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5师是一支英雄部队,也是一支劲旅。这支部队不仅仅有光荣的历史,而且战绩显赫。
该师在解放战争时期隶属于45军,首任师长丁盛。如果再往前追溯,是抗战时期晋察冀军区的机动部队,土地革命时期,黄公略领导的红3军,后改编为红1军团1师1团。
解放后,45军两个师与44军一个师合并组建新番号部队54军,军长是丁盛。
俗话说:强将手下无弱兵!
是否具有战斗力要看一军之将,也要靠各级指挥员的能力。54军在各级指挥员的选择上,只有一个原则:能者上,不能者下!不论资排辈。有些指挥员并不适合军事主官的位置,就要被调整。
丁盛曾以135师为例,进行各级指挥员调整,如四零三团团长陈述,过去干参谋工作,出身机关,炮火一打就搞懵了。丁盛认为当指挥员就不大合适,不要当团长,干别的工作。
陈述是抗战爆发后参军,一开始在地方部队,1940年编入肖克领导的冀热察挺进军,担任连长,情报站站长,侦查科参谋等。解放战争时,担任副营长、团作战参谋、营长、团副参谋长、团参谋长,135师作战科长。解放后,改为135师403团副团长、团长。
从履历来说,一半时间干军事指挥员,一半时间干参谋工作。可丁盛了解他,这也是他为何一会担任前线指挥员,一会调机关工作的原因。
他是从抗美援朝时从团长换下来的,当时战斗任务很紧张,敌人的炮击堪称地毯式,炮火太密集,如果摸不到规律,很难绕过去,而且也冲不出去。当时的陈述被这样的炮火弄得有些懵,如果第一次不知道规律可以,但一直搞不明白,仗怎么打,怎么按时按测定目标往前打,会耽误作战情况。
从为人来说,丁盛说他是大好人,可是指挥战斗,人好并不能解决战场问题。而且部队要跟着受损失的。因此将他换下了。
不过,后来的他还是从团长提拔为副师长,135师炮兵主任、军炮兵主任、54军副参谋长、武汉军区炮兵副司令等职,最终以副军职离休。
1955年和1960年先后被授予中校、上校等。
其实,不仅仅是陈述。还有袁智武,也是团长,在部队进藏平叛时也有问题,也不合适当团长,就让他去了机关工作,他也没有意见。
一支部队否能打硬仗、恶仗,不只是一个军军长的能力,需要靠麾下的师长、团长、连长等。丁盛是继承了四野的作战传统,能打者上。过去四野在东北打仗,几个纵队也多次换将,能打的破格提拔,不能打就到二线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