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并夕多也有今天,这两天接连被Google Play下架和被卡巴斯基曝光了其APP内的恶意代码之后。并夕多尝试上线的自营店并夕多福利社又被饱受欺凌的商家们联手给薅得4小时就下线了。
不仅如此,联合起来的小商家们又发起了把大品牌薅出拼多多,干倒所有官方品牌旗舰店的行动。
这是为什么呢?而这些商家又是怎样薅死并夕多自营店的呢?我们来从头细说一下普通买家、恶意买家、普通商家、无良商家、和并夕多平台的博弈史,从而让大家对电商产业的一些现状,有一定的了解。
博弈第一波:商家刷销量、买家薅羊毛
很多人买商品的时候会先看一下这个商品销量怎么样,如果销量高了,用户下单的可能性也会增加。这和大家去饭店吃饭同理,如果一家店人满为患,另一家门可罗雀,那么很多人就会觉得这家店有问题,所以更不愿意去吃。
因此,很多商家就会想出刷销量这一招。具体操作就是快速把商家设置成一个很低的价格,自己用小号大量买进,然后快速确认完成收货流程,从而将自己产品的销量数字刷上去,当然也有一些人会花营销费用,去找人刷单,而这些行为又为一些网络骗子提供了机会。有一段时间淘宝网络刷单被骗的特别多。也是这种行为的一个副产品。
而这种行为则为一些恶意买家提供了机会。虽然自己刷销量的操作过程快的话只需要一两分钟的时间甚至更短。但是还是会有一些恶意买家会发现这个窗口期,于是立即恶意大量下单,然后等着商家赔偿。因为显然商家是发不了货的,发多少赔多少,而不处理或者48小时不发货的话,就会面临平台的罚款。于是只能和买家协商,赔钱了事。
像之前网上很火的某电商自称标错价格导致店铺被薅倒闭的事情,某种意义上也是活该。谁让你要标4500克的,谁惯得这毛病,你老老实实标9斤,或者4.5公斤,会有这事吗?自己聪明反被聪明误,怪谁。
博弈第二波:商家假优惠,买家等机会
有些商家喜欢价格虚高,然后设置大额优惠券。比如说商品叫价500,但是给300优惠券,这样实际只卖两百。其实正常价格也就两百。
这时候买家就用很多小号领优惠券,但是不买。而是等官方活动的时候再买。按照官方的规则,活动价格是近三十天成交的最低价,所以活动价格就会把那个虚的500价格给划掉,变成真是200。这时候再买两件商品,用上原来那种300元的优惠券,结果就是花100块买了两件,实际就50块一件。这样商家就赔了。
博弈第三波:商家卖假货,买家仅退款
大家知道并夕多上是假货重灾区。裂变式营销+无法在其它平台生存的假货商家+价格严重敏感型消费者,这三个因素共同成就了并夕多的成功,很大程度上,这也成为了并夕多的基因。
所以并夕多对于买家的权益保护的厉害。这就像卖假货的被买家气势汹汹的找上门来之后,自觉理亏,赶紧退款息事宁人一样。并夕多的角度就是默认买家是有理的一方,因此只要买方和卖方发生纠纷,基本上都是直接扣卖家的钱为止。
这也就造成了很多恶意买家,在眼看收货的时候选择仅退款,或者是找个借口和商家吵架退款。最终往往都是商家失败。
而这就造成了很多恶意卖家利用这一点,恶意仅退款,没事找卖家麻烦。甚至有卖家拿着买家退货寄回来是个空盒子,并且有快递公司盖章的证明的情况下,依然被平台退款给买家。
从以上这些博弈的过程我们可以发现,部分无良卖家和无良买家的博弈过程中,正常商家和正常买家的利益受到了损害。
对于正常商家而言,因为无良商家导致的平台规则偏向于卖家,导致自己受害的同时。无良商家低价商品对正常商家的普通商品构成了冲击。除非正常商家想办法把成本降低到无良商家同一档次,否则很难生存。
而对于正常买家而言,不仅想买到正常的商品变得困难,而且商家能正常做生意的前提是能够把无良买家造成的损失转移到正常买家身上来。
而这些行为本质上也使得收取平台税的并夕多收入无法上升,毕竟大家都在抠着几块钱的运费开支了,平台总不能宰瘦羊吃肉吧。所以并夕多必然要想办法利用自己的技术优势从用户身上榨取剩余价值。比如说抓取人家信息。
一言以蔽之,这些部分,当然可能在并夕多上是绝大部分,无良卖家和商家的所作所为。将社会的底线下移到了一个让大部分都要付出代价的程度。就连造成了这一切的并夕多,也不免受到这个环境的反噬。
这就像当年彭宇案一样,从那之后,人们再也不扶老人了。官媒说破了天也没有用,不扶就是不扶。
那么,我们来看一看,这种道德与秩序怎样才能重建呢?
可能没啥办法,大家习惯就好了。
喜欢本文的话,欢迎关注活在信息时代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