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知72变有缺陷,孙悟空为何还要学?你看72变的另一名称叫什么

是雪龙呀 2025-04-29 15:01:22

在神通广大的方面,孙悟空与二郎神可以说是旗鼓相当,难分高下。不过,要说到变化多端,孙悟空确实比不上二郎神。二郎神在这方面显然更胜一筹,能够施展出更多样、更精妙的变化手段。相比之下,孙悟空虽然也有变化的本领,但在变化之术的运用上还是略逊于二郎神。这一点上,二郎神确实技高一筹,展现出了更强的变化能力。

在第六回的故事里,二郎神接到任务去对付孙悟空。两人开始了一场变化能力的较量。无论孙悟空变成什么,二郎神总能找到克制他的形态。例如,当孙悟空化作一只麻雀时,二郎神就变成一只老鹰;如果孙悟空变成一条鱼潜入水中,二郎神就化作一只鱼鹰来应对。

有人认为,孙悟空的变身能力并不逊色于二郎神,问题出在他的策略选择上。他不该率先变化,因为先变的一方往往会处于劣势。后变的人可以根据对方的变化灵活应对。假如二郎神先变成麻雀,孙悟空就能变出雀鹰来对付他。

但有个问题值得思考:二郎神和孙悟空都掌握了七十二变,为什么二郎神的变化能力更胜一筹?

孙悟空的变化术虽然厉害,但和二郎神比起来还是差了点。他那个七十二变用起来不够灵活,变化的时候没那么顺畅。更麻烦的是,他变成人形的时候有个硬伤——尾巴藏不住。每次都得自己想办法把尾巴塞进裤子里,这样一搞,变化效果就大打折扣了。说白了,就是他的变化功夫还不够完善,没法做到天衣无缝。

孙悟空在掌握七十二变的过程中,是否意识到这门法术存在不足?其实,他并非一开始就明白。随着修炼深入,孙悟空逐渐发现七十二变并非完美无缺。比如,他变身后尾巴难以隐藏,容易被识破。此外,变化后的形态也并非完全随心所欲,有时会受到限制。这些缺陷在实战中逐渐暴露,促使孙悟空不断改进和提升。他通过实战经验,学会了如何更好地运用七十二变,弥补了部分不足。因此,孙悟空对七十二变的认知是逐步深入的,从最初的盲目自信到后来的理性审视,体现了他在修炼过程中的成长与进步。

他对此心知肚明。

在《西游记》第二回中,孙悟空成功掌握了长生不老的秘法——大品天仙诀。然而,菩提祖师提醒他,仅仅学会这门法术并不意味着能真正长生。为了维持三界的生死平衡,天庭每五百年会安排一次天劫,专门针对那些掌握长生之术的人。只有顺利渡过这些劫难,才能实现真正的长生,否则依然会陷入轮回之中。

为了让孙悟空顺利渡过天劫,菩提祖师决定教他一套特殊本领,这就是著名的七十二变。

然而,菩提祖师随即告诉孙悟空:“你外表像人,但缺少腮帮子,没法掌握七十二变。”

孙悟空回应道:“师傅您想得太简单了。虽然我脸上没长腮帮子,但我肚子里有个特殊的袋子,这完全可以顶替腮帮子的作用。”

尽管素袋能临时起到腮的作用,但它终究不是真正的腮。孙悟空心里清楚得很,他早就意识到自己没法把七十二变练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说到这里,大家可能都想知道,既然孙悟空知道七十二变并不完美,他为什么还要去学?

有人觉得,菩提祖师已经明确告诉孙悟空,掌握了长生不老之术的人每五百年就要经历一次天劫。为了躲过这种致命的考验,孙悟空别无选择,只能学习这门法术,否则他的性命就保不住了。

表面上看,这个观点似乎挺有道理,但仔细想想就不太站得住脚了。当时菩提祖师教孙悟空躲避三灾的法术,除了七十二变之外,还有三十六变这个选项。那么问题来了,孙悟空为什么没选择三十六变?或者说,他为什么不请菩提祖师再教他别的避灾方法?

孙悟空之所以选择学习七十二变,关键在于这门法术的另一个名字揭示了它的特殊价值。尽管他清楚七十二变存在不足之处,但这个名字背后的意义让他下定决心掌握这门技艺。这种法术的别称暗示了它具备独特的优势,足以弥补其缺陷,因此孙悟空认为值得投入精力去学习。正是七十二变的这一隐藏特性,成为了他坚持修炼的主要原因。

地煞七十二变是一种基础变身技巧,主要帮助普通人应对各种灾难。尽管孙悟空天生聪慧,但他最初也只是只普通猴子,这种简单易学的法术正适合他掌握。

相比之下,其他避开三灾的方法,例如三十六变,属于天罡级别的变化,更适合大罗天仙修炼。也就是说,孙悟空如果想掌握三十六变,得先达到大罗天仙的境界,这需要很长时间,对急于提升实力的他来说并不现实。正因为这样,即便知道七十二变有不足,他还是选择了这条路。你觉得这个选择合理吗?

0 阅读:22
是雪龙呀

是雪龙呀

是雪龙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