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一首封神之作,誉为“古今长歌第一”,写进了痴情人心坎里

墨尘染公子 2024-04-27 07:29:12

唐朝年间,太原县白府,出了一位才子,他名号“醉吟先生”,诗才一绝,玉树临风,名动天下。

他就是白居易。

少年白居易,更像一位侠客,喜欢吟尽天下不平事,主张“一吟悲一事”。

人到中年,讽刺诗,依然是白居易的底色,但有一类诗除外,它饱含深情,是白居易诗歌史上的意外,那就是写给湘灵的爱情诗。

这件事,要从782年说起。

782年,为躲避徐州战乱,白居易搬到宿州符离,在村子里,认识了一位女子,比白居易小4岁,名叫湘灵。

湘灵活泼可爱,还懂点音律,与白居易朝夕相伴,青梅竹马。

一位是活泼少女,一位是英俊少年,情窦初开,彼此相爱了。

那年,白居易19岁,湘灵15岁。

白居易曾在《邻女》中,回忆15岁的湘灵,“娉婷十五胜天仙,白日姮娥旱地莲。”夸湘灵比嫦娥还要美。

800年,白居易29岁,进士及第,可谓“春风得意”,重新回到符离,他恳求母亲,允许他迎娶湘灵。

可是,母亲以“门第悬殊”为由拒绝了。

804年,白居易33岁,在长安作了校书郎,举家搬迁至长安,再次哀求母亲,允许他和湘灵结婚。

这次,母亲还是拒绝了。

在旧社会,“奔者为妾,聘者为妻”,没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成不了婚的,白居易无可奈何。

806年,白居易35岁,与朋友去仙游寺,偶然间谈到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悲剧。

白居易有感而发,把对湘灵的爱与歉意写进了千古名篇《长恨歌》中。

此后,《长恨歌》意外走红,成了白居易的封神之作,其影响之深远,被誉为“古今长歌第一”。

《长恨歌》气势恢宏,是诗词界的“清明上河图”,诗人从杨贵妃入宫、写到唐玄宗重返长安,从人间写到天上。

其中,还涉及了安史之乱,马嵬驿兵变、唐玄宗寻贵妃魂等故事,是唐朝璀璨文化的瑰宝。

今天,让我们穿越时空,一起走进《长恨歌》,感受一段跨越千年的凄美爱情。

01

《长恨歌》

唐·白居易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渔阳鼙((pí))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

这首诗叫《长恨歌》,“长恨”贯穿了整个故事,那么,为什么要“长恨”呢?

白居易笔下的唐玄宗,究竟是见“色”起意,还是谈了一场迟来的爱情?

诗人开篇说“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这是悲剧的开始。

这里的“汉皇”指汉武帝刘彻,此处指唐玄宗李隆基,唐代文人有个习惯,喜欢以汉称唐。

诗人说,唐玄宗非常“重色”,“重色”就是爱好美色。

这里的“倾国”,出自汉代李延年《李延年歌》“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此后,文人便用“倾国”指代绝色美人。

唐玄宗一统天下后,苦寻美人很多年,都是求而不得,这里的“御宇”指统治天下。

为什么唐玄宗一直求而不得呢?

原来是“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杨家的绝色女儿,才刚刚长大,养在闺阁里,没有人认识。

其中,这里隐藏了一个宫中秘史,其实杨家女,原叫杨玉环,17岁嫁给寿王李瑁,27岁被唐玄宗看上,封为贵妃。

简单的说,就是公公娶了媳妇,诗人用“养在深闺人未识”来避讳帝王丑事。

那么,杨玉环究竟有多美,值得唐玄宗干出那么大一件“丑闻”?

诗人说“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杨玉环长得天生丽质,闭月羞花,光芒万丈,没过多久,就成了唐明皇的妃子。

那么,她天生丽质到什么程度呢?

诗人说“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她回眸一笑,真是千姿百态,百媚横生,让人难以抗拒,后宫佳丽,在她面前,全部失了颜色。

面对如此美人,唐玄宗是如何疼惜她的呢?

诗人接着说:“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这里的“凝脂”形容皮肤白嫩滋润,犹如凝固的脂肪。

这里的“新承恩泽”指刚得到皇帝的宠幸。

唐明皇十分爱惜美人,春季寒冷时,赐予她清华池,用温暖的泉水,给杨贵妃洗涤,白嫩的肌肤,令人陶醉。

杨贵妃出浴后,像一朵出水的芙蓉,娇软娉婷,由此,宠冠后宫。

可见,在诗人笔下,杨玉环入宫,是以色侍人,并不是什么爱情!

杨贵妃入宫后,凭借美貌,究竟有多受宠呢?

如今“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后宫佳丽都失宠了,只有杨玉环获得唐玄宗专宠。

那么,唐玄宗专宠杨玉环到什么程度?

“从此君王不早朝”

为什么不早朝,因为实在没空!夜夜欢愉,芙蓉帐暖,走不开!

诗人说“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那一晚,杨玉环打扮的极其妩媚,连耳边的鬓发都美得像一朵云,头上戴着金步摇,走起路来,摇曳生姿。

她轻轻掀开绣着莲花的帐子,用温暖的身体,陪伴君王,一夜春宵。

一夜春宵过后,唐玄宗又意犹未尽,“春宵苦短日高起”,唐玄宗抱着温软的杨玉环,一直睡到太阳高挂。

最后,索性不上朝了。

以上就是杨玉环与唐玄宗日日痴缠的场面,这是情吗?

这是放纵的“性欲”,诗人极其暗讽唐玄宗,不顾百姓疾苦,贪图美色。

那唐玄宗不上朝了,每天都在干什么呢?

诗人说“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诗人没有直接写唐玄宗,而是从杨玉环入手,说杨玉环每天“无闲暇”,忙着服侍唐玄宗,白天陪唐玄宗一起出游,晚上夜夜专宠。

唐玄宗沉醉爱情?

诗人到现在,从未提过爱,而是句句不离杨玉环的美,与其说,唐玄宗爱杨玉环,不如说,唐玄宗迷恋杨玉环的身体,是沉迷于“美色”。

最后,诗人说“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在华美的宫殿里,杨玉环梳妆打扮后,在玉楼上喝酒,醉酒后,更是风韵十足,撒娇不让君王离开。

唐玄宗除了独宠杨玉环外,还做了什么呢?

诗人感叹说“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这里的“列土”指分封土地。

唐玄宗给杨玉环的兄弟姐妹,分封土地,杨家一时间光耀门楣,熠熠生辉。

那么,天下人是怎么看待这件事情的呢?

诗人说“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于是使得天下的父母改变了心意,不那么重视生男孩了,而重视生女孩。

这是诗人对唐玄宗最大的讽刺,因为金榜题名,也没有一朝侍奉君王来得风光!朝廷已经腐朽了。

唐玄宗在乎社会风气吗?

然而并没有,依旧日日笙歌。

诗人说“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这里的“凝丝竹”指舒缓的旋律。

诗人用了“仙乐”、“慢舞”来形容唐玄宗的堕落,即便是这样,唐玄宗依然“看不足”。

诗人花了大量的篇幅,渲染了杨贵妃的风情万种,及杨家的“鸡犬升天”,还有唐玄宗“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为接下来的战乱埋下了伏笔。

最后,诗人说“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这里的“渔阳”是安禄山的辖区,暗指安禄山谋反。

这里的“鼙(pí)鼓”指战争。这里的“霓(ní)裳羽衣曲”一种舞曲名。

此刻,安禄山造反的战鼓声,震耳欲聋,惊破了宫中《霓裳羽衣曲》的浪漫。

一个重色轻国的帝王,一个娇媚风情的妃子,一个悲剧的制造者最后沦为了悲剧的主人公,这就是《长恨歌》,“长恨”的缘由吧。

02

《长恨歌》

唐·白居易

........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天旋地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

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

安禄山的一声炮响,惊碎了君王的温柔乡,唐玄宗放弃抵抗,带着美人,出逃西南。

那么,马嵬驿兵变,真如电视上播放的一样吗?

白居易笔下,马嵬驿兵变,究竟是一场怎样的血雨腥风?

诗人说“六军不发无奈何”,这里的“六军”指天子的军队。

天子的军队不听从唐玄宗的命令,不肯继续往前走了,要求赐死杨贵妃,这是什么情况?

没错!这是谋反啊!

在旧社会,古代天子的话,就是圣旨,什么人胆子那么大?

这个人,就是陈玄礼。

他是唐玄宗铁杆粉丝,参与了诛杀韦后及安乐公主,是唐玄宗的亲信,是禁军龙武大将军。

可惜,唐玄宗沉迷美色,亲信叛变了,陈玄礼投靠太子李亨。

所以,马嵬驿兵变,其实是一场政权更替,杀死杨玉环,扶持太子李亨。

那么,唐玄宗知道吗?答案是肯定的。

诗人说“宛转蛾眉马前死”,君王无奈下诏,在马嵬坡前,赐死杨贵妃。

那么,杨贵妃死得有多惨?

“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杨贵妃头上的朱钗散落一地,那白玉簪,那金凤钗,那珠翠翘,丢弃在地上,无人收拾。

换句话说,杨贵妃死状凄惨,抛尸荒野,无人收拾。

临走前,唐玄宗再次回望,“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这就是当时唐玄宗,最真实的写照。

这里的“血”、“泪”,点出了唐玄宗与杨玉环情爱的悲剧,也正是这“血和泪”的死别,才会以后没完没了的恨。

这种揪心的“恨”,在“魂魄不曾来入梦”中,显得更酸楚动人,杨贵妃死后,唐玄宗在蜀中的悲伤。

为什么她的魂魄不到我梦里?是她在恨我吗?

这为后来,唐玄宗请道士招魂,埋下了伏笔,也显得“招魂”更加真实。

03

《长恨歌》

唐·白居易

........

临邛(qióng)道士鸿都客,

能以精诚致魂魄。

为感君王辗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

排空驭(yù)气奔如电,

升天入地求之遍。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

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

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

金阙西厢叩(kòu)玉扃(jiōng),

转教小玉报双成。

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

揽(lǎn)衣推枕起徘徊,

珠箔(bó)银屏迤逦开。

云鬓(bìn)半偏新睡觉,

花冠(guān)不整下堂来。

风吹仙袂飘飖举,犹似霓裳羽衣舞。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

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

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

惟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

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

但令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

........

起初,唐玄宗宠爱杨玉环,多半是见色起意。最后,杨玉环魂断马嵬坡,唐玄宗悲痛不已。

唐玄宗为什么如此悲伤?

唐玄宗看见惨死的杨玉环,除了不甘心和悔恨,还爱上这位美丽的女子,只是这份爱,来得太迟了。

所以,这是一场爱情悲剧。

前面说到“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既然杨玉环的魂魄,不愿意来我的梦里,那我就去寻找她。

诗人说“临邛(qióng)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

这里的“鸿都”指东汉都城洛阳的宫门。

这里的“精诚”指真心诚意,这里的“致魂魄”指招来杨贵妃的亡魂。

听说,有个从临邛来长安的道士,是真心过来,帮忙招回贵妃的魂魄的。

这里诗人采用了浪漫的手法,“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道士找遍天上地下,还是茫茫不见,寻而不得。

最后,唐玄宗找到了吗?

诗人说“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在一处海上仙山,找到了贵妃,她神色凄楚,泪水纵横,哭得梨花带雨,原来贵妃与唐玄宗一样,都在思念对方。

晏几道曾在《长相思》中说“若问相思甚了期,除非相见时。”如果相思有期限,一定是再见你之后。

可惜,唐玄宗再也见不到杨玉环了,所以如晏几道所言,相思无期了。

最后,唐玄宗只能把这份情感,寄托于来生。

“天上人间会相见”,天上人间,我们还有机会再见。

这一句,悲情至极,也进一步深化了“长恨”的主题。

04

《长恨歌》

唐·白居易

........

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最后,诗人用“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结尾,掷地有声,余音袅袅,既是对爱情悲叹,也是命运弄人的痛惜。

此“恨”之深,早已跨越时空,从唐玄宗的“长恨”到诗人的“长恨”,他们都是一样,都希望与爱人“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但最后都是“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唐玄宗与杨贵妃,白居易与湘灵,都是一场爱情悲剧。

大胆想象一下,一个男人爱一个女人,从少年爱到老年,从青丝爱到白头,还是爱而不得,那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816年,白居易44岁,在被贬江州途中,再次遇见湘灵,湘灵一直未结婚,白居易悲伤的写下《逢旧》。

“我梳白发添新恨,君扫青蛾减旧容。”这是白居易继《长恨歌》之后,再次启用“恨”字,此恨与《长恨歌》的“恨”应该是一样。

白居易53岁时,重回旧村,湘灵不见了踪影,这场长达35年的爱情,才算画上了句号。

唐玄宗以“天上再见”结束了长恨,诗人以湘灵的消失,结束了“长恨”,也结束自己一生欢愉。

6 阅读:247

墨尘染公子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