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共讲三个话题:
①财富流动的四个阶段
②找到赚一辈子钱的核心能力的四个角度
③能持续获取收入的四大心态
01
财富流动的四大阶段
❶第一个阶段叫能赚到钱。
赚到钱就是你能获取收入,不管你是上班还是做兼职,或者做滴滴跑外卖,只要你有收入就说明你是能赚到钱的。我相信这个是绝大部分伙伴都可以做到的。
那要实现“赚到钱”的前提是什么呢?
这个问题我问过很多遍,其实我们可以把赚到钱的前提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个部分就是我们给别人提供了价值,帮别人解决了问题。比如公司愿意付给你工资是因为你帮公司解决了一个问题,所以你才能获得相对应的回报。
第二个部分是对方肯付费。换句话讲,你给别人提供了帮助,但是他没有付费能力,或者他不愿意为这东西付费,那你也无法获取收入。
所以提供价值加对方愿意付费等于赚到钱,这个就是财富流动的第一个阶段。
那现在大家可以思考一下,目前你为那些付给你钱的人提供的价值是什么?
比如我们探元素给大家提供如何开展个人事业的信息指引、指导、帮助和赋能,这是我们给大家提供的价值。
这个问题非常重要,它是贯穿第一个部分的主线,所以大家一定要好好思考这个问题。
❷第二个阶段叫能赚到更多钱。
比如说原本你一天能赚 200 块,那现在能不能一天赚 2, 000?200 ~2, 000 这个跨度它来自于哪儿?
这个就是我们第二个阶段需要思考的问题。
问大家一个问题:你单位时间赚到钱的多少取决于什么?比如说你服务了一个客户,他为你付费的多少取决于什么?
其实一共有 4 个维度。
◍第一个维度:你解决的问题的重要程度。
大家可以思考一下公司执行层里面平均收入最高的是什么类型的岗位?很多人会说销售。那为什么销售的收入更高呢?
对于一家公司来说,它其实就干两件事,一个是增加收入,一个是控制成本。而收入这件事主要就是由销售带来的,她只要卖出一单或者谈下一个客户,公司就赚到了一笔钱。
销售在公司里解决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需求。换句话讲,如果大家想提升自己单位时间的收入水平,你帮客户解决的一定得是在他看来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
比如说同样是 200 斤的两个人,一个特别想减肥,另外一个根本不想减肥。那个想减肥的人他肯定会愿意为一个减肥的咨询服务或者陪跑项目付个几千块钱,而那个不想减肥的人肯定一毛钱都不愿意付,因为在他看来减肥根本不重要。
所以,决定收入高低的第一个要素就是要看你解决的需求在客户看来是否是重要的。
◍第二个维度:客户的付费能力。
为什么同样的岗位,同样的工作内容,甚至同样的能力要求,大厂的薪资会比小公司或者说创业公司更高呢?很简单,因为大厂有钱而初创公司没钱。
换句话讲,公司账上有很多钱你就有胆量花重金邀请一些人才,这个其实取决于你的付费能力。
再举个例子,有的家庭想让自己的小孩出国留学,那高净值家庭可能愿意为了留学顾问的咨询服务付 10 万块钱,因为他们有这个能力付费,并且他们很看重自己小孩出国留学申请到的学校。但一个中产家庭或者一个小康家庭可能就付不了 10 万块钱,因为这个价格对于他们来说可能负担比较大。
这是决定你收入高低的第二个因素:你服务的客户群体的付费能力。
◍第三个维度:解决问题的程度和效果。
我问大家,为什么资深心理咨询师的收费更高呢?比如说一个初入行的咨询师一个小时可能收 300 块钱,一个资深的就会收 800 甚至上千,二者的差别在哪里呢?
其实就在于他解决问题的程度和效果。
换句话讲,医院里那些资深主任医师的门诊费用更高也是因为他们能更快更好地解决一些比较复杂的问题。资深它本身只是一个形容词,它表达的其实是你解决问题的程度更深和效果更好。
这个其实也是我们付费买一个东西背后的真正需求,我们希望有人能帮我们更好地解决问题。而资深的人他有这方面的能力,我们就愿意付更多的钱。
◍第四个维度:市场的供需关系。
为什么近两年带货主播的薪资比以前要低很多?直播带货刚起来的时候,其实主播的薪资是挺高的,但现在带货主播的薪资比以前要低很多,这其实是因为市场上的供需关系变了。
直播带货刚兴起的时候市面上是没有那么多人会做直播的,包括在直播间怎么去塑造一个产品,怎么去推单,怎么去逼单这些所谓的技巧都是没有什么人懂的。这时候如果说你本身有这个技能,那你就是很吃香的,因为你在市场上很稀缺,而需要的商家很多。
但是现在做直播培训的公司特别多,包括很多专科院校里面也会开设类似的学科体系,会直播的人越来越多,然后公司扩张的速度又远不及人才增长的速度,主播就没那么稀缺了,商家愿意付的钱也会变少。
现在我们把这四个维度放在一起,需求的重要程度、客户的付费能力、解决问题的深度或程度和市场供需关系,我来问大家,围绕你给对方提供的价值,你觉得哪一个维度是你相对比较欠缺的呢?
如果说你的问题是你觉得目前解决问题的程度还不够深的话,这个其实是最好解决的。因为这个维度是完全由你自己掌控的,你可以决定自己业余时间要花多少功夫在这个领域上钻研。但是如果说你的问题是其它三个维度的话,这个其实不完全取决于你自己。
然后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在这四项里面哪一个是最不重要的?
在我看来,最不重要的是供需关系,就是这个市场是饱和的还是说是个蓝海赛道,这是最不重要的。
因为世界上应该没有任何一个行业是不存在竞争的。或者说如果有行业目前竞争不大,那也代表它未来会有更多人入场。
所谓的蓝海赛道其实都是动态的,就是这一两年做的人相对来讲比较少一些,但是我可以很负责任地告诉大家,如果你想的是一两年实现财富自由的话,现在其实是没有那么多适合普通人的暴富机会的。因为可规模化的机会基本上都是高新技术或者跟 AI 相关的,它并不适合普通人入场。
那如果说你要持续在这个行业里面的话,它始终有一天是会饱和的,因为任何一个行业如果现在很赚钱,总会有人看到,然后进去,不可能存在一个没有任何竞争的行业。一个好的市场是充分竞争的,而不是垄断的,任何一个行业都是这样子。
有的伙伴可能会想要选到一个没有任何竞争的行业,等它饱和的时候我再换一个。
那我也想问大家,你能换几个行业呢?
你精力旺盛的时候可能还有快速学习的能力,但当你年纪越来越大,没有那么多精力的时候,你还有那个心力,能力和执行力去快速跳出一个行业,进入到另一个行业去学习这个行业的底层逻辑吗?我相信是没有的。
所以对于每一位伙伴来说,一个真正健康的适合每一个人去从业的方式,就是在一个行业里面持续深耕。而如果说我在一个行业里面要做 10 年, 20 年,30 年,这个行业就不可能没有竞争,它一定会变成一个成熟的行业。
这是第一点,那我想跟大家分享的第二点就是:如果你喜欢自己所在做的事情,你就注定会超越绝大部分人,哪怕你做的比别人晚,你也注定会超越他们。
为什么呢?
上面讲到我们赚到钱的多少取决于我们帮客户解决问题的深浅。而提升我们解决问题程度的方式就是我们要在这个领域不断花时间钻研。而决定我们在这个行业里面愿意花多少时间的就是你是否很享受做这件事情。
当你很喜欢做这件事情时,你就注定会比那些不太喜欢或是无感的人花更多时间精力,然后你就会逐渐超越他们。
一个行业里面 80% 甚至更多的人是没有那么喜欢这个赛道的,他们可能就是为了谋一口饭吃才在做这件事情。那么如果说你能成为那20%,你就总会超越那80%、 90% 的人。而当你超越他们的时候,这个行业对你来说它就是持续的蓝海赛道。
就比如说现在做心理咨询师的人挺多的,但是那些很资深的心理咨询师从来不缺客户,因为他们本身在这个行业里面就是做的比别人好。
如果说他们今天想卷一点,用同样的低价去跟那些相对来说小白一点的心理咨询师竞争的话,那些有需求的人就会找他们。而他们之所以能变得资深是因为他们喜欢这个行业,愿意花更多时间在这个领域研究。
所以只要你喜欢所在做的事情,你就注定会超越绝大部分的人,这与你选的赛道无关。
❸第三个阶段:能持续赚到钱。
我问大家,能持续赚到钱的前提是什么?
答案其实是:以顾问的方式给客户提供价值。
如果你去观察的话,会发现一家公司里有 90% 的人是执行者,剩下那 10% 的人有点像顾问。
执行者的工作往往是按照既定的流程去执行的,而无论你是在做体力劳动,还是在公司里面做电脑上的案头工作,本质上它都是体力驱动的。
换句话讲,为什么有很多程序员会在 35 岁的时候被淘汰?是因为这些程序员在公司里面扮演的角色是执行者。是那些产品经理帮他把需求写好了以后,他的技术总监把技术的实现路径也设计完了以后由他去执行的。而这种类型的工作往往是体力驱动的,其实没有那么难,那年轻人注定会比年纪稍微大一点的人来的效率更高,学习能力也更强。
那什么叫顾问呢?
顾问就是说他不去做很多执行,而是更多去思考我公司遇到的问题,或者我客户遇到的问题背后的根本因素是什么,然后围绕这个新的问题思考解决方案。这种类型的角色它是经验驱动的。
那两类型人中容易被淘汰掉的是谁呢?
这个应该不言而喻。对经验驱动型的人来说,你做的越久经验就越多,你也更有解决问题的手感和思考方式,而执行者它偏向于体力驱动,往往更容易被替代。
大家也可以回想一下,在你现在做的事情里,你是一个执行者还是一个顾问呢?
相信很多人的回答是执行者。那再来问大家,你有没有觉得你的个人能力足以成为一个顾问,但是总是在晋升上遇到瓶颈呢?一定会有这样的伙伴。
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一家公司它本身就不需要那么多思考的人,公司大部分的事情还是要去做的,做事的人一定要比想事的人多。
换句话讲,哪怕一家公司下面的人特别聪明,特别优质,能力特别强,但真正能往上走的一定凤毛麟角,那这个时候就会用到所谓的人际关系,就是你的能力很强,同时你跟其他人关系打得很好,然后别人都对你很有印象,你很会以恰当的方式去展示你自己,那么就更容易往上走。
这就是很多伙伴明明有能力,但是到了35岁甚至往上的时候会觉得有点吃力的原因,其实并不是因为你不行,而是因为这个职场的架构就是这样子。
这个时候我们回到刚才讲的那个话题,如果大家想持续获取收入的话,你必须要做的一个转变就是从一个执行者转变成一个顾问。
无论你是在公司做一个顾问类的管理者,还是说你做一番自己的个人事业,你一定得做出这样的一个转变。
但我问一下大家,中国人口那么多,公司说少不少,说多也不多,那顾问的位置真有那么多吗?
其实是没有的。所以如果说你要有一个自己扮演顾问角色且能持续获取收入的事情的话,它大概率就是你要做一份自己的个人事业。
为什么我们探元素在做的一件事情是带领更多人开展个人事业呢?
因为它是这个时代下每个人能持续获取收入的一个选择。
就像很多人觉得高考是个万人挤过独木桥的事情,你在公司里面晋升成为管理者,晋升成为公司里的顾问,本质上它也是万人挤过独木桥的一件事情,所以开展个人事业也是挺重要的一件事情。因为你在公司里不一定能成为顾问的角色。
所以能持续赚到钱的前提一定是你以顾问的方式在给客户提供价值,而不是以体力驱动的方式做一个执行者。
❹第四个阶段:赚有复利的钱。
什么叫“有复利的钱”呢?
说白了就是这钱你越赚越轻松。一开始起步可能难一些,然后后面会越做越轻松,越能有滚雪球效应,这个就叫长期主义。
那赚钱越来越轻松的前提是什么呢?
是我们在不断积累自己的铁杆粉丝。铁杆粉丝就是那些极度认可你,信任你在做的事情,你的产品只要他需要,他就愿意持续购买的人。
换句话讲,如果说你自己有个基本盘的业务,而且你也有在不断积累你的铁杆粉丝的话,那么只要他们身边的人需要,他们就会给你转介绍更多的客户,你可能就会有自发性的获客产生,并且如果你后续推出了新的产品,你原有的铁杆粉丝就会成为你第一批来尝试的客户。
而当你的铁杆粉丝变得越来越多时,这种自滚动效应的池子它就会越来越大。
有研究表明当一个人有几百上千个铁杆粉丝的时候,他就可以完全靠这些铁杆粉丝的复购和转介绍养活自己和家人了。
如果大家真得想去做有复利的事情的话,我们就要不断地积累铁杆粉丝,让客户真正认可你。那我再问大家,如果你在公司就业的话,它会允许你积累自己的铁杆粉丝吗?一定是不会的,所以其实积累铁杆粉丝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就是做个人事业。
所以总的来说,我们上面讲到的赚到钱和赚到更多钱这两件事情它可以在公司里面实现,但是能持续赚到钱并且能赚有复利的钱对于大部分人而言是需要通过个人事业实现的,因为公司的晋升通道就那些。
02
赚一辈子钱的核心能力的四个角度
那如果说赚一辈子钱的前提是我们以顾问式的方式去做我们的个人事业,持续积累铁杆粉丝的话,我们要思考的核心问题是什么呢 ?很简单,核心问题是我能提供什么顾问类的价值。
这个就是第二部分的内容,我们会讲找到我们能给别人提供顾问式价值的核心能力的四个角度。
在真正讲这四个角度之前,我会先问大家三个非常简单的问题,相信每一位伙伴都会有自己的答案。
➣第一,你有掌握哪些技能?
这个技能不是说你必须是专家,你只要会就可以。
➣第二,你平时喜欢钻研什么领域?
比如你很喜欢研究心理学,喜欢哲学,传统文化等等都可以。
➣第三,你达成过哪些个人目标?
个人目标就是你花了一段时间投入并且最终实现了的事情。比如你花三个月减了20 斤,或者说你花一个月追到了自己心仪的男生这些都算。
我相信关于这三个问题你会有自己的答案,而围绕对这三个问题的回答,你一定可以从里面总结出你能给别人提供的顾问类的价值。那要怎么去提炼呢?
接下来我们就会讲到提炼的四个角度。
❶第一个角度是你可以总结自己会的技能,达成过的目标,或者说你平时喜欢研究的领域,然后去做方法教学。
给大家举几个我们探元素会员的例子:
第一位伙伴叫小丁,她本身是个很社恐的人,然后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会了怎么社交,在职场中获得了很多机会,所以她就想教会更多的 i 人学会怎么交朋友,于是就创造了一个职业叫i人交友师。
另一位伙伴做的是一个让更多人学会放松身心的社群训练营,就是他有一套方法能让自己快速放松身心,然后他想把这个方法教授给更多有相关压力的人,让他们可以用他的方法放松自己。
还有一位伙伴他自己本身在职场里有非常强的目标感,有一套很好的设定目标,完成目标的追踪体系,他想把这个方法传递给更多觉得自己缺乏目标感的人,让更多人学会目标管理。
这三位小伙伴都是通过把自己过往的经验总结出来去做方法教学的。
所以我想跟大家表达的就是你可以从教学的角度去思考你能给别人提供什么顾问式的价值。
❷第二个角度叫做问题咨询,就是去解答别人的一些问题。
比如我们探元素用户中就有专门帮人做职场转型相关的咨询服务的伙伴。就是你在职场遇到迷茫或瓶颈,想转变但不知道怎么做好的时候,你就可以跟他聊一下,然后他能解答你这个困惑。
再比如我们有伙伴有很多对孕产期准妈妈们心理相关困扰该怎么去解答的一些经验和研究,她可以为这些人解答她们在孕产期的一些困惑。
还有伙伴平时很喜欢研究怎么搭配服装,那如果说你想要更好地搭配自己日常的穿搭,或者说想有一个自己的独特风格的话你就可以问一下她,然后她会根据你的情况给到你建议。
这些都是提供问题解答的例子,而背后其实都来自于她们自己平时喜欢研究的领域,拥有的知识,或者说实现过的一些目标等等。
❸第三个角度叫做深度赋能或者说陪跑。
问题咨询它可能是单次的,但是你也可以赋能一个人去更深度地解决这个问题。
比如有伙伴可以一对一带你在三个月的时间里面走出情感创伤;有的HR可以一对一陪伴更多小白在一两个月的时间里入行HR;再比如有伙伴有减重经历,他可以帮助更多人在三个月的时间里面科学减肥。
它不是一次性解答一个问题,而是深度赋能你,陪伴你达成一个目标。这个其实也是每一位伙伴可以围绕你自己已有的技能,你平时喜欢研究的领域背后的知识,以及你达成过的目标背后的经验所去思考的。
❹第四个角度叫做陪伴督促。
还是给大家举几个我们用户的例子。
比如我们有一位伙伴他自己特别喜欢通过摄影来疗愈自己,于是他就做了一个陪伴更多有相关兴趣爱好的人把摄影的疗愈作用给放大的产品。还有其他伙伴做的是考研督促陪伴,带大家用 21 天时间坚持运动以及冥想等有趣的事情。
其实督促本质上也是在提供顾问式经验,因为真正有效的督促不是我提醒你今天要做这个事这么简单,而是我能在你遇到一些你不想坚持的时刻帮助你更好地觉察背后的那个原因,然后带你去解决。
所以在这个方面大家可以去思考的角度就是你可以看看有哪些自己坚持已久的良好习惯是可以带领更多的人去养成的,这个就是你可以给别人提供的顾问式价值。
03
能持续获取收入的四大心态
以上就是我们能给别人提供顾问式价值的四个切入角度,那如果大家想真正去做这样一件事情的话,我觉怎么做倒是是其次的,大部分的伙伴其实往往会卡在心态上。
因为我们现在已经帮助很多伙伴落地个人事业了,观察下来会发现真正卡住绝大部分伙伴的根本不是怎么做的问题,而是在做的过程中大家会产生各种各样的自我怀疑,以及有很多心态层面的阻碍。
所以最后一部分我会更倾向于来跟大家分享能让我们持续获取收入的四大心态。
❐第一个心态:主观意愿大于客观能力。
问大家一个问题:在回顾你会的技能、经验、平时喜欢研究的领域的时候,你是否有想过说我感觉我自己不太专业呢?
这其实是一种很常见的心态,它会让你不敢开始做自己的个人事业。
现在大家来思考几个问题:
第一,你自己的经验对于那些完全没经验的人能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帮助吗?
就比如说你是一个英语爱好者,但是你的英语可能也没有那么厉害,那你能不能为那些对英语一窍不通的人提供帮助呢?一定是可以的。
第二,你现在不是特别专业,这代表你未来不能变得更专业吗?
市场的饱和度是动态变化的,你的专业度其实也是动态变化的,你现在不专业并不能代表你未来不专业。我们要去赚一辈子的钱,那我们用这一辈子的时间能不能在这个领域里面变得更专业呢?我相信也是可以的。
第三,在什么情况下你才有可能真正持续变得更专业呢?
从小到大我们的思维方式是我要先学习,或者说要先考个试才能去做这个东西。但从本质上来讲先学习再实践是一种非常低效的学习方式,其实真正能让我们快速成长的方式是在实践中学习,你要先去接触一些有需求的人。
我再来问大家,我们要持续变得专业,它背后的前提是我们要愿意持续地实践且学习,那这个动力来自于哪儿呢?
它其实就来自于你是否真正享受这个过程,你是否热爱这件事情。你只有享受这个过程,才可能有持续的动力去实践和学习。
所以主观的意愿大于你客观的能力,你现在在这个领域不专业也没事,因为哪怕你不专业,你也有自己可以去服务的客户,因为只要你在这个领域里面有一定的积累,你其实就已经比全中国 80% 以上的人更牛了,因为 有80% 的人是一窍不同的。
❐第二个心态:实践大于思考。
我们上面讲到热爱很重要,但有的伙伴会说我确实想到了一些可以给别人提供顾问式价值的方向,但我不确定这是不是我热爱。
其实这也是我们经常被卡住的一个原因。
那要怎么解决呢?
我问大家,如果说热爱是你享受做某件事的话,那怎么才能真正判断你是否享受做一件事呢?
答案是以收费的形式服务过客户。那大家现在可以思考一下,如果你在犹豫自己是否热爱这件事情的话,你有尝试过以收费的方式服务客户吗?
如果有的话,其实你就已经没有这个卡点了,因为你已经验证了你是否热爱这个事儿,而你还觉得自己犹豫是因为你不确定它能不能持续赚到钱,这个其实是后面的第三,第四个卡点。
如果说你没有以收费的方式服务过客户的话,请一定要记住:热爱与否是通过实践验证的,不是通过思考推演的。
有伙伴可能会说一收费熟人就觉得你在赚他钱,他们都想白嫖,但其实我想跟大家说的是那些想白嫖的人根本就不是你的客户。我们无法拯救和帮助每一个人,我们只能帮助那些他希望得到帮助且愿意付出他该付出的那个部分的人。世界本质上是交换的逻辑,如果说你想做商业的话,这个其实是你得想清楚的一件事情。
❐第三个心态:测试迭代大于完美主义。
很多伙伴还会有的一个卡点是我验证了我还挺喜欢做这个事的,但我不太确定自己的设计是否合理。有这样想法的伙伴可以来思考两个问题。
第一,谁真正有资格判断你的产品服务设计的合不合理呢?
真正有资格的是客户,而且是有需求的客户。
我见过很多朋友想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会四处去询问说,我这个想法你愿不愿意付费啊?你觉得我做了这个产品是不是有人会买啊?但其实他们问的人本身都不是这个产品的客户。这些被问的人可能也只是凭借自己的想象去给到一些建议而已,而且这些想象它也许还是非常有偏见的,并不是真正的市场反馈。所以只有真正有需求的客户才有资格给你反馈。
第二,怎么才能获得用户对于产品真实的反馈呢?
是发一个问卷让他填一下信息就可以了吗?
一定不是的。
真实的反馈只可能在你让他以付费的方式参与你的产品或服务的情境中产生。
因为如果他都没有付费体验过的话,他给你的反馈就只是他基于你告诉他的文字或图片所产生的想象而已。每个人的想象都不一样,所以只有推出产品测试过,我们才可能获得真实的反馈,才可能验证我们产品合不合理,然后才可能去优化。
❐第四个心态:解决方案大于潜在问题。
这一点在我看来是最重要的,因为很多伙伴在做事的过程中总感觉有很多潜在问题和不确定性。比如大家会担心说万一我热爱的赚不到钱怎么办;万一我获不到客怎么办;万一我卖不出去怎么办等等。
那这个问题要怎么解决呢?
有人担心产品推出效果不好,早期客户流失,那如果我们一开始推出产品的时候就定价定的低一些,或者报名的时候降低一些他们的预期的话,这个问题是不是就可以解决了?一定是可以的。
有人说不懂如何获客销售和运营,那我可以告诉大家我们普通人做个人事业可以通过做图文自媒体来获客,做微信文字一对一进行销售,然后在朋友圈持续经营维护客户。
所以,但凡你能很具体地说出来的问题,它都是可以解决的。
再比如有人说我都按这个流程去做了,但还是没有卖出去怎么办?我非常现实地告诉大家,如果你真得想做个人事业,这些问题是一定会发生的,就是你肯定会有一些事情做了以后效果没那么好,这个时候我们只要复盘分析再调整就好了。创业做一家公司是这样,对应到做个人事业也是这么做的。
总而言之还是那句话,但凡你能很具体地说出来的问题,它都是有对应的解决方案的。做个人事业或者说人生有任何问题都可以解决,怕的是我们从来不去思考我们到底是因为什么原因卡住了,或者说我们知道被什么原因卡住的时候什么都没有去做。
所以我们最后一个心态就是解决方案永远大于潜在问题。我特别建议大家不要去前置性地思考可能会遇到什么问题,因为95%的问题你大概率都不会遇到。也就是你花 20 分的精力去防患于未然,但最终可能只有一分精力花对了,还不如说你花 20 分的精力去做一件事情,遇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其实就没有那么难了。
退一万步讲,就算你在个人事业上遇到了一些问题,失败了又如何呢?失败了以后调整就好了,真正的失败是你放弃做一件事情,而不是你遇到了挫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