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春节,河北平山县北雁村,一个简陋的农家院内,八路军同志们,正在操办一场婚礼。
结婚的是老五团政委萧锋和县委宣传部的女同志贡喜瑞,可令人讶然的是,婚礼早就准备好了,新郎却外出打仗,久久不归。
终于,傍晚时分,萧锋带着人马回来了,还带回了一大堆缴获,其中还有日军的罐头、糖果、香烟,大伙儿是欢天喜地,这场婚宴吃的很尽兴。
大婚之日,新郎带着缴获回来,作为新娘的贡喜瑞,那也是相当有面子,在送走庆祝的人们后,她就坐在炕沿上,等着萧锋过来跟自己说话。
可令她没想到的是,回到屋子的萧锋,仿佛没有发现她这个新娘的存在,独自走到桌前,拿出个小本子,专心致志的再写些什么东西,这让贡喜瑞感觉一阵好笑。
婚前,她跟萧锋已经有过一段时间的接触,对他也有一定了解,知道这个人没上过一天书,新婚夜装“书生”,贡喜瑞以为他是害羞,就坐着等他。
可谁料,萧锋这一写,就是很长时间,等的贡喜瑞都睡了一觉醒过来了,他还没有写完。
不止如此,醒来的贡喜瑞还看见,萧锋是一边写一边哭,这让她心里咯噔一下,她忙凑过去问萧锋:“怎么了?你……是不是不喜欢我?”。
听到贡喜瑞说话,萧锋这才惊觉,屋子里还有一个人,意识到失态的他,赶忙擦掉眼泪,对贡喜瑞说:“你想到哪儿去了,我是真心喜欢你!”。
萧锋告诉贡喜瑞,自己这十几年来,一直有写日记的习惯,这个习惯,是亡妻萧曼玉帮她建立的,在这个新婚之夜,他又想起了她。
害怕贡喜瑞误会,萧锋给她讲起了他跟萧曼玉的故事。
萧锋,原名萧忠谓,江苏太和县南溪乡人,出生当地一个雇农家庭,6岁丧父,为了生存,他只能给瞎眼母亲做拐杖,跟着母亲一起四处乞讨。
年纪稍大一点,就被送去给地主家放牛,饥寒交迫中,他挨到了9岁,在亲戚的介绍下,去了离家10里外的一个裁缝铺子学裁缝。
老裁缝对萧锋并不好,完全是把他当作奴隶使唤,甚至因为他不小心弄断一根针,就用铁尺把他打得头破血流。
虽然遭受了许多屈辱,可为了学一门谋生的手艺,他只能强忍着。
在裁缝铺,唯一令萧锋欣慰的就是,他认识了裁缝铺隔壁女孩萧曼玉。
萧曼玉比萧锋年纪稍小,家境优渥,被父母送进了学堂读书,在放学或者节假日,萧曼玉经常找萧锋玩。
萧曼玉不仅人长的漂亮,而且心地极好,她从来不会看不起出身低下的萧锋,闲暇时,还会教萧锋认字、背古诗,还把自己的旧课本、铅笔头给萧锋,让他自己练习。
萧曼玉的举动,让萧锋是感激至极,为了回报萧曼玉,萧锋会偷偷给萧曼玉裁剪衣服,两个小孩相处的很愉快。
转眼时间来到1927年,这一年,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相继爆发,革命的火种,也传播到了吉安、泰和一带、
这年10月的一天,萧曼玉神神秘秘的把萧锋从裁缝铺叫了出来:“忠谓哥,你怕死不?”。
闻言,萧锋一愣,还以为萧曼玉遇到了什么事情,需要自己给她出头,立马答道:“不怕,干嘛?”。
“你敢不敢跟我去参加秋收暴动?”,萧曼玉满怀期待的问。
一听要去打仗,萧锋笑了,他小时候跟舅舅练过武,会耍马刀,萧曼玉都不怕,他会怕?于是一口便答应了下来。
接下来的日子,萧锋也不去裁缝铺工作了,就跟着萧曼玉,四处去联络人,等到暴动的那天,他们竟然拉起了一支由42个小孩子组成的队伍。
当时,萧锋才13岁,萧曼玉年纪更小。
1928年初,萧锋、萧曼玉又召集家乡的孩子们,成立了“泰和游击队第一小队”,萧锋任小队长,萧曼玉则因为要念书,没有担任职务。
这支游击小队,其实就是一个儿童团。
1928年5月,在萧锋的带领下,游击小队打了一场胜战,这让孩子们兴奋不已,在开总结大会的时候,就有人提议,把他们的辉煌战绩记录下来,谁是英雄,哪个表现好,都写清楚,作为“战斗史”
在一众小孩中,只有萧锋勉强认识几个字,这个重任,就落在了他的头上,于是,萧锋开始写人生的第一篇“文字”。
这篇“文字”很短,只有200来字,但萧锋却足足写了3个小时,其中有一少半字,还是用只有他自己能看懂的符号代替。
可即便如此,当他第二天念给小伙伴们听,小伙伴们还一个个夸他写的好,要他把这件事情,接着做下去!
被小伙伴夸,萧锋很开心,可让他写“战斗记录”,这可难坏了他,因为他认识的字太少了。
好在一点,一个月后,萧曼玉从学校毕业了,也来到了游击队,他立马找到她,让她帮忙修改日记。
得知萧锋做的事情,萧曼玉是鼎立支持,她告诉萧锋,可以以日记的形式,记录每天发生的事情。
至于识字少,这个好办,她给他定了个目标,每天教他20个字,必须学会!
见萧曼玉愿意帮助自己,萧锋开心的是一蹦三尺高,无论多忙多累,萧锋都雷打不动的每天学20个字。
在萧曼玉的教导下,萧锋进步神速,但想认识所有的字,又谈何容易?况且萧曼玉也是个10岁出头的小孩子,她又能认识多少字?
在萧锋认识大部分常用字后,萧曼玉又教他简单的“文化课”,慢慢的,萧锋能阅读报纸,看懂文件了。
他们一个教的认真,一个学的认真,感情也一点点增进,渐渐朝着爱情的方向发展。
1929年秋,萧锋、萧曼玉带着200多名队员,参加了袭击罗家墟的战斗,这也是萧锋第一次受伤,一颗子弹,击中了他的大腿,血流如注,萧锋昏了过去。
等他醒来,已经被同志们抬回了游击大队,睁开眼,看到的是萧曼玉正坐在窗前,借着微弱的灯光,看着他的日记本流泪。
见他醒来,萧曼玉擦掉脸上的泪水,跟他说:“忠谓哥,今天的日记,我替你补上了。”,说罢,便念给萧锋听……
1932年,在同志们的祝福下,16岁的萧锋,和年纪更小的萧曼玉喜结连理。
因为表现出色,婚后没多久,他们夫妇就被送到革命圣地瑞金的列宁学校学习。
在瑞金,萧曼玉给萧锋买了一本字典,这更方便了他认字识字,以及理解字的意思。
在这本字典的帮助,萧锋第一次读完了《共产党宣言》,并理解了其中的含义。
在瑞金学习了半年,他们准备返回驻地,谁料,中央临时有安排,要萧锋继续留在党校学习,萧曼玉只能独自返回。
在那个战乱年代,一次分别,就有可能是生离死别,送萧曼玉离开的时候,萧锋是依依不舍。
这时候,萧曼玉又告诉了他一个好消息,那就是自己怀孕了。
得知即将当父亲,萧锋是又惊又喜,他立马要去向组织回报,要跟着萧曼玉一起回去,但却被萧曼玉拦住了。
因为能在瑞金学习,是党的栽培,将来,萧锋能为革命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分别之后,留在瑞金的萧锋,无时无刻不思念着妻子,半年后,他收到了妻子的消息,但却是噩耗。
时任吉安县少共书记的萧曼玉,在跟着县委机关转移的路上,遭到敌机轰炸,连同腹中胎儿一起牺牲,跟他们一同被炸死的,还有近百名同志,这便是震惊一时的“水南惨案”。
妻儿的离世,让萧锋痛彻心扉,他谨记妻子的教诲,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都坚定不移的跟着党走!
也牢记妻子对他说的,写日记,就是写历史,只要活着,就要写。
在第五次反围剿中,萧锋崭露头角,打吉安县城时,他提议用火牛阵,打了敌人个出其不意,受到朱老总嘉奖,奖励了他一把盒子枪。
1934年3月,因为表现突出,他获得一枚红军3等勋章。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萧锋跟着部队,参加了举世闻名的两万五千里长征,在突破乌江、飞夺泸定桥等战斗中,都有不俗表现。
1935年7月,萧锋还奉命,只身去跟国民党骑兵六师师长白凤翔谈判,并成功达成互不侵犯条约。
长征途中的萧锋,表现很不错,到达陕北后,他被任命为红3团团政委。
紧接着,他参加了抗日战争,先后担任八路军115师骑兵团政委,晋察冀军区一分区三团政委,四分区五团政委、团长等职,先后参加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等大小战役。
在首战马首关中,萧锋打破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陈庄歼灭战中,他又指挥重机枪手,干掉了日军号称“牛刀子”专家的水源旅团长。
在此后,萧锋跟同志们在根据地展开麻雀战、地道战、地雷战等等,打的日寇是闻风丧胆。
转眼时间来到1942年,此时,萧曼玉已经牺牲将近10年,这10年间,萧锋一直埋头工作,没有考虑过自己的婚姻大事,这让身边的同志们很是着急。
建屏县县长臧伯平是个热心肠,见萧锋26岁了,还是个单身汉,便张罗着给他介绍对象。
贡喜瑞也是一位了不得的女同志,她是河北平山县人,比萧锋小7岁,曾在井陉师范就读,抗战爆发后,她放弃学业,组织家乡的妇女一起救国。
当时的贡喜瑞,年纪尚小,见贡喜瑞人漂亮又能干,当地地主韩世棋就要她给自己12岁的儿子当媳妇。
贡喜瑞拗不过父母,只能无奈答应,但在结婚当日,她竟身穿一身白衣,搞的韩家很没面子。
不仅如此,在嫁到韩家后,她还积极做韩家妇女的思想工作,韩家的3个女儿,都跟着她参加了抗日组织。
后来,贡喜瑞摆脱封建婚姻束缚,来到边区,一边当老师,一边组织妇救会,到1939年,她已是建屏县妇救会主任。
在她的带领下,妇救会的妇女们,给八路军做军鞋军衣,四处为八路军筹粮,为革命作出了极大贡献。
因为表现突出,1940年,贡喜瑞还被送去华北联合大学学习,可谓是文武双全。
一个是红军时期走出来的老革命,一个是意气风发的女干部,二人很能聊得来,在经过半年时间的相处后,在1943年春节喜结连理,于是,便有了文章开头一幕。
听完萧锋和萧曼玉的故事,贡喜瑞是泪流满面,她并没有因此怪萧锋,反而对萧锋说:“你就把我当成曼玉吧,尽管我没有她好,但我会努力向她那样去做!”。
革命年代的夫妻,注定聚少离多,萧锋和贡喜瑞也不例外,成婚没多久,他们便分开,各自在各自的岗位上忙碌。
1943年9月,贡喜瑞从萧锋警卫员口中听到一个不好的消息,前线的萧锋,因积劳成疾,竟然吐血了。
闻言,贡喜瑞立马跑去探望,看到妻子,萧锋很开心,但他却要求妻子对此事保密,因为……前线需要他。
看着面黄肌瘦的丈夫,贡喜瑞是心疼至极,她本想找老乡买几个鸡蛋,可根据地被扫荡多次,人都快死光了,哪里会有鸡蛋这种金贵物?
就在贡喜瑞发愁在哪里找鸡蛋时,她竟然在路边碰到了一只死狗,伸手一摸,身上的肉还是软的,她立马拿回家炮制,给萧锋做了顿好的。
1944年夏,贡喜瑞怀孕了,在她怀孕4个月的时候,萧锋接到命令,让他带800新兵奔赴延安。
不愿再次跟妻子分离,萧锋也带上了贡喜瑞,出发前,萧锋是信心满满,他对贡喜瑞说:“日本鬼子要是知道他萧二爷带路,肯定会主动让路!”。
当然,这只是一句玩笑话,上路的第一天,他们就收到消息,日军已部署了六七百人马,准备截击他们。
收到情报后,萧锋立马开会,安排部署,最终,他决定,用一支小分队,引开日军。
可是,这支队伍中,除了他跟妻子贡喜瑞,就全是新兵,派谁去呢?最终,萧锋决定,自己亲自带队,去引开日军。
可他的这个决定,却遭到了妻子贡喜瑞的强烈反对,一来,当时萧锋正在生病,第二,他是这支队伍的主心骨,他要有个闪失,部队哪里还能再走下去?
于是贡喜瑞毛遂自荐,要求完成这一艰巨任务,萧锋内心虽然百般不愿,但也只能答应。
第二天清晨,贡喜瑞就带着20多人马,大摇大摆出现在敌人封锁区,日寇见状,立马追击,等追上山,才发现上当了,愤怒之下放火烧山。
而贡喜瑞,则让战士们解下绑带,结成绳子,一个个爬下了悬崖。
趁着这个机会,萧锋带队穿过了封锁区,在安全地带等了4天时间,才等到妻子和同志们回来。
这4天,萧锋有多煎熬,可想而知。
在经历40多天,行程1450公里后,萧锋一行平安到达延安,受到同志们的热烈欢迎。
到达延安后,萧锋难得的过了一段清闲时光,这也是他自参加革命以来,唯一一次放松。
解放战争打响后,萧锋奔赴山东战场,参加了莱芜、孟良崮、皖东、皖西、豫东、沙土集、济南、淮海、渡江、上海和金夏等战役,等到全国解放,他已是华东军区装甲兵副司令员。
1955年,萧锋被授予大校军衔,之所以如此低,是因为在攻打金门时……没打好。
虽说如此,但萧锋却并未气羸,在他的不屑努力下,1961年,他成功晋升少将行列。
解放后的他,几乎把全部心血,都倾注在了坦克、装甲兵之上,为装甲兵的革命化和现代化,做出了突出贡献。
1981年,萧锋离休,他开始整理自己多年的日记,并相继出版了《长征日记》、《萧锋征战记》、《萧锋日记》等等,为后人了解革命历史,提供了珍贵资料。
1991年,萧锋离开人世,享年75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