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一段家庭监控视频,才发现:有毒的父母,养出内耗抑郁的孩子

我是棉花糖妈妈 2024-10-11 21:19:09

在网上看到一段家庭监控视频,不知为何,莫名难受起来了。

视频内容很简单。

孩子摔坏东西,你的第一反应

小女孩一不小心,把自己的小提琴摔坏了,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担心她会被爸爸妈妈责骂。

只见视频里的家人,没有人对着小女孩批判,没有人对着她怒吼。

妈妈抱着小女孩,安慰道:“没事,遇到问题咱们想办法解决。”

爸爸则在一旁,默默地帮女儿修琴。

小女孩有些自责:如果修不好怎么办?

妈妈摸了摸女儿的脑袋:要是修不好的话,只能换一个啦,你还有多少私房钱?

小女孩回答:两三千左右吧。

而此时,旁边的年纪很小的弟弟也忙着接话,朝姐姐喊:我赞助20!

坐在餐桌旁的爷爷也说道:我赞助2000!

最后的后续,小提琴让爸爸修好了。

这件很正常的事,却引发了很多网友的讨论。

孩子犯了错,原来可以在这样平和的情绪中解决,没有互相埋怨、互相指责的过程。

原来摔坏东西,可以不被责骂

印象让人最深,点赞也最多的评论:原来摔坏东西,是可以不被责骂的……

这句话,更是让无数人破防!

很多网友代入到自己身上,如果是自己把琴摔坏了,他们父母可能的反应。

谩骂、指责、唠叨,甚至殴打……什么反应可能出现,偏偏不会有安慰。

“早让你拿稳点、拿稳点,现在好了吧,摔了你就安心了,每次不听我的都会吃亏。”

“刚刚肯定心里想别的事了,不然怎么会摔掉,是不是在想游戏,整天就知道玩手机。”

“摔了也好,以后也别学了,我可没钱给你买亲的,赶紧别学了。”

“一天到晚笨手笨脚的,也不知道你能成什么事。”

“你知道这琴,我花了多少钱给你买的吗?”

“现在好了,反正琴也坏了,不用学了。”

……

这些指责、谩骂的话,听着就让人窒息,更何况年幼的小孩子的呢?

相信很多人长大后还心有余悸:

“长大了才发现,一个碗就3、4块钱,为什么小时候要挨那么久的骂?”

说真的,很多家庭里,莫名地充斥着一种“紧张感”。

明明只是一件小事,却动不动把气氛搞得剑拔弩张。

明明可以好好说话,明明可以平和地处理问题,却偏偏要大吼大叫。

这种紧张感,让孩子在亲子关系中小心翼翼、战战兢兢。

有人说,这样松弛的家庭氛围,那得有条件的家庭才行,小女孩才多大,自己私房钱都几千块了。

我想说,摔坏的是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父母对这件事的处理态度。

他们摔坏了小提琴,我们的孩子摔坏的可能是一个碗,一个水杯。不是家家都有小提琴,但家家都可能有摔坏东西的孩子。

透过现象看本质,这才是问题的根本所在。

最重要是父母的态度。

有毒的父母

法国心理学家苏珊•福沃德提出一个概念,叫做:有毒的父母。

说的是:父母总是在释放自己的负面行为,还一直支配着子女的生活,让孩子遭受痛苦,并随着孩子长大成人不断加深这种痛苦。

有毒的父母总是在释放自己的“毒气”,家里时时刻刻充满着指责、抱怨、不满和控制。让整个家庭一直处于负能量的状态。

我发现:这样的原生家庭,这样有毒的父母,对孩子来说无疑是致命的,也会容易养出内耗抑郁的孩子。

曾经我的父母就是这样……嘴上说着什么都是为了我,在无形中给了我很多压力,让人喘不过气。

我小时候也一直责怪自己,幸运的是,当我做了妈妈后,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治愈了自己。

我的孩子阳光自信,在自己的小家里舒适自在,从未体验到的幸福。

陪伴孩子的过程,也是重新养了一遍自己,在健康的爱中长大的孩子,拥有了可以正确爱人的能力,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人和人的悲欢并不相通,父母和孩子也是,共情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天赋。

儿女:这个我得跟爸妈分享。

爸妈:这事我得好好给你教育一下。

我30多岁了,回家跟爸妈吐槽一下工作上遇到的问题。他们首先是,否定我的做法肯定有问题,然后说我不会做人,总之千错万错都是自家孩子的……

我真的感觉“如鲠在喉”、“无语凝噎”。

引以为戒,我对自己的孩子,绝对不要这样。

不要将父母的错误,强加到自己身上,孩子不是父母的附属品,走出阴影才能看见阳光。

我想,在教育的路上,谁也不能做到完美无缺,只要懂得改正,也为时不晚。

0 阅读:2

我是棉花糖妈妈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