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业十四年(公元618年),30万瓦岗军兵压洛阳,37岁的李密志得意满。
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他斩张须陀、夺兴洛仓、连破王世充,又将翟让弄死,一步步走上人生巅峰。窦建德、孟海公、朱粲等诸多势力,都纷纷上表称臣,劝他称帝。
洛阳城内物资奇缺,每天都有人饿死。王世充犹如热锅蚂蚁,活得煎熬无比。为拼死一战,他只能每天都跑到城墙上给士兵们画大饼,许予高官厚爵,以振奋士气。
李密连攻洛阳3个月,眼看即将得手,一个不速之客到了。
宇文化及要回关中,放过去还是打一波?来的,是宇文化及的10万骁果军,这是隋朝最为精锐的王牌部队。
发动兵变弑杀隋炀帝之后,宇文化及立杨浩为帝,一路沿着大运河北上要回关中,10万骁果军已到东郡。
此时,李密有两条路可选:要么放过去,要么打一波。
一、如果放过去
且来看看,李密如果将宇文化及放过去,会发生什么?
宇文化及的第一目标,就是要回关中。
关中由李渊占据,跟李密没有半毛钱关系,李密甚至是乐于见到宇文化及大战李渊的。为什么呢?因为李密与李渊此时有隙。
李密在围王世充的时候,李渊就曾派出李建成、李世民,带着10万大军驰援洛阳。退军之后,又在洛阳西边不远处驻军,准备随时捡漏。
放过宇文化及,李密就能解除后顾之忧,乐得坐山观虎斗之余,又可以继续他与王世充的洛阳之战。
如果宇文化及选择先打洛阳呢?
宇文化及立杨浩为帝,自认为正统。洛阳的王世充不甘示弱,也立杨侗为帝。所谓“国无二君”,宇文化及与王世充势必是要搞起来的。
如果是这样,李密也是喜闻乐见的。
要么,他可以选择与宇文化及合作,共同进攻洛阳。要么,他可以让宇文化及先上,自己紧守关隘,以图坐收渔翁之利。
因此,不管宇文化及是进关中还是打洛阳,李密只要不拦着,就不会有什么伤筋动骨的变故发生,最多被要求给一些粮草,以“买个平安”,而李密根本不缺这点粮。
但是从政治角度来说,此时已名震天下的瓦岗军不免在声誉上要打个折扣。宇文化及是个弑君者,和这样的人合作会臭了自己的名声。
宇文化及一路北上,路过杜伏威等人的地盘不受阻拦,是因为强大的实力碾压,使得杜伏威等人不敢动。但李密坐拥30万瓦岗军,如果不敢打,岂不是让天下群雄笑话?
二、如果打一波
李密要打宇文化及,不是没有理由的。因为宇文化及到东郡之后,两军之间已经发生了摩擦。这样的摩擦,可以小事化了,也可以是开战的最佳理由。
而且宇文化及缺粮,到了东郡之后就对黎阳仓虎视眈眈,颇有一丝“我问你借是看得起你,你不借给我我就打你”的意味。
对于李密来说,一直以来都是顺风顺水,将隋朝军队打得遍地开花,他是看不起宇文化及这10万骁果军的。
如果只是举手之劳,就能打垮隋朝最精锐的王牌,又将自身声威往上提一档次,那替王世充与李渊挡枪又如何?反正自己回头就能继续收拾他们。
如果要打,势必就得面临“双线作战”,这是李密要考虑的首要问题。
就在这时,洛阳方面传来了一个消息。
隋唐版“驱虎吞狼”,李密甘为马前卒杨侗被立为帝,虽然显得有些“赶鸭子上架”的意思,但还是不得不硬着头皮寻求良策,以解洛阳之危。
此时,就有元文都等人进言了,献了一出“驱虎吞狼”之计。早在三国时期,荀彧就为曹操献了此计,弄得刘备、吕布、袁术三人各自斗得你死我活。此一次,李密就将扮演起刘备这个角色。
看到宇文化及兵至东郡,洛阳方面即刻派出使者前往李密大营,授予李密太尉、尚书令等职,令其率部与宇文化及死拼到底。
这条“驱虎吞狼”之计,不可谓不毒。不仅可以削弱李密的实力,又可以通过对瓦岗众将的封赏进行挑拨离间,还可以坐山观虎斗。
面对洛阳的“招安”,李密如何选择?
他李密要当皇帝,还不是分分钟的事情么?只要他想当,不过一句话的事情,天下群雄早就已经上书称臣了。
但是没有那么简单,在那个讲究“君权神授”的年代,没有“大楚兴”的鱼,陈胜不敢称王,没有“斩白蛇”的故事,刘邦不好意思称帝,你李密有什么称帝的“神话背书”么?还没有。
杨侗虽然是被王世充等人所立,但毕竟人家的皇室血统在那里,往龙椅上一盘,那就是条真龙。李密有这样的“政治觉悟”,也就是因为这样,在我们如今看起来最为“下策”的那条路,他选了。
他选择了接受洛阳方面的“招安”,选择了向杨侗这个手下败将称臣,选择了攻打宇文化及的10万骁果军。
鏖战10万骁果军,这是隋唐乱世之中一场排得上号的大战,可以用“血流漂橹”这个词来形容这场战事的惨烈。
一方面是战无不克的瓦岗军,一方面是装备精良的正规王牌军。最后的大决战打了整整一天,从早打到晚。李密在乱阵之中,被流箭射中摔落马下,幸得秦叔宝勇猛异常,才生生将李密从死神手里拉了回来。
斩敌一千,自损八百,李密终于获得了惨胜。宇文化及的10万骁果军,被打得只剩不到2万,彻底失去了进军关中、夺取洛阳的机会,只能沦为流寇,一路向北。
但李密没有发觉,在他打宇文化及的同时,洛阳城里已经变了天。
王世充铲除异己,瓦岗军大败邙山一方面,李密在外边与宇文化及打得头破血流;一方面,王世充趁机在洛阳城内铲除异己。
李密对这次“招安”,本就带有极大的希望。每一次用兵,每一次交锋,他都仔细地将战报弄好,上报洛阳。
打完之后他才后知后觉,洛阳城内的王世充竟已独揽大权。
李密无奈,只能绝了入朝觐见的念头。大破宇文化及之后的志得意满,他膨胀了。被王世充愚弄之后的无明业火,他失去理智了。
作为一个统帅,如果有了这样的心境,就会严重影响处事能力与决断能力,后果是非常可怕的。
也就在此时,王世充拼死一搏,趁着李密元气大伤之际,给予了战无不胜的瓦岗军最重一击。
裴仁基、祖君彦、程知节、单雄信、秦叔宝、罗士信、徐世勣等一干猛将良臣,要么被擒要么降唐要么降夏,威名震于天下的瓦岗军一夕凉凉。
瓦岗军内部,本身是有派系之分,尤其是在李密杀了翟让之后。但这样的内部嫌隙,绝不是瓦岗寨败亡的主因。
同吃一锅饭,而且还是天下最大的一锅,大家都是拴在一条绳上的蚂蚱,瞎蹦跶的没几只。前提只有一个,就是你这条绳不能断。但王世充这次直接把这条绳给扯断了,李密再想重整瓦岗军,也就没有可能了。
尾声硬扛宇文化及10万骁果军,替王世充和李渊挡枪,仅仅是因为李密膨胀了么?
膨胀是真,但这绝不是真正的主因。
之所以膨胀,是因为他完全具备这个实力。巅峰时期的30万瓦岗军,又坐拥几个大粮仓,在隋末乱世他李密横着走都行,他不够资格膨胀么?
他要这么做的真正原因只有一个,就是为了“镀金”。
从实力上来说,他不够资格称帝么?完全够!但他必须还要走一道流程。这道流程,不管是后来的王世充,又或者是后来的李渊,都搞过。
王世充专擅朝政之后,废杨侗而自立;李渊同样的先立杨侑为帝,再以“禅位”之名谋取帝位。
要这么来解读,我们也就不难明白,为何李密甘为“驱虎吞狼”马前卒了。能借太尉、尚书令之职入洛阳辅佐杨侗,他才可以完成“镀金”,他必须要走这么一个“名正言顺”。
R℡無奈、
说得好,到这个地位的人没有一个是傻子。只能说任何事情还是要看天时地利人和吧
UC网友87xxxx9802
想把宇文化及的骁果军当成羊玩个“杀鸡儆猴”,然而这是一只披着羊皮的狼。结果狼死了,人残了……
用户11xxx61
可惜
xemion
要入洛阳,打败王世充就可以了,镀金为何要用这个方式?不通
瑞雪
能不膨胀吗?唐初名将几乎都汇聚在他帐下,还有后来的名相魏征,也在他手下。如果打败江都叛军以后,听从裴氏父子和魏征的建议进行休整,再夺洛阳,那天下是李魏还是李唐还很难说!
天平
宇文化是谁?
拐蚂拐 回复 07-31 17:22
宇文化及...
睡懒觉的猫
估计还是天下人有正统之心,弑君的宇文化及放也不是,不放也不是啊。换成现在,直接放过去,洛阳方面不可能也放的,让宇文化及和王世充自己先打绝对才是上策,名声算什么,利益才是第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