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新能源VAN车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特别是明窗版新能源VAN车,各大城市蔚然成风,相信很多人都感受到了。“明窗版”新能源VAN车为何这么火?经过实际调查,小编发现其热销的背后是诸多明窗新能源VAN车违规“跨界”货运成风,严重干扰商用车市场,应严查到底!
“明窗版”新能源VAN车实际上早就有了,为何要严查呢?解答这个问题,首先得搞清楚一个事,那就是“明窗版”和“盲窗版”的区别。简单来说,“明窗版”是拉人的,而“盲窗版”是拉货的。
但是,有些品牌及其经销商非常“机智”,明着是明窗版,但却又打上“多功能版”、“座椅秒变魔术空间”、“轻松侧挂或拆卸”的标签,这些高大上的词汇一出来,仿佛一夜之间就赋予了明窗版无限可能。既能载人又能拉货,上乘用车证照,买乘用车保险。这诱惑力,又有几人顶得住。
不过话说回来,既然新能源VAN车这么受欢迎,商家为啥老是擦边“明窗版”,不索性就做大做强“盲窗版”呢?这样既不会被“识破”,又能显得真诚“本分”,何乐而不为呢?
其实,不是不想,而是没办法。
首先说说保险问题。盲窗版是拉货的,保费高出预期不说,部分保险公司甚至直接拒保,让人直呼“买车容易养车难”。这也不难理解,毕竟电动“货车”风险高,维修成本更高,保险公司自然要提高保费来对冲风险。
其次再说补贴的事。对于上乘用车证照的明窗VAN车,政策是一路绿灯,国补地补应有尽有,购车成本大大降低。可一旦选择了货运版,那么对不起,你就只能干瞪眼抓瞎,价格优势瞬间消失,性价比自然也就下去了。部分企业不想放过这部分客户,于是“明窗版”擦边,自然也就水到渠成。
那么重点来了,明明设计初衷是载人,偏偏要被用来拉货,这背后的逻辑看似精明,实则步步惊心。市区里货车限行多,乘用版新能源VAN车就成了“曲线救国”的首选。但别忘了,交规可不是吃素的。一旦被交警叔叔逮个正着,客货混装的罚款单是逃不掉的。
更惨的是,有的车主为了多拉快跑,私自拆除座椅,这一拆,直接成了非法改装。安全问题和罚款翻倍不说,还可能面临扣车的风险。要是再碰上运管,那更是雪上加霜,非法营运的帽子一扣,直接可以“放假”了。就算司机“机智”,能逃避种种查车,可一旦发生事故,又可能会被保险公司以非法改装等理由拒绝赔付,和“裸奔”无异。
“多功能”的背后,看似光鲜,实则暗流涌动,乱象丛生。你以为买了辆“跨界神车”,但实则可能掉进了法规的“坑”。
编后语
商用车公社认为,如此利用明窗版VAN车,看似飞速,实则“讨巧”。“擦边”的事还是少干为妙,一不小心就可能被反噬。呼吁相关部门加强监管,严查乘用版VAN车用于货运,及早避免道路货运危险事故的发生。而消费者更是要记住,合规才是硬道理,别让一时的便利,让自己成了“韭菜”。明智选择,远离“韭菜田”,才是正确打开方式。大家有什么想法,欢迎评论区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