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上演了一场震撼人心的“太空大片”!主角是谁?“海哨一号”卫星!它搭乘着快舟一号甲运载火箭,嗖的一下子,就飞向了浩瀚的宇宙,稳稳地进入了预定轨道。
当然,人民日报的新闻报道一如既往的简短。总共加标点符号95个字。本着字越少,事越大,圈叔越得深扒的精神,圈叔开始了对这颗卫星的学习。
说到这“海哨一号”,早在今年4月12日,这个明星项目就已经在海南三亚登场了,当时可是吸引了不少眼球呢!
该卫星的官方介绍文字如下:“海哨一号”/AIRSAT-08星是一颗低倾角SAR载荷遥感卫星,主要载荷为X频段合成孔径雷达,最优成像分辨率优于1米,具备单、双、简缩极化成像能力,可实现星上成像和海洋动力信息反演与提取。该星运行于低倾角(43°)轨道,可有效提高中低纬地区观测时空覆盖度;同时装载的全时段夜光相机,可实现光-SAR一体化协同探测,应用场景十分广阔。
下面圈叔利用自己的认知来分析一下这些官方文字,如有认知误区,欢迎在评论区指正。
首先,这颗卫星为啥牛呢?因为它是国内首颗光SAR结合的新型遥感卫星。
那啥是SAR卫星呢?SAR卫星是英语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的缩写,全名合成孔径雷达卫星,听起来很拗口,是不是?其实它的工作原理就是利用雷达与目标的相对运动,把尺寸较小的真实天线孔径用数据处理的方法合成一个较大的等效天线孔径,从而实现高分辨率的微波成像。就像给地球拍了个超级微距照片一样!
想象一下,400公斤的它,同时搭载了多极化SAR载荷和可见光载荷,就像是个超级侦探,既能看到白天的景象,又能穿透黑夜,捕捉到地面上的每一个细节。
这些都要归功于SAR卫星具有的全天时、全天候观测、地表穿透能力、高分辨率和大幅宽成像等特点和优势。在灾害监测、环境监测、海洋监测、资源勘查、农作物估产、测绘和军事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它的高分辨率成像能力让人惊叹!最优成像分辨率优于1米,这意味着地面上的小目标都逃不过它的眼睛。而且,它还能实现单、双、简缩极化成像,就像给地球拍了个3D大片,连海洋动力信息都能反演和提取出来,厉害吧?
它运行在低倾角43度轨道上,这个轨道设计可是太巧妙了,能大大提高中低纬地区的观测时空覆盖度。换句话说,不管你是在热带雨林还是沙漠地带,只要“海哨一号”路过,你的身影就会被它捕捉到!
更神奇的是,它还装载了全时段夜光相机,能实现光学与SAR遥感联合观测。
这意味着,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无论是晴空万里还是乌云密布,“海哨一号”都能给你提供清晰的地面图像。这不就简直是个全天候、全时段的太空侦探嘛!
而且它还能对东西走向的河流山脉实现同轨同时相监测。想象一下,当你站在山顶,看着远处的河流缓缓流淌,而“海哨一号”正从你头顶掠过,同时捕捉着河流和山脉的每一个细微变化。这种感觉,是不是就像和太空有了某种神秘的联系呢?
它还是我国雷达遥感领域的重大创新项目。(能为南海,也有说法是秦岭一带,这里存在争议,从网友的讨论来看,认为是南海的占了上风。)我们就理解为它在为生态环境监测提供新的技术手段就可以了。
同时,它还服务于“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更别提它还能响应国家建设海洋强国的重大战略需求,为海南打造空间科技创新高地、推进国际自贸港建设贡献力量了!
说到这儿,你可能开始好奇发射海哨一号的快舟一号甲火箭是个啥来头吧?
快舟一号甲火箭是一款小型固体运载火箭,“升级版”的快舟一号火箭具有运载能力更强、可靠性更高、使用性能更优的特点,近地轨道运载能力从300公斤提升到了450公斤,整流罩直径也从1.4米提升到了1.8米。
(原文因有几处争议较大,特重发,争议较大之处,直接采用争议文字,加上圈叔的个人理解,研制单位直接略去,本文仅代表个人认知,不上升到法律以及人格角度争执,有常识错误或者言之不尽之处,欢迎更加了解项目的网友在留言区补充,圈叔拜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