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胜利后,目光回到我国国内的问题。我党和国民党之间仍然存在很大的矛盾,随之而来的是老蒋接二连三的邀请。
“邀请”什么?自然是邀请毛主席前往重庆进行谈判。老蒋作为我党的老对头,他的为人众所周知,他此举是怎样想的,人尽皆知,但去还是不去,对于毛主席来说都关系重大。
最后毛主席还是去往了重庆,在这期间,更有记者大胆提问:“如果此次谈判失败,您有没有信心赢蒋先生?”
这一问题明显冲着毛主席去的,最后毛主席幽默一答:“将蒋毛二字拆开看就知道了。”毛主席这是何意呢?
一、“蒋毛二字拆开看”1945年,老蒋已经三次致电毛主席。来来回回无非是为了解决当下的问题。
抗日战争刚刚取得胜利,国家无疑百废待兴,此前我党和国民党统一战线,一致对外,但老蒋的态度一目了然,那就是消极抗日。
如此邀请毛主席前往重庆共商大事,很难不让人觉得他别有用心。而且老蒋的小九九,毛主席与我党其他领导同志更看的清楚,如此出于防范,针对这场“鸿门宴”很多人都在劝毛主席“不要去”。
可是老蒋这时已经三次与毛主席取得联系,是下定了决心要毛主席表态。
如若不去,反倒是给老蒋发动战争提供了借口,毕竟国民党已然示好,而毛主席不愿前往,最终不愿促成和平的名头扣到我党头上,反而让老蒋夺得了先机,甚至顺理成章的发动内战。
当然老蒋做好了这一步打算,也便做好了下一步打算,那就是如若毛主席选择前往重庆。这时毛主席显然已经到了老蒋的地盘上,不论是毛主席的人身安全,还是在谈判细则上,显然有很大一部分都控制在他手中,如此老蒋自然也没什么好担忧的。
总之,不论毛主席作何选择,老蒋都已经把坑挖好了,就等着跳了。
不过,别忘了老蒋终究不是毛主席的对手,既然他已经挖好了坑,那毛主席便一个个的绕开坑走。最后即使我党大部分同志不愿毛主席前往,毛主席还是选择去了。
既然决定改变不了,那随后就是繁忙的准备工作,在周总理的亲自挑选下,选取了一部分随行人员和警卫。直至毛主席抵达重庆,可以说很多人都悬起了心。
当然接下来也有老蒋头疼的时候,不过见招拆招,老蒋也便为毛主席举行了盛大的欢迎仪式,可以说社会各界人士紧盯,而老蒋也做足了、说足了场面话。
而后就是华丽的晚宴,老蒋为了做足文章,邀请了不少文人、媒体记者,当然这些人大部分都站在老蒋一边,所以一些问题难免会犀利很多。
可以说关关难过,毛主席关关过。这不一个记者就非常大声的问出了我们开头所说的问题,顿时在场众人安静下来,即便有舞曲音乐,大家似乎等待的是毛主席的回答。
当然老蒋也等着,甚至还有些得意。不过毛主席表情一切如常,不紧不慢甚至还笑着说:“这个问题其实看我和蒋先生的姓氏就清楚了。”
“蒋先生的蒋是一个草字头,这说明什么?说明他是一个草头将军。至于我的毛字,这么看看不出什么,但左右反过来就是一个手,而这一切不都尽在鼓掌之中嘛。”
毛主席回答的轻轻松松,记者的犀利问题只能说毛主席都迎刃而解,同时更彰显了毛主席的本事。在场众人只有拍手叫好的份儿,反而老蒋此举竟让毛主席睿智的形象树立。
二、安全返回延安来到谈判事宜上,其实重点无非就两点。一个是解放区的政权问题,一个就是军队的整编问题。
我党提出的要求,国民党显然不怎么乐意。甚至国民党只允许共产党参加政府,至于各解放区的官员竟还需要得到他们的认可才能继续留任。
军队上更不用说了,我党的期望是16个军48个师,而国民党所能接受的不过12个师罢了。
如此谈判面临很大问题,甚至说这场谈判注定就是一场僵局。
不过虽然在这一方面举步维艰,但毛主席在重庆的其他社交活动倒是非常的丰富,恐怕老蒋都没有想到。
而且在那里,毛主席接触到社会各界人士,一些时候非常聊得来,在这其中甚至还有国民党鼎鼎大名的人物,总之留下了不少佳话。
最值得一提的还得是与柳亚子,到重庆没有几天,毛主席就与柳亚子见了面。
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毛主席与柳亚子走的比较近,他们当时共事了一段时间,由于有相同的兴趣爱好,所以很容易就聊上了。
而且还是关于诗词方面的,所以他们一定程度上也算是朋友,甚至关系尤为亲密。既然老朋友到了重庆,哪有不见的道理,所以柳亚子去到毛主席的住所探望,他们一见面就谈论诗词,甚至柳亚子还给毛主席送了一首诗。
而诗词的内容无非是关于毛主席以身涉险,更夸赞了他的义举。
在重庆的日子,一天天过去,我党可以说已经做出了很大的让步,但国民党似乎依旧不为所动,甚至在一些问题上两党之间很难在短时间内达成一致,所以综合考虑下,周总理向国民党提出了返回延安的想法。
就当时的局势,老蒋尽管还有别的想法也没用,只得同意这一提议,而毛主席也便安全返回延安。如此老蒋的目的终究没有达成。
三、连续败仗但老蒋早就有两手准备,一方面准备和谈,另一方面则是为发动内战准备,总之全国内战爆发必不可少。
紧接着老蒋就实行了全面进攻战略,占领张家口后,又拟定了结束苏北战事的作战计划,但老蒋终究是失败的。而后他调集军队与我军展开决战,最后只得是以损失惨重告终。
可以说在战场上,国民党军并不占优势,就是在经济上,国民党统治区也面临着严重的危机。紧随其后,民众们纷纷行动起来,展开一定运动,尽管老蒋开始镇压,但终究是失了民心。
随着在三大战役中,老蒋连续败仗,加之经济上的问题,老蒋无疑雪上加霜。最后他的身上可以说看不到一点希望,起义的起义,退守的退守,老蒋只得灰溜溜的撤出大陆。
结语老蒋的“败”早已注定,多次与毛主席交手,多次以失败告终。而后在解放战场上依旧如此,国民党的各路军队也只能连连兵败。
事实证明,毛主席所说也确实得到了应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