室,给他留个体面的死法。

可是,熟读律法的朝臣们,没有人敢回答。

因为此刻的李世民,不仅是一个皇帝,更是一个父亲。

他对李承乾倾注了几十年的心血。

那是他和长孙皇后和的嫡长子,8岁就当了太子,一直在跟在自己身边亲自教养。

对李承乾,李世民真心给出了100分的偏爱。

李承乾生病,从来不信道不信佛的李世民破天荒请来了道士,还在李承乾病愈后,让3000人出家,专门为儿子祈福 。

李承乾加元服,李世民就直接大赦天下,还专门安排太子的辅佐团为他讲解百姓生活,帮他民间疾苦。

李承乾娶妻,李世民更是大宴群臣,恩赏全朝。每次有事情发生,李世民都让李承乾监国,给足了他完全的信任和练习场。

他从未想过,自己一手养大、最信任、最爱的儿子,居然会逼宫。

就在局面僵持不下时,通事舍人来济站了出来:“陛下上不失作慈父,下得尽天年,即为善矣。”

一句“慈父”算是给了李世民一个台阶,也给了他一个可以不杀李承乾的理由。

于是,李世民当即下令,贬李承乾为庶人 ,流放黔州。

而这位识时务的来济,也得到了李世民的看重,不断高升。

处理完这一切后,李世民疲惫地走出了大殿。

此时的他,已经快50岁了,身体大不如前,却遭遇了比老年丧子更惨烈的事情

后来的李世民,再选太子时,首要的标准就是仁孝,只有这样才能保全他所有的儿子们。

所以,才会有了唐高宗李治。

可怜天下父母心,纵然是天可汗李世民,也没办法舍弃舐犊之情。

0 阅读:31
文史阁空楼

文史阁空楼

文史阁空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