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红楼梦》中,在众多的丫鬟之中,当属袭人的出场最多。曾经的她,也是正常人家的女儿,只是,因为家庭贫穷,不忍心眼看着父母活活地饿死,便自愿卖进了贾府。
在这个陌生的环境里,在这个毫无根基、毫无背景的荣国府之中,袭人,凭借个人的努力,一点一点的,从最低等的丫鬟,上升成为了贾母身边的八大丫鬟之一。
又因为她心地纯良、会服侍人,所以,在宝玉长大与贾母分居后,老太太便将袭人派到了宝玉的身边。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袭人是足够优秀的;至少,在这一段奋斗的历程之中,是足够励志的。
只是,人总是会变的,尤其是,当一个人努力了多年,却似乎即将被突然降临的人取代,这样的落差感,是让人难以接受的。
而这一点,在袭人的身上,体现的分外明显。
从丫鬟的角度而言,其所能达到的顶峰是什么?是如袭人这样的首席大丫鬟?显然不是,而是如赵姨娘这样的半个主子。
想来,优秀如袭人,亦有这样的心思。只是,袭人虽然能力出众,深得老太太的喜爱;虽然被贾母委以重任,服侍着她最心疼的孙子贾宝玉。
只是,作为在贾母身边服侍多年的袭人,尤其是,随着“漂亮、性格爽利、有一手出色针线活”的晴雯的出现,随着晴雯被贾母派到宝玉的身边,她自然明白:离姨娘之梦,是十分遥远的。
因为在贾母的审美之中,如袭人这样长相平平的丫鬟,是不会成为宝玉未来小妾的人选的。
所以,晴雯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袭人;而在《红楼梦》第六回,借着给宝玉换中衣的机会,袭人与宝玉偷试云雨情,从此获得了他的心,在这一刻,袭人终于下定了追求“争荣夸耀之心”。
而为了追求姨娘之位,袭人自然选择投靠了王夫人,选择支持了“金玉良缘”;而由此,昔日那个心地纯良的她,也在一点点的改变着。
从纯良到虚伪,或许,导致袭人发生转变的关键原因,就是姨娘之梦。
而在这一条道路之上,谁是她最大的威胁?自然是深得贾母认可的晴雯。
只是,对于这一点,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她与晴雯的相处,都似乎十分融洽。他们二人,在外人面前,如同姐妹;尤其是,当宝玉与晴雯争吵,气急败坏的宝玉狠心要去回王夫人,撵走晴雯,此时在一旁的袭人,却选择了跪在宝玉的面前替她求情。
如此细节,可谓深刻描述了袭人的和善;只是,真实的她,果真如此吗?
或许,对于这一点,在晴雯被撵,在宝玉的一个举动中,袭人真实的流露出来了。
因为“绣春囊”事件,王夫人在王善保家的唆使下,想起了这个昔日在小丫鬟面前趾高气扬、眉眼有点像林妹妹的晴雯,不久后,随着抄检大观园的结束,王夫人更是亲自带着众人,来到怡红院,将躺在床上两三天滴水未进的晴雯撵出了贾府。
对于晴雯的离去,宝玉悲痛不已,袭人见她如此,便有心开导他,安慰他,却不曾想,因为宝玉的一番话,彻底让袭人翻了脸。
宝玉道:“不是我妄口咒他,今年春天已有兆头的。”袭人忙问何兆。宝玉道:“这阶下好好的一株海棠花,竟无故死了半边,我就知有异事,果然应在他身上。”
袭人听了,又笑起来,因说道:“我待不说,又掌不住,你太也婆婆妈妈的了。这样的话,岂是你读书的男人说的?草木怎么又关系起人来?”
宝玉叹道:“你们那里知道,不但草木,凡天下之物,皆是有情有理的,也和人一样,得了知己,便极有灵验的。若用大题目比,就有孔子庙前之桧,坟前之蓍,诸葛祠前之柏,岳武穆坟前之松。这都是堂堂正大随人之正气,千古不磨之物。世乱则萎,世治则荣,几千百年了,枯而复生者几次。这岂不是兆应?小题目比,就有杨太真沉香亭之木芍药,端正楼之相思树,王昭君冢上之草,岂不也有灵验?所以这海棠亦应其人欲亡,故先就死了半边。”
袭人听了这篇痴话,又可笑,又可叹,因笑道:“真真的这话越发说上我的气来了。那晴雯是个什么东西,就费这样心思,比出这些正经人来!还有一说,他纵好,也灭不过我的次序去。便是这海棠,也该先来比我,也还轮不到他。想是我要死了——”
从表面上看,袭人诚然是有心安慰宝玉的;只是,当她听见宝玉,拿海棠花与她做比较的那一刻,前一秒还和善的袭人,这一秒便便了脸,并少有了爆出了粗口:晴雯算什么东西。
想来,从这一幕中,我们不难体会出,表面上看似和善的袭人,其骨子里深藏的虚伪;试想,在晴雯已然被王夫人撵出贾府的情形之下,仅仅因为宝玉对晴雯流露出来的悲伤,便深深刺痛了袭人的心,由此可见,她对晴雯的恨意有多深;由此可见,在她与晴雯保持的如同姐妹的情意之下,究竟藏有着怎样的真实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