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南华早报》的报道,近日在《系统工程与电子学》期刊上发表了一篇由中国研究团队发布的论文,这篇论文主要是为了研究SpaceX公司星链卫星系统(StarLink)在太空中的安全问题。依照研究团队的模拟攻击显示,星链系统不堪一击。
研究团队通过计算机模拟发现,1400多颗星链卫星可以被99颗中国卫星在12小时内接近,这些中国卫星配备了激光、微波、太空钳等工具,能够破坏星链卫星,但星链卫星缺乏反击的手段。可以说,如果攻击星链卫星,那么将会是一场一边倒的碾压式胜利。
论文中指出,“星链卫星系统的潜在军事应用价值在俄乌冲突中已得到显现。近年来,全球太空军事化的趋势日益加剧,给我国的太空安全带来了重大威胁,追踪和反制其显得尤为重要。”
在2022年2月24日,俄乌冲突爆发伊始,时任乌克兰副总理的米哈伊洛·费多罗夫通过社交账号请求埃隆·马斯克为乌克兰激活SpaceX的星链卫星系统。马斯克几乎立刻回应并表示星链系统将会为乌克兰服务。起初人们并不看好星链系统的作用,但后来人们不得不承认,能在战场中提供高速互联网服务真的很重要。
由于乌克兰军队在战场中有互联网支持,因此他们能比俄军获得更详实的战场环境信息和数据,以及更为快捷的战场通信,也为乌军的部分武器弹药提供了更准确的制导帮助。俄军在俄乌冲突的前两年没少因此吃苦头,之后俄军不断制定新的战术方式,以及使用本国类似星链系统的同时,研发各种电子干扰装备来中和星链的影响。
而对星链系统严重依赖的乌军也面临许多尴尬,比如他们成功的攻入进俄罗斯库尔斯克地区后,发现由于星链不支持在俄罗斯境内服务,因此乌军经常遭遇“看不见、听不着”等战场失明失聪问题。
在美国去年出现的严重飓风灾害和近期洛杉矶大火中,星链卫星系统也成为了被关注的明星。得益于它的灵活性、便捷性,星链系统可以快速的进行部署,并为周边地区提供互联网服务。
外媒认为,这些经验教训无疑是对中国的警醒,因为星链系统对我们的国防安全的确有着现实影响。
印度媒体《欧亚时报》援引之前中国学者发布的一份名为《星链系统对中国领土及周边空间领域影响分析》的报告。报告称,我们“必须关注”星链在太空领域的影响,比如据《财联社》2021年的报道显示,星链卫星在三个月内两次接近中国空间站,对此我外交部做出严厉回应。
另一方面,我国也在开发咱们自己的星链卫星系统,例如2024年12月5日发射成功的“千帆星座”计划,该计划预计未来会发射1.4万颗低轨卫星。
今年1月1日,“千帆星座”的低轨卫星宽带成功在中国香港地区接入——鼓浪屿号邮轮完成了国产化低轨商业卫星的网联通信测试,换句话说,这艘邮轮上的互联网就是咱们中国版的“星链互联网”。
不过就目前为止,SpaceX已发射超过6700颗星链卫星,预计这一数字将在不久的将来迅速增加,甚至可能达到数万颗。根据报道,SpaceX希望将其超级星链扩展至多达42000颗卫星。
如此多的卫星对于“反卫星”而言,其实难度是很大的。
《南华早报》指出,“使用少量卫星追踪如此庞大的星座曾被认为是不可能的,这需要极其复杂的轨道计算,即使解决了这些计算,也很难在短时间内执行。”
而且我们的卫星必须足够靠近,以确保探测设备的有效范围至少持续10秒,同时又要与星链卫星保持足够的距离,以避免事故。
任务复杂的原因在于每颗卫星需要不同的机动时间,使得轨道计算变得更加困难。报告还补充道,“激光和其他设备消耗大量能量,因此科学家还需要为每颗中国卫星安排足够的日照充电时间。”
尽管面临种种困难,但中国研究团队还是开发出一种新技术,使得地面控制中心的计算机能够在不到两分钟的时间内,生成准确而详尽的行动计划。
通过创新二进制人工智能系统,中国卫星能够精准攻击“捕捉”星链卫星,类似于鲸鱼进食的模式——鲸鱼在广阔的水域中写作,把“小鱼”引导到口中。
报告还指出,中国正在开发新型的拦截卫星,配备可以摧毁敌对卫星的武器,同时尽量减少产生碎片。
《欧亚时报》则表示,早在2023年3月,中国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紧凑型电源,能够显著缩小高功率微波武器的体积,从而击落星链卫星。随后在2024年7月,科研单位“跟踪与通信研究”在《现代防务技术》发表的论文中透露,我们可以通过潜艇装备的固态兆瓦级激光武器摧毁星链卫星。
论文中指出:“应采用软杀伤与硬杀伤相结合的方法,使部分星链卫星失去功能,摧毁星座的运行系统。”
总而言之,我们可以通过海基、陆基甚至在太空中,通过多种方式和手段,减少星链卫星系统的潜在威胁。这不但对于我们的太空安全有着重要作用,也可在未来可以警告域外国家,不要妄图用星链系统来影响我们的战略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