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投身中医事业40载,沉浸于《伤寒论》与《黄帝内经》的智慧海洋,在经方辨治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前行。
今日,便想与诸位分享我运用中医药攻克类风湿干燥引发肺纤维化难题的一段经历。
类风湿干燥综合征累及肺部,致使肺纤维化,这在中医看来,有着复杂而深刻的根源。《黄帝内经》讲 “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强调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各脏腑间相互关联、相互影响。
类风湿病久,气血痹阻,津液亏耗,累及肺脏。肺本为娇脏,喜润恶燥,当外邪侵袭,加之体内津液匮乏,肺失濡养,宣发肃降功能失调,痰浊内生,瘀阻肺络,久而久之,便形成肺纤维化。
从《伤寒论》六经辨证来看,此类病症多涉及太阴肺经与少阴肾经,肺肾阴虚,阴虚则生内热,热灼津液,加重病情。

那是一个秋风瑟瑟的日子,张女士在家人的搀扶下走进我的诊室。她深受类风湿干燥综合征折磨多年,近期又被查出肺纤维化。她面色憔悴,口唇干裂,咳嗽声短促而无力,每一次呼吸都带着丝丝的痛苦。稍一活动,便气喘吁吁,仿佛被一只无形的手紧紧扼住咽喉。
此前,她四处寻医问药,西医的治疗方案效果有限,且副作用让她苦不堪言,这让她对治疗几乎失去了信心。
我深知患者的艰难处境,怀着医者的使命感,为她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望闻问切。
她舌苔少而干,舌质红绛,脉象细数。综合判断,她属于阴虚燥热、痰瘀阻肺之症。

我依据《伤寒论》中滋阴清热、化痰逐瘀的经方思路,结合《黄帝内经》的整体观念,为她精心拟定了一个以 8 剂经方为主的治疗方案。
药方如下:沙参 、麦冬 、玉竹 、生地黄、玄参、浙贝母、瓜蒌皮 、丹参 、水蛭 、炙甘草,这个方子融合了增液汤、沙参麦冬汤等经方的精髓,并加以创新。
方中沙参、麦冬、玉竹、生地黄、玄参,源自增液汤与沙参麦冬汤,滋阴润燥,滋养肺肾之阴,为肺脏补充津液,就如同久旱的土地迎来甘霖;
浙贝母、瓜蒌皮清热化痰,宽胸理气,化解肺中痰浊;丹参、水蛭活血化瘀,疏通肺络,改善肺部血液循环,让营养物质能够顺畅抵达肺部
炙甘草调和诸药,使整个方子的药效更加协调。
我耐心地向张女士解释每一味药的作用以及服药的注意事项,告知她要按时按量服药,同时在生活中注意饮食清淡,避免劳累。张女士虽眼神中仍有疑虑,但还是决定放手一搏。

看到她的变化,我深感欣慰。后续,我根据她的身体恢复情况,不断调整药方。经过几个月的持续治疗,张女士的精神状态明显好转,活动耐力增强,复查时肺部纤维化的情况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
在治疗类风湿干燥引发肺纤维化这类复杂病症时,我始终坚守医者仁心,每一个诊断、每一张药方,都凝聚着我对经典的深刻理解和对患者的深切关怀。
中医文化源远流长,《伤寒论》与《黄帝内经》为我们提供了无尽的智慧源泉。我愿以自己的医术,为更多患者驱散病痛的阴霾,让古老的中医智慧在现代医学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我是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老年病科主任医师王振亮,专攻专研骨科问题40多年,如果你有肺纤维化、风湿、类风湿、强直性脊柱炎、腰突、脊椎病、股骨头坏死等问题,都可以和我说说,让我们一起来守护您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