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好、听话就够了?缺乏挫折教育才是硬伤!这些做法能亡羊补牢

亲子的时光 2019-04-20 07:22:44

不到5秒钟的时间,一个花季少年的生命就此逝去了!从此,阴阳两隔!

4月17日晚,上海一名17岁男孩从车流中急停的汽车上跑了出来,不顾一切的跑到路边,决绝的从上海卢浦大桥上纵身一跃,结束了自己曾经充满活力的年轻生命。

每次看到这样的新闻,正值青春年华的人,还只是小学、初中生就放弃生命,总是令人唏嘘不已。作为两个孩子的父亲,时常会由此联想到,如果是自己的孩子发生了这样的悲剧,我会怎么办?对于这样的假设,实在无法想象,也不敢再往下深思。在视频中看到这个17岁男孩的母亲,紧随其后的追着孩子,却最终因为慢了一步,眼睁睁地看着孩子跳了下去,差一点就拉住了,这位母亲瘫坐在路边的那种无助、愧疚和绝望,令所有的父母为止动容和惋惜。

这个新闻一出来,网上的评论、微信朋友圈里谈论的,有惋惜的,有批评的,不少人认为父母对孩子太过于苛刻了,也有很多人觉得现在的孩子娇生惯养,太脆弱,一点点小事就放弃自己的生命,各种观点充斥的网络。

于我看来,这样的悲剧一再的发生,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挫折教育的缺失,而这种教育的缺失,再叠加挫折感的打击,正是孩子走上绝路的主要原因。

为什么这么说呢?

哪些做法,容易培养出“玻璃心”的孩子?

现代社会,有一个网络名词叫做“玻璃心”,形容这样一类人,外表强硬,内心却像玻璃一样易碎,处于一种极为敏感脆弱的心理状态,经不起批评指责或者嘲讽。

生活中我们会发现,这一类型的人并不在少数,那么,这样的孩子,是怎么培养出来的呢?

一、过度保护的“直升机父母”培养出吹弹可破的“草莓族”孩子

当下的社会,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421的家庭结构,使得每一个孩子都成为这个小家庭中最受关注、宠爱的宝贝和中心。有一些父母,从孩子一出生就精心设计,拼尽一切为孩子遮风挡雨,不让孩子受伤害,生怕孩子磕着碰着、被人欺负。

每次我送大宝、二宝去上学的路上,就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景,孩子一身轻松的在前面走着,爷爷奶奶背着书包跟在在后面,父母尽自己所能地帮孩子找关系挑选学校、挑选老师、挑选同伴。为了给孩子铺设坦途,有的家长甚至在孩子刚上大学就把工作都安排好了,还没结婚就把房子准备好了。

所有人生发展的重要关卡,父母能帮的都帮到了,孩子这一生还需要什么奋斗?还需要经历什么挫折吗?

这种过度保护的父母被形象地称为“直升机父母”,前者犹如直升机一样,时刻在子女的头顶盘旋,一看到孩子有需要,就会随时准备替孩子出头。

在“直升机父母”的保护下,很多孩子的抗挫力非常差,变成了“草莓族”,意思是他们像草莓一样,外表光鲜亮丽,但是无法承受一点压力,轻轻一压就破,完全没有抗压性。最近热播剧《都挺好》中的苏明成便是这类“草莓族”的典型代表。

二、见不得孩子身上的缺点,不接纳孩子的”不完美“

现在的家长,文化程度普遍较高,越是文化程度高,越可能对孩子的教育投入更多的关注,也就约可能对孩子有更苛刻要求,不知不觉中陷入了“追求完美”的泥沼而无法自拔。

小区里的晴晴妈妈曾对我说:“我从不要求女儿完美,真正让我困扰的,是怎么让孩子不要对自己要求完美,女儿四岁了,做错事不敢和我说,因为孩子怕我生气不理她”。其实,晴妈并未意识到自己正是”求完美“的家长代表,我们完全可以推断出她对孩子是何等的不宽容。不过才4岁的孩子,有什么事可以称为错事?打破杯子是过错吗?说了脏话是过错吗?把水洒了一地是过错吗?如果不是家长处处挑剔,不原谅孩子的过失,并经常用”不理你“来吓唬孩子,这么小的孩子,又怎么会对家长的爱表现的如此的敏感?

孔子说:“中庸之为德也,甚至矣乎”。意思是中庸这种道德应该是最高的。用这句话来概括一个恒常教育标准即是:孩子不需要做得最好,在大部分事情上做到“大致可以”就已经很好了。

三、过度的表扬让孩子产生盲目的优越感

刚上初中的雯雯从小学一路走来,都是年级的尖子生,钢琴考过了十级,学校大队委委员,可以说在小学这几年,一直是人人称羡的那个“别人家的孩子”。语文老师每次在课上都拿她的作文做范文,亲戚朋友见面就夸她肯定是“清华的料”,同学们都拿她做榜样,最终她不负重望以优异的成绩考上顶尖名校,可是一个学期下来,尖子生都在努力,1分的差距就隔了15个人,雯雯成绩一下落在了全年级300多名,孩子不再是那个众望所归的佼佼者,顿时受到了很大的打击,在连续几次的月考中都发挥不理想,成绩并没有更大的进步,在这样的情况下,孩子第一个念头就是不想上学了,想转学,在这个学校里压力太大了。

在学校,尖子生得到更多的是老师的偏爱、同学的羡慕,这些都助长了尖子生的骄横思想,产生了一种优越感,久而久之,对困难和挫折的承受能力变得十分脆弱。

缺乏挫折的训练,孩子的心理更脆弱

挫折,是指一个人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遇到了难以克服的困难、障碍、干扰,导致目标和期望无法达成,个人需要不能满足,而由此产生的消极情绪体验和心理状态。

挫折教育和挫折训练,其目的正是为了让孩子在他遇到挫折的时候,能否从众获得体会和感悟,学会积极地面对挫折,调整心态,想办法化解挫折,而不是被挫折摧毁自信。在这个过程中,除了学校教育需要加强挫折教育的内容,父母对孩子的挫折教育更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心理专家分析认为,很多独生子女缺少挫折经历,在遇到突发困难时根本就不具备应急的能力,他能想到的第一个念头就是用自杀来结束生命,以逃避现实。软弱、不能承担责任已经成为当代孩子素质的弊病。所以,父母一定不要过分的溺爱孩子,要有意识地给孩子安排挫折教育,以此来提高孩子应对挫折的能力。

或许你会问,我该如何开展挫折教育呢?平时孩子也没遇到什么挫折,难道我还故意制造点挫折不成?

其实,挫折教育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难。

挫折教育的机会,源自生活和细节

有时候我带着元宝在小区里玩耍,会碰到这样的情况。一个小哥哥在玩游戏,另一个小朋友看到小哥哥的遥控汽车很想玩,他向小哥哥请求:“哥哥,能借你的车给我玩玩吗?”小哥哥回答:“不”。那么,这个小朋友的愿望没有达成,算是遭遇了一个小小的挫折。

有时候元宝看到别的小朋友在玩滑板车,想跟对方一起玩,而3岁左右的孩子,往往是不愿意进行分享的,元宝如果没有拿出玩具跟对方交换的话,多半会遭到对方孩子的果断拒绝,这种时候,孩子的内心肯定是有挫折感的。

如果仔细观察,就会发现面对这种情况,孩子的反应会各不相同。有的孩子继续请求,或者想别的办法,总之要把对方的玩具拿到手;有的孩子,会放弃继续请求,转而去玩其他的游戏;有的孩子,困窘得很,不知如何是好;有的孩子,则哇哇大哭,或者请求大人支援……

这时候家长的态度便决定了挫折教育是否成功。

一、这样的态度?

假设孩子向家长求援,家长给孩子这样的“挫折教育”:“你这么大了,连这么点事都处理不了,还来找大人,羞不羞啊?现在我管你,以后谁保护你啊,自己想办法!”我想,这样只会使孩子更困窘,下次遭到拒绝,更不知所措。

二、或是换一种态度?

假设孩子向家长求援,家长认真听了他的困难,然后,带他到小哥身边,鼓励他去尝试再说。结果也许会不一样。当然,如果孩子不肯说,家长可以有限度地介入并作出示范。或者拿出别的玩具来交换。

美国一位儿童心理学专家说:“有十分幸福的童年的人,常有不幸的成年。”挫折教育可以帮助孩子树立一种面对挫折积极、乐观的态度,真正的挫折教育,是引导孩子用积极的策略解决问题。

怎么做,才能让孩子更积极的面对挫折呢?

一、生活中鼓励孩子多尝试、不怕犯错。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则改之,善莫大焉。

努力的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世界上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父母要让孩子学会接受自己的不完整,孩子在游戏或者参与某一项活动的时候要让孩子自己去面对过程中的不完美。只有经历的多了,感受的多了,孩子的心理素质才会不断强大。

二、告诉孩子,无论何时他们都很重要

作为父母,一定要让孩子知道:“别人会注意到你,别人会关心你,甚至别人还需要依靠你,你是非常重要的”。其实每个人都很关心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位置,小孩子更加关心自己能否得到家人的注意力。

孩子很多时候的哭闹、叛逆,其实更深层次上的动机恰恰是为了争取爸爸妈妈的注意力。一旦一个人长时间不能得到关注,就会渐渐的感到孤独,对于被人拒绝变得更加敏感。这样的问题如果任其发展的话,轻则可能自暴自弃,重则是面对文章开头的那个令人扼腕悲痛的结局。

三、家长全身心陪伴,给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就像学生时代上厕所都希望有人陪,成人在受挫折时,会更渴望亲密伙伴的陪伴和倾听,何况小朋友。

哪怕碰到一些你也不知道该怎么解决的问题,至少要做到多陪伴孩子。多陪孩子吃饭,陪睡觉,陪散步,多听孩子讲话,鼓励他多表达感受。用自己全身心去陪伴孩子成长,让他们的成长中不缺失父母的身影。

我自己一直认为,在节奏快速、充满压力的世界中,作为一个父亲,我改变不了世界,但我要努力培养越挫越勇的小孩,让两个孩子,能够拥有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责任感,平稳地、成功地操控自己的人生。

结束语:遭遇挫折是人生必经的坎。当挫折来临时,我们没有选择,只能接受不可避免的事实并做自我调整。对于挫折,美国著名诗人惠曼特有这样一种人生态度:“让我们学着像树木一样顺其自然,面对黑夜、风暴、饥饿、意外与挫折”。

我是元宝爸爸,教育实践家,多平台原创作者,分享专业的育儿、教育知识!欢迎关注我,留言咨询或讨论。未经本人授权,请勿转载,谢谢!
0 阅读:30

亲子的时光

简介:俩娃全职爸爸,专注亲子、家庭教育知识分享,欢迎关注!