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中国馆藏级艺术家”
“中国馆藏级艺术家”是指那些作品被中国国家级的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等重要文化机构收藏,并以其卓越的艺术成就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对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艺术家。
这些艺术家通过他们精湛的技艺、独特的艺术视角和深刻的文化思考,创作出一批批具有历史价值和时代意义的作品,成为中国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瑰宝。入选“中国馆藏级艺术家”不仅是对艺术家个人艺术成就的极高认可,更是对他们在中国文化艺术领域所作出杰出贡献的肯定。这些艺术家们以其卓越的艺术才华和不懈的艺术追求,为中国文化艺术的发展繁荣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梁耘,1943年生,陕西蒲城人。1965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附属中学。1970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人民日报袭古创今画院名誉院长,著名山水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陕西省美术家协会顾问,陕西科技大学教授,陕西省文史馆馆员,陕西省山水画研究会名誉主席。师承脉络:范宽、沈周、石涛、髡残、龚贤、黄宾虹、潘天寿、石鲁等大师。1986 年始,弃人物画专攻山水,以照金山脉、黄陵古柏、渭北村寨为描写对象,兼及华山、陕南风光、西域景色等,用笔奇崽老辣,姿肆放纵,画风淳厚沉雄,不投机取巧,人称“老笔梁耘”,创“梁耘柏”风范。2021年,《美术》 杂志第六期组专版介绍梁耘山水画。2022年,由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梁耘》 “大红袍" 出版发行。2023年11月在北京荣宝斋举办老笔山变梁耘山水画展,受到北京众多专家学者的高度评价,一致认为梁耘是后长安画派的中坚力量,他的画与前后长安画派诸位大家的作品拉开了距离,独树一帜。其焦墨古柏盘根错节,扭曲向上,雄强劲健,厚重高华。渭北雪景苍茫浑厚,温润暖逸,别具一格。其原创性为当今画坛罕见,可谓之古今独步。
梁耘 《山乡雪霁》 纸本焦墨 180cmx49cm 2020年
梁耘金石入画的现代意义初探
当代美术评论家陈传席在梁耘书画研讨会上说:“好的画展必须有三个特色,梁耘画展第一是有民族特色,第二是有时代特色,第三是有个人特色。”在谈到梁耘个人突出特色时,他指出:“老辣奇崛,书出二爨。”道出了梁耘书画以书入画,得颜真卿楷书外紧内松,宽厚雄阔;取张旭、怀素、祝允明等行草书写性和节奏韵律,集成于魏碑《爨宝子碑》《姚伯多造像记》的特点。
所谓金石入画,从书画发展史的角度理解,碑学是指清以来推重商周秦汉六朝金石碑版的书法观及以之为取法对象的书画创作实践。金石入画的画家有吴昌硕、赵之谦、黄宾虹。以帖学入画的画家崇尚汉锺繇、晋二王体系(包括颜、柳、张旭、怀素等)书画审美观及书画实践。金石入画者雄强斩截、粗犷朴厚。以帖学入画者,流美俊逸,明快洒落。《爨宝子碑》生成于中国书法由隶书向魏碑楷书转变的东晋时期,康有为评其“端朴若古佛之容”“朴厚古茂,奇姿百出”。其在书法史上可谓承上启下,“犹如南天星斗,光耀千秋”,上溯得篆隶金石之气,下行取颜真卿、张旭、怀素行草圆融畅达、厚重雍容之菁华。梁耘在数十年临习创作中笔由心生,选择强化了“二爨”凌厉、古雅、方正与浑厚的特点,如其书作《石涛上人画语录》以书入画,把疏密、大小、枯润、方圆、欹正、急徐相协调;以焦墨入书,在黑白两极中以软毫绞转皴擦,蹲笔、渴笔、揭笔并举。笔锋、笔肚、笔根间出,形成了劲健、浑厚、华滋的金石之气,极大强化了书法线条张力、书写性和艺术感染力,如他2017年创作的《刘禹锡〈陋室铭〉书法》。
梁耘 《曙光的呼唤》 纸本设色 183cmx167cm 1998年
梁耘以焦墨书法写焦墨古柏和山水,实现了书与画、笔与墨形式和内容的高度融合,以这种“特质的美”,成就了“老笔梁耘”独有的范式,如水墨画《曙光的呼唤》等就是这种形式的体现。
画家石鲁说:“中国画的造型基础是书法。”元初赵孟頫以书入画,把书法笔法、结构、意趣用于中国画的创作,开启了中国画由宫廷画向文人画的重大转型。梁耘深得赵孟頫、沈周、黄宾虹以书入画的要义,他说:“我平生得力之处在于能以作书之法作画。”1991年前,他以书入画表现在以中锋用笔为主,运笔提按不明显,侧锋皴擦和积墨服从于具象,书法题字亦多为唐宋帖学书风,如其1991年创作的水墨画《春华天涯》。
梁耘 《春雪》 纸本设色 69cmx69cm 2020年
1995年以后,梁耘把《爨宝子碑》等魏碑笔法引用入画,取得“力”的新突破,被专家誉为“老笔梁耘”的艺术范式,在中国画坛引发强烈反响。如巨幅山水画《列阵江山图》焦墨写生长卷等,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
2013年梁耘作《老窑居图》50余幅,用笔一变,在篆籀笔法中,用魏碑笔法进一步强化了线条厚重和点线面之间方圆、大小、块面、虚实的对比,勾勒出渭北黄土高原真切、苍茫、质朴的农家院落,屋舍、窑洞、农夫、牛棚、鸡窝栩栩如生,亲切感人。如他在2014年创作的焦墨画《老窑居系列》、2016年创作的焦墨画《黄土邻舍》等,“形成了表现黄土高原景色的独特笔法,也标志着梁耘山水画个人风格的确立,形成了梁耘山水画第一座高峰”。
梁耘 《沧桑岁月》 纸本焦墨 180cmx97cm 2017年
梁耘书画金石笔墨着眼于和吴昌硕、黄宾虹、朱屺瞻、崔振宽拉开距离,着重抒发自我情感,梁耘“用一支老笔和一棵老树来表现一个古老民族,并赋予这树以绵延千古的民族精魂形式,这是梁耘艺术创作的笔墨凝聚精神所在”,这就是“梁耘柏”。柏寿千年,在全国第二次古树科学普查中,全国五千年以上的古树有五棵,均在陕西。老柏的造型,枝干虬曲、树皮皲裂、树根盘屈,历尽沧桑而又昂扬向上的形态,正是具有悠久而从不间断历史的中华民族精神的写照。梁耘工作在陕西铜川,距黄陵数十公里,从1994年赴黄陵写生画古柏到2023年,在近30年写生创作中,“从原先画群柏,到画独柏,从画整棵树到画局部,最后干脆删去了在形式语言上有细碎之虞的絮状柏叶,只留下力度强悍的主干虬枝,经过一系列蜕变,完成了从写形到写意,从形象表现到精神升华,从具象刻画到抽象化表达的转化”。这个过程内在的逻辑是以金石入画,笔墨练达升华而具有了独立意义,特别是他2020年后的作品多用“截取法”,以特写之景传达深邃之境,实现了在御物中自由宣泄表现“心中之我”的结果,实现区别于“他”而具有独立意义的梁耘笔墨体系。如他在2004年创作的水墨画《古柏英姿》、2010年创作的焦墨画《风姿》、2010年创作的焦墨画《柏林幽情》均表现出从全景到局部或整体一棵树的表达。作品由焦墨、水墨并用,逐步向焦墨飞白转变。笔法由以中锋为主,逐步向粗重的绞转线条、方点枯点转化,金石之气凸现,“老笔梁耘”初现。
2017年梁耘创作的《咬定青山不放松》《沧桑岁月》《厚土培根铸铁骨》《孤魂》《风雨袭来仍从容》《盘根错结如曲铁》《沧桑岁月扭曲向上》《独立寒秋》《风雨袭来》《风霜之木》《敢向苍穹展身姿》《孤魂》《摆脱媚俗气》《残躯败枝劲风过》(如图)等一系列、一大批焦墨截图式柏树作品喷薄而出。这些形式感极强的作品,在直抒胸臆中超越了技巧,进入到了发泄矛盾情绪的心理状态,似乎浮现出人老身残、饱经风霜而不甘的智者面向天地的呐喊。画面直抒胸臆而无丝毫掩饰,是顶天立地秦人大丈夫人格思想的化身。梁耘说:“我的创作只迎合自己的心灵。”正如石鲁所说:“山水画就是人物画,画人的精神、人的阅历、人的修养。”焦墨柏树系列作品,或截取根系、或截取身躯、或截取树梢,通过局部放大,加强了视觉冲击力。用大笔如椽的绞转笔法表现线条的老辣。侧面折枝、叶的方笔和正面折枝的圆点,方圆并用。枯润虚实的强烈对比和拧、擦、蹲、绞、拖笔法的恣意挥洒,使笔墨实现了主体精神的自由表达。这是梁耘以书入画,从写实到写意再到表现意境笔墨的再次升华,使“老笔梁耘”的范式彰显而出,并日臻成熟。
梁耘 《古柏精神》 纸本焦墨 138cmx69cm 2017年
2020年梁耘再次勃发创作力,50余幅焦墨北方雪景图创作完成,老笔范式和笔法再次创造新型绘画语境,独创崭新雪景范式。如焦墨《陶工之家》描写他曾工作过的铜川陈炉古镇,住户家依山而建,罐罐垒墙,瓷片铺路,状如蜂洞(窑洞),以及下家窑顶上家院的生动生活场景,极富生活情趣。
梁耘以金石入画,在书体的选择和心性表达上,以及创作题材内容和书画形式语言上高度统一,使其在当代中国山水画发展中达到了新的高度,从而凸显金石入画的现代意义。“金石入画”的审美形态是强调“书画同源,画法如书法”,赵孟頫、董其昌、金农、赵之谦、黄宾虹、朱屺瞻等将金石碑文应用于绘画,推崇笔墨的老辣古朴、雄健奇伟,改变了中国写意画传统的审美模式,突破了传统文人绘画平淡逸情的艺术风格,强化了笔墨的表现力,丰富了笔墨的表现方式。黄宾虹以钟鼎金文入画成为以书入画集大成者,吴昌硕以石鼓文入画,其学生潘天寿取其意而以汉隶入画。当代以金石入画者亦多,而梁耘在书体选择中服从于心性的表达,集数十年功力向魏碑《爨宝子碑》,行草书张旭、怀素学习。梁耘生于高吼秦腔、遍地文化遗存的渭南蒲城。生性憨厚而又讷于言、倔犟而有几分生冷的他,确有专业学者的审美和选择,对《爨宝子碑》的学习,既是他秦人心性的选择,也是笔墨形态高标准的来源。不仅如此,梁耘还数十年致力于张旭、怀素草书学习。狂草是书法书写性和艺术家个性相融合的体现,这为梁耘以金石入画和心性意趣的书写提供了富足的书法宝藏。
梁耘 《厚土》 纸本焦墨 180cmx97cm 2017年
梁耘国画创作的题材集中在横贯东西的北山、照金山、桥山山水,地处北山之阳的蒲城民居和黄陵桥山千年的古柏。梁耘在中国当代山水画题材和书法书体挖掘中的重大贡献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他在学习研究故乡先贤范宽和深入照金山写生中,发现照金山是范宽《溪山行旅图》等创作原型的山脉,并成为继范宽之后,始终不渝地以金石笔墨续写北山雄伟壮阔、气象苍茫的又一人。二是铜川、黄陵是中华民族始祖和周秦汉唐盛世的发祥地,又是红色革命的根据地,也是贫瘠荒凉之地。黄陵桥山有古柏8万余株,苍劲蓊郁,其中有五千年以上树龄的轩辕手植柏,传说为轩辕黄帝亲手所植,被称作“世界柏树之父”,俗谚“七搂八拃半,圪里圪垯不上算”。柏树耐寒、耐旱、耐贫瘠,生长缓慢,寿命极长,虬枝丛生,郁郁苍苍,极具自然地理和历史人文价值。梁耘在长期写生中,深深地被古柏蕴含的人文情怀所震撼,继而执着创作,成为开辟中国山水画新题材的“梁耘柏范式”“梁耘雪景范式”。三是梁耘书体的选择,成就了他金石人生。1984年梁耘在铜川药王山考察中,发现魏碑《姚伯多造像记》,并长期临习《爨宝子碑》和《姚伯多造像记》。1989年他在《民间剪纸与原始宗教生殖崇拜》论文中,以艺术家的敏锐进一步感悟北山雄浑苍凉之美和民风之醇。之后他到渭北陈家山、香山、铜川做焦墨写生,进而研究苍劲雄强的笔墨语言,在用笔上把同样具有苍凉、庄严、肃穆、凌厉之美的魏碑爨体作为以书入画的主要书体。四是在墨法的取舍中,逐步从水墨走向焦墨。焦墨,可称之为枯笔、渴笔、竭墨、干枯的墨色,指国画中的枯笔技法。古人云“用墨之法全在用水”,但梁耘剑走偏锋,却在枯笔、渴笔、竭墨中发现自己需要苍劲雄强的笔墨语言。自此,梁耘以金石入画在绘画题材和书法书体的选择及笔墨运用上,实现了恰当的高度统一,成为当代画坛继张仃之后力行焦墨创作并卓有成就的焦墨画家之一。
陕西省美协顾问崔振宽说:“梁耘画的焦墨,苦涩、雄强、博大的气势和力度,构成了浑浑茫茫的点线交响。”陕西省美协理论委员会原副主任张渝说:“在我看来,真正能把‘生老拙辣’四个字中的‘老’字升华为一种美学局面的不是赵之谦,也不是吴昌硕,更不是齐白石,而是朱屺瞻,朱屺瞻之后,很多艺术家都在关注‘老’这个字,而梁耘就是其中的一位。梁耘是一支从金石气入手,老到、老辣、老拙的老笔。”笔者认为,“老笔”的锤炼是从以篆籀金石之书入画,以笔墨表现的独立意义达成当代画坛“老笔梁耘”的。
(文/卢明)
梁耘 《清风徐来》 纸本焦墨 180cmx97cm 2017年
梁耘 《森森古柏风》 纸本焦墨 180cmx97cm 2017年
梁耘 《生生不息》 纸本焦墨 180cmx97cm 2018年
梁耘 《咬定青山不放松》 纸本焦墨 138cmx69cm 2017年
梁耘 《春风》 纸本设色 138cmx69cm 2019年
梁耘 《独享清风》 纸本设色 138cmx69cm 2019年
梁耘 《国风》 纸本设色 138cmx69cm 2019年
梁耘 《夏风》 纸本水墨 138cmx69cm 2019年
梁耘 《柴门清雪》 纸本设色 138cmx69cm 2020年
梁耘 《晨雪》 纸本设色 138cmx69cm 2020年
梁耘 《待喜报佳音》 纸本设色 138cmx69cm 2020年
梁耘 《寒门清雪》 纸本设色 138cmx69cm 2020年
梁耘 《寒天讯使》 纸本设色 138cmx69cm 2020年
梁耘 《寒江独钓》 纸本设色 69cmx69cm 2021年
梁耘 《回娘家》 纸本设色 69cmx69cm 2021年
梁耘 《陶工之家》 纸本设色 98cmx97cm 2020年
梁耘 《雪暴民居家》 纸本设色 69cmx69cm 2020年
梁耘 《雪树共舞》 纸本设色 69cmx69cm 2020年
梁耘 《远去的记忆》 纸本设色 69cmx69cm 2020年
梁耘 《雪景四条屏》 纸本设色 138cmx34cmx4cm 2020年
梁耘 《家家粮满仓》 纸本设色 138cmx69cm 2019年
梁耘 《焦墨山水系列之一》 纸本焦墨 138cmx69cm 2014年
梁耘 《焦墨山水系列之二》 纸本焦墨 138cmx69cm 2014年
梁耘 《焦墨山水系列之三》 纸本焦墨 138cmx69cm 2014年
梁耘 《焦墨着彩系列之一》 纸本设色 138cmx69cm 2014年
梁耘 《焦墨着彩系列之二》 纸本设色 138cmx69cm 2014年
梁耘 《焦墨着彩系列之三》 纸本设色 138cmx69cm 2014年
梁耘 《焦墨着彩系列之四》 纸本设色 138cmx69cm 2014年
梁耘 《焦墨着彩系列之五》 纸本设色 138cmx69cm 2014年
梁耘 《莽原人家》 纸本设色 174cmx135cm 2017年
梁耘 《清雪飘舞》 纸本设色 136cmx69cm 2020年
梁耘 《瑞雪故乡情》 纸本设色 138cmx69cm 2022年
梁耘 《我喜家乡雪》 纸本设色 138cmx69cm 2020年
梁耘 《生命之春》
《生生不息》
《柴门清音》
《寒夜情深》
《石榴大如斗 子孙不可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