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遗构广仁王庙:小庙的大来历

探文化古今 2024-04-27 08:01:13

你能想象,这个看起来很一般的大殿,竟然是唐代的遗构吗?现存的唐代木结构建筑保存得比较好的只有三座,都在山西,分别是佛光寺、广仁王庙和南禅寺。

广仁王庙没有佛光寺和南禅寺那么大的名声,但也承载着来自遥远大唐的小故事。

广仁王庙大殿

01

小小水神庙竟是唐代遗构

广仁王庙就在山西省芮城县城北四公里的中龙泉村村北的土垣之上,北望中条山,南眺黄河,东南是古魏城。

俯瞰广仁王庙

庙宇坐北朝南,现在还有龙泉池、院门、戏台和龙王殿以及唐代和清代的碑碣。庙的始建年代不详,现存建筑大殿为唐大和五年(831年)遗构,是国内现存保护完好的三座唐代建筑之一。

大殿正面

大殿又称龙王殿,面宽五间,进深三间。正中设青砖垒砌的踏步六级。屋顶形制为两头造,筒瓦、板瓦屋面,正、垂脊和脊兽皆为灰陶烧制。

正、垂脊和脊兽

次间有破子棂窗,也就是带三角形棂条的直棂窗,把方形木材破成两个三棱柱,三角形的斜边向里,平整的地方好糊纸,也更防风。殿内供奉的是龙王,两侧有风、雨、雷、电四位神仙。

殿内供奉着龙王

梁架为四架椽屋通檐用二柱,四椽栿上以两只驼峰加大斗承垫平梁,梁上正中立侏儒柱,两侧施叉手承脊槫,梁端前后设托脚斜抵梁首。

殿内梁架结构各部件示意图

斗拱五铺作双抄偷心造,不设补间;前后檐里转出单抄承四椽栿,两山出双抄承丁栿;转角铺作正侧身斗拱与柱头同制。

五铺作双抄偷心造

还不会看斗拱?点击这里看斗拱怎么看

整座大殿的梁架呢,基本上是唐构,不过梁上正中立蜀柱(宋代也称为侏儒柱、瓜柱)的做法在唐代比较少见,应当是后世有修葺。

02

广仁王是谁?

广仁王庙其实还有个诨名叫“五龙庙”,相传,庙前曾有五孔泉眼,俗称“五龙泉”,有“泉出于庙之下”,号“龙泉”,泉“分四流浇灌百里,活芮之民”,“祠因于泉,泉主于神,能御旱灾”。

大殿梁上有清光绪年间重修的题记

五龙泉的水神为龙王,封号为“广仁王”,实际上,以前寺庙前不止有五孔泉眼,出水量较大者就有六七处。经考证,得名“五龙庙”,是因为我国古代祈雨用五龙,所祭的龙与五行相配。所以不光这里有五龙庙。

大殿梁上1958年的重修题记

山西省其他地方也有五龙庙,如晋城市五龙河西村有五龙宫、长治市襄垣县有五龙庙等。

这是因为在北宋时,宋徽宗将五龙都封为王爵:青龙为广仁王、赤龙为嘉泽王、黄龙为孚应王、白龙为义济王、黑龙为灵泽王。这么说来,这座庙应该是祭祀青龙的。

广仁王庙国保碑

03

青天大老爷!

除了建筑之外,这座庙里还有两块唐碑,分别是《广仁王龙泉记》碑和《龙泉记》碑。这些石碑有的曾嵌在正殿墙内,有的曾立于大门两侧,现在为了更好地保护放在了一起。

广仁王龙泉记碑刻

《广仁王龙泉记》碑额题有“龙泉之记”四字,上面记载的是邑大夫(地方官)于公看到五龙泉水量充沛,供百姓饮用之后泉水随处流溢,很是浪费,于是兴修水利工程,将泉水引导用以灌溉农田,造福一方的故事,也是运城市最早记载水利方面信息的碑刻。

龙泉记碑刻

《龙泉记》是唐文宗大和六年(832年)立石。记述了创修龙泉广仁王庙的经过。由碑文可知,唐元和三年修筑龙泉池,旁建祭祀的祠宇,还绘有龙王形象的壁画,所以这座庙宇的断代就确定为元和元年(公元806年)之前。

龙泉记碑刻细节

值得注意的是,碑石中“陕虢群牧使”的出现,也引发了人们对唐代宦官操控马政和两京之间马牧的关注。

04

晋南古建展廊

现在的广仁王庙已经成为了一座四合院式的庙堂建筑。院落的围墙布置成晋南古建展廊,介绍了运城、临汾地区的全国重点文保单位,以及梁思成的建筑理论图解。

展览廊

建筑构件模型和图样陈设,将专业的斗拱技术和知识图形与模型呈现出来。看这个大斗拱模型,上面还标明了每个构件的名字,实在是非常有意思。

大斗拱模型

不过可惜的是,经历了这么一番伤筋动骨的大修,这座古老的唐构少了些古朴的韵味,虽然大殿梁架还是保存了唐代的原貌。

这座大殿就像一位行走于尘世的仙人,长生而孤独,周围的景色时移世易,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参考资料:

山西古建筑修葺与保护 《文物世界》. 2017(01)浅析山西古代建筑的发展脉络 张可玟 《文物世界》. 2017(02)芮城广仁王庙《龙泉记》考释 牛来颖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2021(10)运城广仁王庙 我国唐代道教建筑孤例 卢亚 《山西青年报》
0 阅读:1

探文化古今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