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全球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下,锂作为新能源电池的关键原料,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被誉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 “白色石油”。
去年年初,江西宜春地区私挖锂矿事件不仅揭示了部分民众为逐利而罔顾法律与资源保护的乱象,更折射出我国锂资源供需格局背后深层次的问题。
01从储量上看,中国的锂资源并非极度匮乏。
全球锂资源量达 8600 万吨,已探明储量为 2100 万吨,而中国的锂折合成氧化锂的储量有 404 万吨,占全球储量的 6.8%,处于中等水平。
然而,当我们将目光投向消费端,情况却不容乐观。
据预测,到 2030 年,中国锂元素需求将飙升至 70 万吨,其中 40 到 50 万吨依赖进口,对外依存度高达 65% 至 70%。如此高的对外依存度,使我国在锂资源供应上存在潜在的被 “卡脖子” 风险,犹如高悬在头顶的 “达摩克利斯之剑”。
全球的锂资源分布呈现高度集中的态势,58% 的锂资源集中在南美的 “锂三角”,即玻利维亚、阿根廷和智利。
玻利维亚拥有 2100 万吨,阿根廷有 1930 万吨,智利为 960 万吨,且智利的阿塔卡玛盐湖更是以 630 万吨的单个资源量傲视群雄。

相比之下,中国广袤的疆域内仅有 510 万吨锂资源,且品质和开发条件与南美诸国存在较大差距。
人类获取锂资源主要依赖盐湖卤水型锂矿、伟晶岩型锂矿和沉积型锂矿这三种类型,其中前两者占据全球锂资源的 90%。
盐湖卤水型锂矿因成本低、污染小而备受青睐,其形成与新生代的火山和地热活动紧密相连,主要分布在南美安第斯高原、美国西部高原和中国青藏高原这三大盐湖集中区。
我国青藏高原拥有 80 多个富锂盐湖,其氯化锂含量和锂离子浓度均达到工业品位,理论上是一座巨大的锂矿宝库。

但实际开发却困难重重,关键障碍在于镁锂分离。
由于镁和锂的离子半径相近、化学性质相似,且在盐湖卤水中共生,我国大部分盐湖中镁离子含量较高,导致镁锂分离成本高昂。例如,柴达木地区盐湖的镁锂比值均值高达 80 左右,而南美三国的盐湖仅为 5 至 20 左右,这使得我国盐湖锂矿的开发成本远高于美洲国家。
即便我国西藏存在镁锂比值较低的碳酸盐型盐湖,但因其处于 4 千米左右的高海拔区,面临能源匮乏、交通不便和生态脆弱等问题,开发成本同样居高不下。
02硬岩锂矿方面,虽投资周期短、增产快,但我国的硬岩锂矿也存在诸多难题。
江西宜春的硬岩锂矿私挖乱采现象频发,这里的花岗岩型锂矿床品位较低,原本主要用于陶瓷材料,因锂价暴涨成为盗挖目标。

而花岗伟晶岩型锂矿虽品位高且易开采,但我国勘探到的矿点较少,储量有限,部分矿点海拔高、交通不便。如四川康定、雅江和道孚三地交界处的甲基卡矿床,海拔 4300 至 4500 米,距离国道、川藏公路塔公站 25 公里,运输困难重重。
尽管我国在锂矿资源开发上面临诸多困境,但并非毫无希望。
目前,国内企业已积极布局海外锂矿资源,如中矿资源收购了津巴布韦比基塔矿山 100% 的股份,赣锋锂业也拿下了加拿大 Millennial 矿业公司和墨西哥 Bacanora 矿业公司的股权,在国际市场的锂矿资源争夺中抢占了一席之地。

从长远来看,我国必须加大在化学提纯技术研发上的投入,提升技术水平以降低盐湖提锂和硬岩锂矿开发的成本;持续推进矿床勘查工作,挖掘更多潜在的锂矿资源;在开发青藏高原锂矿资源时,要注重平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探索可持续的开发模式。
中国锂资源的现状既有机遇也有挑战。短期内,大规模进口锂资源不可避免,但我们不能因此而忽视国内资源的开发潜力。
通过技术创新、合理规划和海外布局,我国有望逐步缓解锂资源供需紧张的局面,确保在新能源时代的发展浪潮中稳步前行,摆脱锂资源短缺的 “紧箍咒”,实现能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与国家能源安全的保障。
文本来源@地球知识局 的视频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