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发动机是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最为复杂的工程之一,一个发动机涉及到几万个精密零件之间的密切配合。
我国的航空建设自上世纪50年代就开始了,但是因为我国工业基础较差,所以我国航空发动机刚开始都是先仿制后改进。
进入21世纪后,为了打破美国波音和欧洲空客对全球民用大科技的垄断,中俄两国都提出了国家级民用大飞机发展战略。
我国来完成这一战略的飞机就是C919,最初我国的大飞机用的发动机LEAP-X1C发动机喷气式发动机不是我国自研的,而是与英法合资公司CFM国际公司合作的产物。
这样做是有一定风险的,因为C919的定位就是与美国波音和欧洲空客竞争的,只要他们愿意,随时都能卡我们发动机的脖子。
所以我国给C919装上国产心脏,才能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可是航空发动机自研之路可不是几年十几年就能走完的。
2018年,乌克兰决定将“国宝级”航空D-18T发动机技术转让给我国的消息,引起了国际上的轩然大波。
这款被用在安-225运输机上的大型航空发动机,凭借其强悍的性能,让这架运输机在国际上至今还保持着一些领先记录。
如果我国能成功拿到D-18T发动机技术,我国将走出航空发动机研发的困境。
美国这时跳出来阻止,一方面美国不希望乌克兰通过转让技术拿到钱改善国内经济,另一方面,美国也不希望中国航空技术得到发展。
于是美国一边对乌克兰进行经济制裁,一边用尽浑身解数来阻止这次合作。
令人奇怪的是,就连俄罗斯专家也跳出来泼冷水,说这次合作一定会以失败告终。
这是为什么呢?
与我国展开此次合作的是乌克兰有着的马达西奇公司,该公司有着“苏联航空工业心脏”之称,是苏联留给乌克兰的一大珍宝。
该公司主营业务为航空发动机,同时为全球120个国家提供飞机或者直升机的航空发动机。
其实早在2009年,我国就表达出和马达西奇合作的意愿,但是因为很多方面意见不能达成一致,所以合作就被搁浅了。
但是2013年开始,乌克兰国家陷入危机,国内局势动荡不安,国际好友也纷纷远离。
2014年,俄乌关系恶化,两国互相抵制,而俄罗斯是马达西奇公司的第一大客户,占据了其总营收的70%。
因为国内形势的原因,马达西奇公司也失去了欧洲的很多订单。
国内局势动荡,经济低迷,大量的人才和资金流失,让乌克兰感觉到回天乏力,于是将求助的目光放在了中国。
2018年,中国召开的“一带一路”峰会结束,各国领导人踏上归程,但是乌克兰的第一副总理库比夫却没走。
他在随后访问了我国天骄航空公司,这是国家在航空领域重点扶持的企业,乌克兰代表能去访问,就意味着两国很有可能要在航空领域展开合作了。
果然没过多久,就传出消息,乌克兰要将D-18T发动机技术转让给中国,当时我国在高涵道比涡扇发动机方面的研究一直没有进展。
D-18T发动机不仅有5.6的高涵道比,还装有反推装置,曾被誉为是苏联的“国宝级”发动机。
2018年,马达西奇公司授权中国生产本公司包括了D-18T高涵道比涡扇发动机、D-27对转涡轮螺旋桨发动机等多种型号的发动机。
这一消息传开后,国人无不欢呼雀跃,有了这样的生产经验,我国自研高涵道比涡扇发动机就不愁了。
可是苏联航空领域的专家却站出来泼冷水,劝我们不要高兴的太早。
苏联专家泼冷水的原因无非就是两点,一是因为中国航发进口业务基本都是和美、俄两国合作的,其中和俄罗斯合作的最多。
如果中国在自研航发成功,那么俄罗斯将失去一个大客户。
另外一方面是D-18T发动机虽然曾被称为“国宝级”,但毕竟已经是上世纪的产物了,在当时已经暴露出来很多问题。
首先就是,当时该发动机在乌克兰停产已经10年,需要俄罗斯的技术人员帮助才能生产,乌克兰根本没有能力对我国的生产线进行有效的指导。
另一方面,D-18T发动机设计寿命只有1500小时,这对于现在的水平来说,已经远远落后了。
研究表明涡扇航发的扇前温度每提高100度,推力就能增加15%,D-18T发动机1800K的扇前温度,在现在看来也是差了好几代。
不过这并不代表,D-18T发动机对我国没有什么用,它是是世界上仅有的几种“三转子”发动机之一。
这个三转子设计至今还有很高的科学价值,如果我们能将其摸清吃透,将对我国航发领域有着重大提升。
最终我国斥资200亿买来了D-18T发动机以及相应的生产厂房和技术经验等,我国天骄航空还向马达西奇公司提供了2.5亿美元的长期低息贷款。
这也确实对我国航空发动机领域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我国在消化了先进的航空发动机技术以后,也能独立制造比如CJ1000这样的大型航空发动机。
现在我国拥有C919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就是因为它在后来配备了CJ1000发动机。
的CJ1000的涡前温度达到了1950K,领先D-18T好几代,使用寿命方面,更是达到了3000-5000小时。
这才让我国大飞机在国际市场上有了一席之地。
虽然我国C919的成功具有划时代意义,但是我们还是不能放松,因为我国航空领域起步较晚,到目前为止还处在追赶阶段。
先进航空发动机的自主研发更是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所以对于航空发动机的研究,我们应该重视。
因为现在的国际形势不容乐观,航空发动机这个领域我们相对比较薄弱,为了应对未知的风险,我们必须未雨绸缪。
国家应该对此有个比较长远的规划,将航发的自主研发工作放在相对比较独立和优先的发展地位。
根据我国科技目前的发展速度,相信用不了多久,我们的航发就能从追赶到跟跑再到领先,从而一举逆转我国航发落后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