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中国与不丹的传统边界线超过百公里的沿线(的中方地面)上,建造了 22 个村庄(或定居点),在22个村庄连线上,夹杂在其中有3 个待变式定居点(先小后大),计划末来将升级为城镇。只是这几十个小康村多数在海拨4000米以上,让小康村的周边环境无法有树木陪衬,与內地小康村有着明显的反差!
从2016年开始建设第一个定居点到 2023 年止,已经完成了 7 个边境小康村的了尾工程,其他小康村的还在建设中…
这里得提示一下,在不丹西部边境(洞郎)地区,拟建 了8 个小康村,其战略意义是:除了中国守军管控洞朗地区之外,还要让边民(的固守)一同参入联防,这洞朗地区的南端还与印度相邻;再者,兵营是流水的兵,内地来服役的战士三五年会复员(回老家),只有边境村或定居点,才有固定于本地的居民,建小康村才有稳固的家园,才有扎根于此的民生。边境区域的稳定需要有边民在此安居乐业,“安居”在前,建小康村无疑是为了让边民乐于“安居”,夯实边境的幸福和谐氛围!
建小康村的另一层意义,在于消除边民因居无定所而游漓,防止人口流失带来的空心村,锁定边民身后有家园的归属感!同时,也让小康村的条件优势,带来本地区的虹吸效应,吸引更多的边境贫困户到此聚居,让“边民社区”有了规模化的等级提升;建边境小康镇的意义,在于要从传统单一的农业中,把多余的人力解放出来,要让企业兴镇,提升本地的经济发展,本地富,才能吸引专业人才在此扎根;也在于吸收边境军官军属的临时就业,同时让有意在此扎根的官兵就地转业的安置,巩固边民参入守防的实力;位于低海拨的边境小康村,是有森林陪衬,低海拨才有森林
建小康村还有一层现实意义,是为了提升边民的安居等级和质量,充实他们心中的存在感,让他们个人在与邻国边民互的动中,更能展示作为中国边民的自豪感和自信心,也会在现实环境条件的比较中,去体会作为中国人的幸福感!
于2024/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