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有人就问了,祖祖辈辈都在捡鱼,怎么现在就不让捡了?不捡不就浪费了吗?反正烂在地里也是烂,为何还不让人吃了?
注意!这些鱼可不是“天上掉的馅饼”!背后可藏着大学问!
首先,鱼类搁浅是自然现象,人类的捡拾会干扰生态平衡,引发“生态连环炸”。鄱阳湖中的江豚每天要吃七八斤小鱼,现在搁浅鱼被捡走,相当于抢了它们的“外卖”,那小江豚就要挨饿了;鄱阳湖的枯水期还是候鸟的越冬高峰,搁浅鱼群是白鹤、东方白鹳等濒危物种的重要食物来源,鱼被捡走会直接导致候鸟在浅滩“干瞪眼”,最终被迫迁徙;还有,死鱼本来可以肥水,但如果全被捡走,那泥水里的养分自然减少,水草的丰茂程度也就大不如前。说白了,你今天捡的每条鱼,都可能让江豚饿肚子、让候鸟搬老家、让水草无法生长!
而且从安全性的角度,湖底的淤泥看着不深,实际上跟流沙似的,一不小心就会陷进去。为几条鱼搭上性命,太不划算!
最重要的是,这看似捡的是鱼,实则触碰的也许是法律红线。自2020年长江十年禁渔政策实施以来,鄱阳湖作为长江流域重要生态节点,已全面禁止任何形式的野生鱼捕捞和交易。我们看到长江的鱼类资源种群在恢复,数量在增长,就是因为有相关法律法规在背后护航。即便对搁浅鱼群,私自捡拾又如何判断是不是“浑水摸鱼”呢?当然,售卖那更是违法行为,违者可能面临罚款甚至刑事责任。
其实,渔政部门也并没有浪费这些鱼,年年都在组织专门的人手转运这些搁浅的鱼,但鄱阳湖实在太大了,他们现在最希望的就是大家能理解,不捡鱼就是最好的帮忙,遇到类似情况也要及时联系专业人员来处理。
鄱阳湖就像个巨大的生态实验室,水位变化、鱼群搁浅都是自然规律的一部分,今天放过这些搁浅鱼,明天鄱阳湖就会还给我们一个更健康的生态。不打扰,就是最好的保护!
农视点述评员 | 张耀元 剪辑 | 陈琛主编 | 杨公元
监审 | 宋锦峰
部分素材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用温度融化数字,用视角剖析现实,让每一声叹息都被听见,每一份坚守都有回响。《农视点》,看懂生活褶皱里的光——这里没有宏大叙事,只有与你血脉相连、与时代共振的民生力量。
《农视点》属中央新闻网站农视网原创栏目
版权归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所有

用户10xxx94
写的什么狗屁玩意
涛哥
放屁 江豚吃这个鱼不是也搁浅了
用户10xxx81
要我们去捡鱼,旅游
用户11xxx54
因为地上都东西属于国家的!
zenghong2085
鱼没有搁浅的时候,江豚和鸟类都是喝西北风活的?
灰太狼
因为内卷严重[得瑟]
云破天开
把小编再踢回他娘肚子里去,不能让他出来,破坏大自然平衡
阿懿
都去捡鱼吃了,砖家开在市场里的鱼摊谁还来买鱼,至少短期内它们会少很多收入
负者歌于途
不捡,鱼死了就全臭了,还会恶臭很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