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10钱学森又改变专业方向,从飞机机械工程转为研究航空理论

大肥肥文史说 2024-12-26 22:37:18

作者:叶永烈

横渡太平洋

经过一年的实习,在1935年8月,钱学森负笈东行,从上海乘坐“杰克逊总统号”邮轮横渡太平洋,前往美国西岸的西雅图。

这是钱学森第一次出远门,第一次出国。钱学森的父亲送他到上海,一直送到黄浦江码头,登上“杰克逊总统号”邮轮。

钱学森1935年从上海赴美留学时在轮船上留影

在“杰克逊总统号”邮轮上,20名来自中国天南地北的清华大学留学美国公费生第一次大团聚。他们是:

历史学门(注重美国史)一名 杨绍震

考古学门一名 夏鼐

油类工业门一名 孙令衔

造纸工业门一名 时钧

陶瓷工业门一名 温步颐

理论流体学门一名 王竹溪

高空气象学门一名 赵九章

海产动物学门一名 萧之的

应用植物生理学门一名 殷宏章

农学门(注重选种)一名 杨湘雨

农村合作门一名 杨蔚

人口问题门一名 赵镈

国势清查统计门一名 戴世光

劳工问题门一名 黄开禄

成本会计门一名 宋作楠

国际私法门一名 费青

地方行政门一名 曾炳钧

水利及水电门(河工组)一名 张光斗

水利及水电门(水电组)一名 徐芝纶

航空门(机架组)一名 钱学森

1935年,20名清华大学留学美国公费生在船上合影

这是一群充满朝气、充满理想的中国青年,也是中国未来的知识精英。在20多天的漫长航行之中,他们彼此交流,结下友情。

在“杰克逊总统号”邮轮即将到达西雅图的时候,这20位中国留学美国公费生齐刷刷穿上西装,打好领带,站在甲板的栏杆旁以及扶梯上,拍下历史性的合影。钱学森站在倒数第二排右侧,他的旁边是三角形的旗帜,上面写着:“清华,TSING HUA”。

没有出现在这张照片上的,还有一位中国学生,名叫贝聿铭,后来成为闻名世界的建筑大师。贝聿铭当时只有18岁,不是大学生,而是上海圣约翰大学附属中学毕业的高中生。他也不是公费生,而是自费生。他的父亲贝祖诒曾任中国银行行长,家境富裕,所以贝聿铭在高中毕业之后就到美国去读大学。

麻省理工学院校园(叶永烈摄)

在结束了横渡太平洋的长途旅行之后,钱学森又开始横穿美国全境的新的长途旅行,从美国西海岸的西雅图,前往东海岸的波士顿。

钱学森把目的地锁定在波士顿的麻省理工学院,是因为他的两位导师王助、王士倬都毕业于这所美国名校,理所当然地向他推荐了自己的母校。再说,在交通大学学习的时候,麻省理工学院的大名不时闯进钱学森的耳朵,因为交通大学是按照麻省理工学院的模式建立起来的,连课程设置、教科书都“照搬”麻省理工学院。

当时,清华大学给每位公费留学生除了提供学费之外,每月还发给一百美元生活费。在当时,一百美元生活费算是不错的了,所以公费留学生们在美国用不着打工,可以把全副精力投到学习之中。

有趣的是,自费生贝聿铭在上海的时候听说宾州大学很不错,所以从西雅图下船之后直奔费城。到了宾州大学之后,才知道当时的宾州大学在“常青藤”大学排行榜的名次最低(今日的宾州大学是美国名牌大学)。年轻气盛的贝聿铭当即决定转学,两个星期之后就转学到“常青藤”大学排行榜榜首的麻省理工学院。

戴上硕士方尖帽

“麻省理工学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缩写:MIT)其实是清朝时的译名,那时候把马萨诸塞州译为马萨诸塞省,于是也就译为麻省理工学院。学校创建于1861年,如今拥有6个学院、8个研究所,早已是大学规模,而马萨诸塞州如今按照标准的音译应为马萨诸塞州,所以“麻省理工学院”准确的译名应是“马州理工大学”。只是“麻省理工学院”这译名用惯了,也就一直沿用至今。

麻省理工学院坐落在波士顿剑桥镇。波士顿是马萨诸塞州的首府,是大西洋畔美丽的城市。波士顿是一座书香浓郁的文化城、大学城,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这两所美国名校比邻而居,成为波士顿的城市名片。如果说,哈佛大学相当于中国的北京大学,麻省理工学院便相当于中国的清华大学。很巧,北京大学与清华大学也比邻而立。

镶着白色窗框、用赭红色砖头砌成的楼房,古堡式钟楼,绿地毯一般的草坪,百年老树几步一株,古色古香的麻省理工学院安谧而典雅。钱学森来来回回于用红砖铺就的人行道上,这人行道被人们誉为“通往知识之宫的红地毯”。

1939年,钱学森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获航空、数学博士学位

麻省理工学院精英云集,被誉为“世界理工大学之最”。曾经有78位诺贝尔奖得主在麻省理工学院学习或工作。

麻省理工学院功课很重,这里的学生必须拿满360学分才能毕业,少一分也不行,这跟交通大学差不多。在交通大学“身经百战”的钱学森,在麻省理工学院很快就适应了环境。美国有句俗话说:“麻理的学生不会读,哈佛的学生不会算。”擅长数学的钱学森进入麻省理工学院,理所当然挥洒自如。

钱学森在麻省理工学院只花了一年时间,就戴上了航空工程硕士的方尖帽。

尽管学业成绩不错,但是作为实践性很强的飞机机械工程学生,钱学森本来应该去美国的飞机制造厂实习。可是,当时美方规定,美国的飞机制造厂只准许美国学生去实习,不接纳外国学生。

钱学森不由得记起他的导师王助在美国波音公司的遭遇:当时,王助已经是波音公司的总设计师,尽管“B & W-C水上飞机”的设计、制造都出自王助之手,但在进行飞行测试时,美国方面却不允许王助进入测试场地,因为王助不是美国人,担心他会偷学“美国最高航空技术”!

钱学森只得改变自己的专业方向,即从飞机机械工程转为研究航空理论。航空理论需要大量的数学计算,而这恰恰是钱学森的特长所在。

美国的航空理论研究中心不在麻省理工学院,而在洛杉矶的加州理工学院,那里的冯·卡门教授是航空理论研究的权威。

于是,钱学森在麻省理工学院获得航空工程硕士学位之后,便决定转学到加州理工学院。

钱学森的“影子”

走笔至此,该提一下一个对钱学森“紧跟紧追”、如影随形的人物,名叫钱学榘。

对于今日的中国读者来说,钱学榘这名字远不如钱学森那样熟悉。然而,如果换一种说法,即“钱永健之父”,那么十之八九的读者就明白了。

钱学榘是钱学森的堂弟,关系之密切不亚于亲兄弟。

钱学森父亲钱均夫和钱永佑(陈天山提供)

钱学榘,1914年出生于杭州。通常钱学榘被说成是1915年出生,因为这是他在美国的墓碑上刻着的出生年月,实际上他是1914年出生,比钱学森小三岁。

钱学榘的父亲叫钱泽夫(钱家润),跟钱学森的父亲钱均夫(钱家治)是亲兄弟。钱泽夫有一子一女,即钱学榘和钱学仁。钱均夫唯有一子,即钱学森。

后来,钱学榘家道中途没落,作为叔叔,钱学森的父亲钱均夫负担起了钱学榘姐弟的学费。钱均夫对钱学榘视如己出。平日,钱均夫在钱学榘面前话语不多,但是在关键时刻,会用三言两语激励的话,催促他上进。

钱学森、钱学榘两兄弟有着极其相似的学历,由于钱学森年长于钱学榘,所以钱学榘几乎是前脚后步追着钱学森的步伐,仿佛成了钱学森的“影子”:

钱学榘(陈天山提供)

钱学榘在杭州安定学堂(杭州七中的前身)毕业之后,1931年8月,年仅17岁钱学榘考取浙江大学,在考生中总分排名第十一,应当说是很不错的了。浙江大学校长是钱均夫的友人,打电话给钱均夫,表示祝贺。

可是,钱均夫对钱学榘却说:“你考取的只是浙江大学,你森哥考取的是交通大学呀。”那时候,交通大学的声望在浙江大学之上。钱均夫这一句激励的话,使钱学榘非要考交通大学不可。

那时候,正好交通大学招生在浙江大学之后,钱学榘赶往上海报考,以总分第四名考取交通大学(钱学森当年是以总分第三名考取交通大学),攻读机械专业。这样,钱学榘和钱学森同在交通大学学习。钱学森在1929年夏考入交通大学,比钱学榘早两年。

钱永健之父钱学榘(陈天山提供)

钱学森因病休学一年,在1934年毕业于交通大学,1935年7月,钱学榘以总平均89.87的高分毕业于交通大学,名列全校总均分第一名。

钱学森从交通大学毕业后,考取清华大学留美公费生,于1935年前往美国,入读麻省理工学院航空系,而钱学榘在交通大学毕业后,在清华大学当助教。

这时,钱均夫又对钱学榘说:“你在清华教书当然不错,可是你森哥到美国留学了。”钱均夫这一句激励的话,使钱学榘决心跟钱学森一样也去报考清华大学留美公费生,而且同样报考航空专业。

当时,钱学榘与另一名考生李耀滋分数相同,而航空专业留美公费生只招一名。经过仔细评比,钱学榘已经发表论文七八篇,而李耀滋的论文比他少两三篇,于是钱学榘被录取。从此钱学榘与李耀滋竟结为好友。李耀滋于翌年再考,终于考取清华大学留美公费生赴美,进入麻省理工学院学习,获博士学位。后来任麻省理工学院教授、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全美华人协会主席。

钱学榘于1936年赴美,跟钱学森一样,进入麻省理工学院航空系,兄弟俩在同一个名校同一个系,传为美谈。钱均夫深为欣慰。钱学榘获得麻省理工学院航空工程硕士学位后,一直在美国从事航空研究,成为美国波音公司高级顾问。

钱学榘的夫人叫李懿颖,育有三子,即钱永佑、钱永乐、钱永健。

晚年钱学榘(陈天山提供)

钱学榘在1939年曾经回国,当时正值抗战期间,他在贵州担任中国政府航空委员会所办飞机发动机厂总工程师,为中国制造飞机。当时,飞机发动机厂属国民党军队编制,他被授予中校军衔。长子钱永佑出生在贵州。然而,生逢乱世,报国无门,造飞机的资金竟然被官员贪污。

1944年,钱学榘心灰意冷地回到纽约。钱永佑也随父亲钱学榘和母亲李懿颖来到美国,后来成为著名的神经生物学家,曾任斯坦福大学生理系主任,当选美国科学院院士。1950年,钱学榘的第二个儿子钱永乐在美国纽约出生;1952年,小儿子钱永健在美国纽约出生。

钱学榘是出色的空气动力学专家,拥有许多航空技术专利。

1949年,钱学森曾经劝说他回到中国,钱学榘因顾虑到自己曾经是国民党军队的中校,而共产党已经执政,他担心回国会挨整,所以决定加入美国国籍。钱学森回国之后,跟钱学榘也就很少联络。用钱学森之子钱永刚的话来说,那就是“从此两人就天各一方、各为其主了”。

1979年,钱学榘和夫人李懿颖、长子钱永佑以及长媳回中国,给父母上坟。他们来到北京的时候,钱学森前往钱学榘下榻的华侨饭店看望钱学榘一家。多年未见,相见甚欢。

钱学榘的业余兴趣是画油画及水彩画。他曾经画过一张他站在母亲身后的母子肖像巨幅油画,挂在客厅里。在他晚年,画了许多水彩画,在美国举行水彩画展。每次展出的水彩画,都多达六七十幅。

钱学榘曾任全美交通大学联谊会会长。1997年,83岁的钱学榘罹患胰腺癌在美国加州病逝。

0 阅读:1
大肥肥文史说

大肥肥文史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