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政治理想破灭,但郑珍与杜甫两位诗人都以儒家的社会责任感关心民疾,以细微的观察把社会现实写进他们的诗作,从而让我们看到了当时一的社会历史和民生疾苦。杜甫在《奉赠韦左压丈》里提出“致君尧舜上,再使民风淳”的志愿,前一句是要让皇帝成为像尧舜那样的贤君,下句表达了使老百姓过上太平安康日子的社会理想。杜甫认为要实现“再使民风淳”的社会理想就要先做个好官,把皇帝变成贤君。
杜甫并不拒绝做官,但他拒绝做敲骨吸髓、榨取百姓钱财的河西尉。这是杜甫人道主义和爱国主义思想的集中体现“穷年忧黎儿,叹息肠内热”他无时一无刻地不在关心百姓,甚至把百姓疾苦放在第一位《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郭“入门……岂知秋未登,贫霎有仓卒。生常免租税,名不隶征伐。抚迹犹酸辛,平人固骚屑。默思失业徒,因念远戍卒。忧端齐终南,倾洞不可掇。”一进门杜甫就听见酸楚的哭声,原来他的小儿子饿死了!杜甫悲痛之余马上想到:秋收过后粮食不缺,原不该有人饿死,但贫苦人家却仍然不免饿死,指出官府的昏庸无能。自己不服兵役不交租纳税,但也免不了这样悲惨的遭遇,那平民百姓的日子就更加辛酸。
由自己的遭遇想到少一大百姓的一样的悲惨生活、农民们倾家荡产,再想到缺吃少穿远守边防的士兵,字字句句都渗透着杜甫忘我的人道主义和民本主义思想,这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伟大精神。杜甫将社会理想的实现寄托在皇帝和一己之力上,这是他热爱人民思想的局限所在,也是他社会理想破灭的原因。把社会理想的实现寄托在昏庸的皇帝和黑暗腐朽的朝廷上无疑是竹篮打水,水中捞月。晚年的杜甫对社会现实有更清醒的认识,他认为百姓的痛苦来自社会的不平等,统治阶级的压迫和剥削,在《钧上怀》里提出“无贵贱不悲,无富贫亦足”的愿望,虽然无贵无富的社会理想是不可能实现的,但充分表现了杜甫悲天悯人的人文关怀,这都是建立在对百姓深沉的热爱基础之上。
“歌罢仰天叹,四座泪纵横”记录了杜甫和百姓一起哭唱的感人场景。能够站在百姓的立场看社会问题,体现了杜甫思想较传统儒家如孔孟等把贫富贵贱的等级悬殊看成是天经地义的思想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郑珍在《为宦子蕃作山水因题》里描述了理想的社会:“作儿不知孤,作夫不知鳄。物丰阜九州,时和绝三斑。相逢各欢喜,对坐无狙奸。常持一壶酒,静与孤云闲。”
郑珍的社会理想是人们都生活在民风淳朴,物产富饶,和谐美好的社会里,这样的社会反映了郑珍及当时一人们“适彼乐土”、“适彼乐国”、“适彼乐郊”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这与“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少有所长,鳄寡孤独废疾者一,皆有所养”的大同社会描述一致。但这样社会理想的实现要求社会清明,朝廷君臣一心,选贤与能,官吏尽职尽能。
但郑珍生活的时一代却是国家处在内忧外患之中,在他三十五岁时一,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五岳游侣歌送陈焕岩归南海》针对帝国主义的掠夺,朝廷的腐朽无能以及家国之屈辱悲愤道:“南楼日出见海东,五朝风静玻璃钟。何物朦朦一蛆虱,不值半矢天山弓。富哉中华亿万锁,拱手掷向波涛中,君归试看五色羽,迩来恐化青妖去。更寻暗虎今在无,终古衔碑奈何许。
因君暗伤神,五岳何须有外臣。”鸦片战争惨败,金钱和文物被掠夺,郑珍遂而发出把列强赶出中国的呼声。关仔珍虽偏居西南潜心著书,但对时-事的关注和敏感表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关怀社会的精神。国家危难重重,朝廷黑暗腐朽,官吏结党营私,卖官弩爵,盘剥百姓,民生凋敝《捕豺树“人豺夜行如植麟,官豺昼聚称上宾。邑中豺伯纵豺食,群豺饱卧东城固。”
《晨出乐蒙冒雪至郡,次东坡江上值雪诗韵寄唐生》:“最有移民可怜,十十五五相携持。涕垂入口不得拭,齿牙痒风战肌。壮男忍负头上女,少妇就乳担中儿。老翁病她呻且走,欲至他国知何时一。”两首诗描绘了百姓生活的惨状,揭露了官府坐视不理以及对百姓的盘剥压迫。太平天国革命爆发后,各地农民反抗斗争此起彼伏,战乱不断,国中少良臣,这些都注定郑珍的社会理想蓝图是不可能在他的时一代里实现的,也注定郑珍的社会理想也是一出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